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專科劃重點|不容忽視的「下肢發涼、怕冷、麻木」,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危險"信號"

有這樣一類人,即使在氣溫並不太低,鞋子保暖也很好的情況下,仍常感到下肢寒冷,麻木,甚至在炎熱的夏季也不例外。這種異常的下肢冷,這很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號",並非都是"老寒腿"。

而在正常情況下,在寒冷季節,人們才會感覺到下肢寒冷,這與人體的身體結構密不可分。這是由於人體下肢受到重力影響,同時又距離心臟最遠,局部血流相對緩慢,再加上有些人抗寒能力較差,天冷時活動相對減少,在寒冷天氣感覺到下肢寒冷,這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這樣的寒冷只要注意下肢保暖,加強運動,寒冷就會自然消除。

氣溫穩定,下肢發涼、怕冷、麻木常見有那些疾病呢?不妨讓我們來認識以下疾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硬化閉塞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下面讓我們來逐一認識它們吧!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見於20-40歲的男性人群,多與吸煙,受凍相關,以單側下肢為主要病發部位,初期發病時其肢端發涼,且伴有怕冷、麻木以及酸痛等不適的癥狀出現,嚴重時行走時出現間歇性跛行的情況,最終發展成為靜息痛

大多數患者的肢端皮膚呈現出紫紅或是蒼白,另外皮溫產生了降低的情況,特別是小腿部位的肌肉明顯萎縮,趾以及足部均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潰瘍或是乾性壞疽等表現,部分患者腿部足背還會出現遊走性淺靜脈炎的癥狀。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多見於45歲以上中老年人群,多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病史,發病比較緩慢,早期僅為下肢發涼、怕冷,季節交替比別人要提早多加衣服,隨著下肢血管阻塞的進一步加重,下肢發涼、怕冷進一步加重。表現為雙側肢體對稱出現病變,雙足皮溫低,甚至冰冷,皮膚變薄,呈羊皮紙樣改變,伴乾燥,皸裂,趾甲增厚欠光澤,毳毛稀疏或消失。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主要是累及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從而出現各系統方面的表現。

第一、在感覺方面,可能出現感覺障礙,俗稱手腳麻木,對溫度、位置、東西的感覺都不是很靈敏,甚至有一些患者會形容腳上像穿個襪子一樣套的緊,手上像螞蟻爬一樣痒痒的,可能感覺方面出現異常。還有一些人感覺四肢不穩,走路時像踩棉花一樣,步態不穩,是感覺方面的表現。

第二、在運動障礙方面,主要表現不同程度的下肢運動神經癱瘓的表現,比如足背的足趾伸屈不太靈敏,還有膝部的一些腱反射減弱或者消失。第三是自主神經功能出現障礙,比如可能會出現,無名原因出汗比較多,皮膚比較粗糙,指甲比較干,還有胃腸道不太好,一會兒腹瀉,一會便秘。

● 周圍血管病瘡瘍科簡介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周圍血管病瘡瘍科是我省成立最早的周圍血管病專科,山西省中醫藥學會周圍血管病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2011年成為山西省重點專科,2015年成立山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周圍血管病重點研究室,2018年成立鄭學軍省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科室由中醫外科名家鄭學軍主任醫師創建,經過近30年的發展,在中醫診治周圍血管疾病、瘡瘍、皮膚等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業績,病區開放床位43張,在國內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良好的社會影響力。

科室創始人鄭學軍主任在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的基礎上,在科主任張曉麗帶領下,結合現代醫學理論,突出中醫特色,堅持走中西醫結合道路,獨創動脈1-3號、靜脈1-3號、血管炎1-3號、紫癜1-2號、皮膚病系列專方等治療各種周圍血管病、皮膚病、瘡瘍病療效顯著,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硬化閉塞症、糖尿病足、下肢動脈栓塞、雷諾病下肢靜脈曲張靜脈血栓淋巴水腫過敏性紫癜、丹毒、痛風、類風濕關節炎白塞病、結節性紅斑、結節性血管炎、大動脈炎、硬皮病乾燥綜合征紅斑狼瘡及各種皮膚病等。目前,我科採用多種手段治療下肢靜脈曲張,如:傳統手術治療、點式剝脫治療、激光治療、泡沫硬化劑注射治療療效確切。

中醫外治方面,科室常用外用製劑有各類丹藥散劑,如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愈冰散、冰硝散、黃紗條、紅紗條、如意金黃膏、解毒消腫膏、生肌玉紅膏、陽和解凝膏、脫疽洗劑、潰瘍洗劑等,針對各種潰瘍,結合現代醫學技術,如超聲清創儀、中藥薰葯儀、紅外治療儀、負壓引流術、紅藍光照射等,採用個體化治療,治療各種、癤、疔、肢端潰瘍壞疽、糖尿病足壞疽、放射性潰瘍、褥瘡、臁瘡及久治不愈的傷口竇道等有特效。對於對各種難愈性潰瘍,科室也積極開展採用中藥化腐清創、剔筋祛腐、潰瘍修復等手術,有效促進了瘡面的癒合。

門診電話:0351-8618653

住院部電話:0351-8618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