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會出現這4種情況要注意,肝在向你求救,別忽視

  肝病患者日益增多,每年有10多萬人死於肝病。如今,很多人都加入了護肝的行列。

  而肝臟又被稱為「啞巴官」但是這不代表著肝臟來襲的時候身體不會發出預警,如果身體出現以下幾種「信號」一定要注意了

  肝不好的人上廁所會有四種表現

  1、大便發黑

  患有肝病的人容易大便發黑,主要原因是,肝臟受損,導致鐵元素無法得到代謝,導致大量鐵堆積在體內,多餘的鐵會跟著大便排泄出體外。

  如果上廁所發現自己經常出現大便發黑的情況,一定要驚醒了,可能是你的身體在向你求救。

  2、小便濃黃

  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為黃疸。與上火引起的小便發黃明顯不同。上火時,多喝水顏色會改善,但它依舊還是像濃茶一樣黃。

  主要原因是因為肝功能異常,導致內部環境的平衡被打破,膽紅素代謝失調,導致大量膽紅素堆積在體內,而多餘的膽紅素會隨著小便排除體外,這就導致尿液會呈濃黃色。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基本上代表著病情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如肝炎,肝硬化。

  3、大便不成形

  很多人認為大便不成形是由胃腸紊亂引起的,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肝臟作為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以消化、分解和代謝食物。如果出現問題,膽汁的分泌就會減少,進入十二指腸的量就會不足,導致食物消化不良,產生不會形成的糞便。

  如果伴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現象,應儘快就醫檢查,不要忽視。

  4、小便有嚴重異味

  排尿後,如果尿液氣味濃烈,有水果腐爛的氣味,可能表明肝功能衰竭嚴重。

  肝臟可以抑制蛋氨酸分解成硫化物和氨氣。肝組織病變後,抑制作用會異常,體內硫化物增多,部分隨尿液排出,產生尿臭味,多見於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患者。

  當肝病來臨時,如何預防呢?

  1、少吃動物內臟

  在生活中,許多人喜歡吃一些動物內臟,如雞心,雞胗,豬肝和其他食物。雖然這些食物味道很鮮美,但過量食用,對健康危害極大。

  動物內臟也能在分解體內毒素和食物方面發揮作用。如果食用過多,會增加肝臟的分解代謝工作。久而久之,肝細胞可能受損壞死,誘發更嚴重的肝病。

  2、少吃腌制食物

  今天,腌制食品已經成為許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它獨特的味道征服了許多人的味蕾。

  但是這些食物不宜多吃,因為腌制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鹽,而鹽會被一些細菌轉化為亞硝酸鹽。眾所周知,亞硝酸鹽的攝入量超過0.3g,就會引起中毒,3克就會引起死亡。

  養肝小知識:

  定期前往醫院做肝臟的全面檢查,乙肝五項,B超,肝功能,只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有效以避免疾病的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