狀元被殺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權謀狀元不懂

2021年08月17日13:47:14 歷史 1529
  • 恢復科舉

明朝初年發生了一起重大的科舉案件,就是著名的南北榜案,也叫春夏榜案。這個案件的影響範圍之廣,政治意義之深遠也算是為數不多的經典案例了,為了平息事件,籠絡人心,朱元璋開殺戒犧牲了兩位狀元的性命,從此為科舉制度開創了新的錄取模式。


朱元璋雖然出身不好,但是他非常重視文化培養,他明白國家發展需要人才的推動,知識不光能改變命運還能改變國運。於是建國後朱元璋大力鼓動人們用功讀書,將來為國家效力,另一方面朱元璋也在準備科舉考試的各項制度,完善全國的教育系統。


狀元被殺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權謀狀元不懂 - 天天要聞


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好在朱元璋不急於求成。經過潛移默化的發展和積累,明朝終於在洪武十七年恢復了科舉,三年一殿試,學子們非常積極踴躍,畢竟都想通過科舉魚躍龍門成為人上人。那個年代中榜是出人頭地的最佳捷徑,天下的讀書人都盼著殿試,所以科舉一直都進行得很順利,直到洪武三十年,出現了特大的科舉案件,南北榜案。


洪武三十年二月,明朝的學子們又一次迎來了科舉大考,朱元璋一直都很重視科舉,這一年經過他的反覆思慮,主考官的人選定為了劉三吾

  • 劉三吾禍從天降

劉三吾已經年近八十了,是翰林學士,在當時那也是泰斗級人物,他曾經還當過廣西提學,那可是教育部門一把手了。之所以選中他,不光是因為他有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人品端正,明史評價他

為人慷慨,胸中無城府,自號坦坦翁。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為人正直,事事公平。朱元璋對他,對這次的科舉也是寄予厚望的,只可惜劉三吾因為這份厚望而大禍臨頭了。


狀元被殺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權謀狀元不懂 - 天天要聞


終於洪武三十年三月丁丑科放榜了,第一名陳䢿福建人,第二名尹昌龍江西人,第三名劉仕鄂浙江人。因為這次科舉一共錄取了五十一名,全是南方人,一個北方人也沒有,所以這一榜叫做南榜,也叫春榜。


其實南方人霸榜也是有原因的,北方連年征戰,人才凋零,文化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又被元朝統治了百年,雖說元朝也推行文化,可畢竟不如漢人重視,所以從根本上看,南方人霸榜不能說明劉三吾有問題。

  • 實事求是也有錯

但是北方學子不這麼認為,多年的寒窗苦讀,好不容易從地方考到了京城,結果竟然全部名落孫山,其中肯定是有蹊蹺的,必然是主考官劉三吾貪污受賄,徇私舞弊偏袒他們南方人,還說考官搞地域歧視。證據就是劉三吾老家是湖南的!


狀元被殺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權謀狀元不懂 - 天天要聞


事情鬧大了,北方學子聯名上疏,告劉三吾偏袒南方人。朱元璋本來挺信任劉三吾的,可是放榜的結果確實有點匪夷所思,為了給北方學子一個交代,朱元璋下令成立了一個十二人的調查組,以侍讀相信為首,小組成員還包括了新科的前三名!


調查組的效率很高,經過數日的複核,調查結果出來了,張信是這麼上報朱元璋的:

經複閱試卷,北方學子文理不佳,並有犯禁忌之語,考生皆憑才錄取,並無不妥。

同時為了證明自己,還帶來了部分南北方考生的卷子給朱元璋看。


狀元被殺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權謀狀元不懂 - 天天要聞


這個結論一經公布,北方學子都不幹了,這個結果讓他們更上火了,一個個怒滿胸膛,差點就要舉著書本打群仗了。同時他們認為,不光是劉三吾有問題,就連張信也跟劉三吾串通一氣,瞧不起北方人,偏袒南方。因為張信是浙江人!而且他帶的卷子也是北方的陋卷,他是故意的!

  • 帝王權謀

反正北方考生也名落孫山了,鬧得再大他們也不怕,事件愈演愈烈,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勢頭。終於,朱元璋為了平息這次事件,五月下令新科狀元陳䢿,侍讀張信凌遲,張信是洪武二十七年的狀元,罪名是被告發曾得到劉三吾的授意。朱元璋出手就殺了兩名狀元,其餘調查組的人也被發配了,劉三吾最後落得個充軍的下場,因為實在找不到罪名,就把劉三吾歸到了藍玉餘黨之列。


狀元被殺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權謀狀元不懂 - 天天要聞


沒辦法,不殺人不足以平民憤。不過還是有人躲過了這場災禍,他就是新科第二名尹昌龍,原因是他複核試卷後,開出的中榜名單上有北方學子…這個結果就可以說明事情的的本質了。


處罰完了不算,為了平息北方學子的憤怒,和政治維穩,朱元璋親自主持考試和閱卷。這次放榜第一名韓克忠,第二名王恕,第三名焦勝,一共錄取了六十一人,都是北方人,所以叫北榜,也叫夏榜。因此,洪武三十年的科舉考試案件被稱為南北榜案。


如果單從選拔人才的角度來看,其實不該分南北地域錄取,但是從政治角度看,為了國家穩固發展,為了兼顧均衡,分地錄取就很有必要了,這樣也不至於埋沒人才,同時又籠絡了人心,對國家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後地區學習的積極性都是有幫助的。


後來到了明宣宗時期,定下了會試,南北中三卷。在這種制度下,明朝的科舉總算是達成了平衡。一直到康熙年間,才改成了分省錄取的模式,時代在進步,制度也越來越完善了。


狀元被殺不是因罪,而是政治需要,朱元璋的權謀狀元不懂 - 天天要聞


南北榜案不能只看表面,他背後的政治意義更加重要,政治無處不在,從文化也能看到政治,朱元璋的帝王權謀,劉三吾和張信以及新科狀元他們無法明白。他們成為了權謀的犧牲品,這就是政治的殘酷,殺人是因為需要,與犯罪無關。但,這就是歷史,不可或缺。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