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了,這是許多人職業生涯的一個瓶頸。他們已經沒有了剛投入工作時新鮮感,對職場充滿了焦慮與倦怠,卻不得不面對另一個問題:如何突破瓶頸尋求發展?30歲,對「單位文化」或是「職場願景」之類的華美說辭早已麻木。在他們看來,單位並不是職員的家,單位和職員說到底是一種交易的關係——單位支付薪酬,職員提供勞動力或是智力。他們的倦怠和迷惘,不僅因為他們是單位人,更因為他們還是社會人。作為單位人,他們按照職位的標準來做事,從而得到相應的報酬。而30歲以後,如果沒有爬到中層領導,作為社會人,這些報酬就不能保障他們的未來。

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如果三十歲還沒做到中層管理,職場前途就堪憂了。
三十歲,按年齡推算,在企業應該工作了七八年時間。正常情況下,企業中層副職,應該在畢業五年之內得到提升。如果到了三十歲,還沒有做到中層副職領導,基本就沒戲了。為什麼呢?七八年時間完全可以深入地了解一個人。你之所以工作這麼久都得不到提拔,有兩個原因。一,領導對你了解還不夠深。二,領導對你了解太深。
先說第一種原因,領導對你了解的不夠深。領導為什麼對你了解不夠深?因為你與領導接觸不多,未能進入領導的視線。你雖然很有能力,但是沒有機會向領導展示出來,領導怎麼知道你有能力呢。那麼,應該如何解決呢?首先,你要學會推銷自己,努力爭取跟領導接觸的機會,在必要時展示自己的才華。比如,跟領導在一起開會的時候,你要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縮在後面一言不發。第二,注重細節,給領導留下一種嚴謹敬業的好印象。比如,去找領導彙報工作,必須做深入細緻的準備,沒有三個方案,不把細節考慮的面面俱到,不要輕易敲領導辦公室的門!
然後,再說說第二種原因,領導對你了解太深。這個意思就是說,領導對你的能力很了解,知道你難堪大任,或者是某件事你處理的不好,領導對你有不良印象,所以才不會提拔你。這種情況就比較棘手了。管理中有一個首因效應,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這是很難改變的。我們經常說一句話:「你很難有第二次機會,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道理。這時,你的職業前途基本被判了死刑。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辭職!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只要你有能力,到哪兒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具體是哪種情況,需要你根據自己的工作表現,進行自我評判。如果是第一種,只是一種溝通問題,只要你找到溝通的突破口,而自己又才華橫溢的話,很快就會脫穎而出。如果事第二種,溝通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選擇離開,可能是明智的決定!
如果是銷售的話,不管有沒有到管理層,都是以業績說話的,只要業績好,提成少不了,光賺錢不管人也是不錯的,不管人少操些心,只要多賣產品就行了。如果想進一步發展,就擴展自己的客戶資源,建立自己的人脈圈子,為以後自己出來單幹鋪路。
我一個同學就是這樣的,40歲出來建了自己的銷售公司,利用以前的客戶資源,創出了一片天地。
如果是做行政或生產一般有兩條路線:一條是管理晉級,一條是技術路線。如果管理方面升不上去,就走技術管理,掌握核心技術,這樣隨著職稱上升,待遇也會上升的,到了高級職稱一般都是中高層待遇了,也很好。
如果不懂技術,那麼就精鑽你那乾的那一方面,現在哪一方面都有職稱的,考國家職稱,比如消防工程師,也是很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哪一行干到無可替代都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