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蘇揮師勤王,可以讓秦朝基業萬世不朽嗎

2021年04月07日22:52:07 歷史 1087

秦人素來勵志,其先祖在獲封秦地時不過是一個養馬的馬夫,即使受到冊封,封地也是西邊的不毛之地。但就是這樣,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他們憑藉自己的努力,幾代經營,秦穆公時期便已經稱霸西戎,並開始有了東出之念,想要逐鹿中原。不過當時的齊、晉、楚都很強大,尤其是晉國,是他們東出的第一道障礙,他們始終沒有機會。

如果扶蘇揮師勤王,可以讓秦朝基業萬世不朽嗎 - 天天要聞

他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在與中原各國相互博弈的同時默默成長壯大,一直在尋找突破的契機。從秦孝公嬴渠梁任用商鞅開始變法,到秦始皇一統天下,整整耗費了七代人的努力,終於得償所願。秦始皇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馳道,連長城,車同軌,書同文,欲立萬世基業。然而子孫無能,王業二世而斬。

如果扶蘇揮師勤王,可以讓秦朝基業萬世不朽嗎 - 天天要聞

關於秦朝覆滅的原因,大家的看法相對一致,主要的罪魁禍首當然是趙高和胡亥。趙高聯通李斯發矯詔害死了頗有賢名的公子扶蘇,之後又把持朝政,玩弄權術,指鹿為馬,一時之間朝堂可謂烏煙瘴氣,綱紀淪喪。而胡亥得位不正,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大肆屠殺手足宗親,致使王室力量異常削弱。同時胡亥本身並沒有治理天下的雄才偉略。於是乎,當大亂起來時,帝國大廈也就轟然倒塌了。

如果扶蘇揮師勤王,可以讓秦朝基業萬世不朽嗎 - 天天要聞

假如當時扶蘇接到詔書後沒有自殺,而是察覺到異常,揮師勤王,有多大的幾率可以登上帝位呢?或者如果他擁立胡亥,輔佐胡亥,多大程度能夠改變帝國的未來呢?有沒有可能傳承千年、萬年?

有很多人都說,扶蘇很有能力,由他來繼承帝位會更好。可我並不這麼認為,他長期生存在秦始皇的威壓之下,到最後連質疑的勇氣都沒有,一份莫名其妙的詔書就讓他自殺了。這樣的性格,即使繼位,面對繁重的天下大事,他崩潰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大。

如果扶蘇揮師勤王,可以讓秦朝基業萬世不朽嗎 - 天天要聞

當然,如果他沒有自殺,而是質疑詔書的真實性,帶上蒙恬帶著黃金火騎兵直接揮師勤王,然後搶下皇位,那結局就不一樣了。不管在朝野還是民間,扶蘇都有不錯的名聲,得到朝臣的認可百姓的支持是相對比較容易的,而蒙恬和黃金火騎兵是帝國的精銳,由他們幫助奪下皇位並非難事。據說昌平君還為他留下了十萬農家子弟,如果能夠掌控這股力量,那麼不管是朝堂還是江湖,都將是霸主級別的存在,他很有可能在施荒地的基礎上再創新高。

如果扶蘇揮師勤王,可以讓秦朝基業萬世不朽嗎 - 天天要聞

當然,即使這樣他也只能保證秦朝在他手裡不會覆滅而已,至於三世、四世,乃至萬世,那隻能是美好的幻想罷了。盛極必衰,是亘古不變的真理。如周朝,滿打滿算也不過八百年。要想代代有明君,朝朝有賢臣,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 天天要聞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打著董某輝粉絲名義成立的銀河護衛隊,四處舉報那些對董宇輝發出質疑和抨擊的博主,如果這種現象再不加以制止,必將對整個網路環境和輿論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和惡性的循環。董某輝是樹立起來的典型,但是不代表他就沒有缺點,也不代表他完全在聖壇之上。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 天天要聞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荒誕世界裡,發生著這樣一場荒誕對話:群臣:端王,明天你去做皇帝。端王:我不會做皇帝呀,我沒學過。群臣:就是你不會,才選你做皇帝。端王:那我當了皇帝該幹些啥?群臣:隨便你,只要不幹皇帝的正事,你愛咋玩咋玩。端王:還是不行,我不做事我怕你們貪我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 天天要聞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清·雍正通寶)首先要強調,雍正通寶並不少。不僅僅是明確記載的85億6千萬文鑄量,多於歷史上的大多數銅錢品種。(前面提到的宣德通寶也才1億文),現存世的數量,也同樣算作常見的古錢。
從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飯:看韓信如何將恩情淬鍊成傳奇 - 天天要聞

從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飯:看韓信如何將恩情淬鍊成傳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風裹挾著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韓信蜷縮在蘆葦叢里,腹中飢餓如烈火灼燒,他摸了摸腰間早已銹跡斑斑的青銅劍 —— 這是他唯一的體面,也是他最後的倔強。曾經的世家子弟,如今卻要靠著釣魚換錢果腹,若運氣不好釣不到魚,便只能在河邊挨餓。
黃橋決戰後,為何毛澤東預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聞

黃橋決戰後,為何毛澤東預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蘇北平原,7000名新四軍戰士正面臨16萬國民黨軍的合圍。指揮部里,34歲的粟裕伏在地圖上,鉛筆划過黃橋鎮外的每一道溝壑——這個連軍用地圖都未標註的小鎮,即將成為改寫中國抗戰史的關鍵坐標。
抗戰結束後,假如不打解放戰爭,為何中國將走向深淵? - 天天要聞

抗戰結束後,假如不打解放戰爭,為何中國將走向深淵?

1945年秋,重慶談判桌上的煙灰缸里堆滿煙蒂。毛澤東與蔣介石相對而坐,背後是八年抗戰尚未散盡的硝煙,眼前是四萬萬同胞對和平的殷切期盼。當《雙十協定》墨跡未乾時,蔣介石卻在日記中寫道:「共黨之要求,無異於要我自縛雙手。」一年後,中原大地重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