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為什麼要學習英語?

2021年04月22日19:52:36 歷史 1207


毛澤東為什麼要學習英語? - 天天要聞

「第一是有興趣,第二是想換換腦筋,第三是因為馬克思。」

外語能力是當今人才的重要素質之一。或許少有人知的是,中共領袖毛澤東很早便已接觸外語,在晚年仍學習英語。

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做管理員時,毛澤東便自學過英語。到了延安後,陸續有外國記者來訪,這給他創造了接觸純正英語和學習英語的機會。據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回憶:「他向我的秘書學普通話,向我學英語。」在平時的耳濡目染中,毛澤東的英語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新中國成立後,有了較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毛澤東便常常在繁重工作之餘擠出時間自學,更多次提倡幹部學習。1958年,他建議在自願的原則下,中央和省市的負責同志學一種外國文,爭取在5年到10年的時間內達到中等程度。1959年廬山會議初期,他重申了這一建議。在70年代,他還提倡60歲以下的同志要學習英語。

毛澤東曾表示,英語將來是世界語言,要學一點,會有好處的。曾有人問毛澤東為什麼要學習英語,他答曰, 第一是有興趣,第二是想換換腦筋,第三是因為馬克思。

在學習馬列主義經典著作英譯本時,毛澤東曾經遇到過不少困難。因為這些經典著作英譯本的文字比一般政論文章的英文要艱深。因此,他常拿馬列著作的英文版作教材,更在晚年再次開始英語學習。「我活一天就要學一天,儘可能多學一點,不然,見馬克思時怎麼辦?」

毛澤東逝世後,工作人員在清理他床頭上的書籍時,發現有六本《共產黨宣言》,其中還有兩本是英文版。

毛澤東為什麼要學習英語? - 天天要聞

回顧歷史,在探索國家道路與方向的過程中,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在堅守自我文化主體性的同時,積極學習借鑒其他文明的優長,將其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以形成最適合自身特點的理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因應國內外發展大勢,面向世界開放學習,在探索實踐中學習融合、在創新中不斷成長;「一帶一路」建設,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

學習一門語言,使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為更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從而更好地治理國家打開一扇窗;而以開放的胸懷,尊重包容世界不同文明,更展現中國共產黨既不忘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不斷與時俱進、借鑒創新的文化自信。

正是這樣的精神,令中共始終不忘初心,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解決新問題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 天天要聞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這是位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舊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西安7月10日電(記者白旭、婁琛、張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的舊址展館80多年後於10日在延安對公眾開放,展示了當時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和服務根據地經濟發展應用的各種科技。 1940年誕生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7月10日,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外籍人士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獎,其中,5人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友好使者獎,3人獲傑出成就獎,1人獲終身成就獎。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蘭花獎秘書處供圖蘭花獎頒獎典禮由中國外文局主辦。該獎旨在表彰獎勵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 天天要聞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它們的發源地,無不是嚴苛的律法、排他的信仰、激烈的教義碰撞。可一旦漂洋過海,走到中國,全都變了口氣。佛教講空性,基督教講仁愛,伊斯蘭教講忠孝,宗教原來的「邊界感」在這裡變成了「隨和感」。中國沒有強壓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 天天要聞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在給曹叡辦完葬禮之後,接下來,魏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鎮後宮,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的時代。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司馬懿能夠在曹叡臨終之前,第二次當上輔政大臣,這其實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如果沒有孫資、劉放的神助攻,以曹叡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 天天要聞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7月9日,與會嘉賓出席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新華社濟南7月10日電 題: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新華社記者褚萌萌、張武岳、田穎今年初,來自克羅埃西亞的計算機科學專家布蘭科·巴隆作為「齊魯訪學駐研計劃」的首位訪問學者來到山東曲阜尼山,在中國先賢孔子故里深度研修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