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2 日晚上,廣東的朋友們朋友圈突然被 "吃土" 刷屏了。
韶關的王阿姨對著窗外發黃的天空直犯嘀咕:"活了 60 年,頭回見咱們這兒天是土黃色的!"
深圳的打工人小陳早上出門,發現汽車上落了層細細的黃沙,用手指一划,居然能畫出 "到此一游"。
粵北多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指數直接 "爆表",pm10 濃度像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躥,連珠江邊的廣州,空氣里都瀰漫著股子若有若無的土腥味。
廣東人對沙塵暴的印象,原本還停留在北方朋友的朋友圈裡 —— 什麼 "出門戴口罩,回家擦地板"" 汽車秒變磨砂款 "。
如今這場景突然平移到嶺南大地,著實讓大家措手不及。
要知道,廣東常年被東南季風籠罩,濕潤的海風就像天然屏障,把沙塵妥妥擋在千里之外。
可這次為啥破防了?
原來啊,罪魁禍首是一股" 不按常理出牌 " 的強冷空氣。
它從蒙古國和我國西北沙漠一路南下,像台巨型吸塵器,卷著黃土高原的沙塵長途奔襲 2000 多公里,直接殺到了南海之濱。
下面,我給你細細講一講。
沙塵南下廣東:確實少見
您可能要問了:北方的沙塵為啥偏偏選中廣東?
其實,這得從天氣系統的 "神仙打架" 說起。
最近北方正經歷今年最強的一次沙塵天氣過程,內蒙古、甘肅等地沙塵暴預警不斷,地表裸露的沙地被大風掀起,形成了直徑上千公里的沙塵團。
與此同時,一股強冷空氣南下,在高空形成了強大的西北氣流,這就好比給沙塵團裝了個 "推進器",順著氣流一路向南狂飆。
更關鍵的是,廣東這幾天剛好處於 "弱氣壓場" 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沒了收費站,沙塵暢通無阻。
平時威風八面的東南季風,這回也被冷空氣壓製得沒了脾氣,根本來不及組織 "防禦戰"。
氣象專家打了個比方:這就像北方的沙塵坐了趟 "高鐵",原本需要三四天的路程,這回兩天就到了。
而且這次沙塵顆粒比較細,屬於 "可吸入顆粒物",能跟著氣流飄得更遠,連海南島都沒能倖免。
除了 "吃土",沙塵還給廣東帶來了什麼?
別以為沙塵只是讓天空變色、衣服變髒,它帶來的影響可不小。
首先是健康威脅,沙塵里的 pm10 和 pm2.5,會刺激呼吸道,誘發咳嗽。
其次是對交通的影響,低能見度讓高速公路不得不臨時管制,航班起降也受到影響。
更讓人擔心的是對農作物的傷害,珠三角的果樹正值開花坐果期,沙塵覆蓋在葉片上,會影響光合作用。
還有個冷知識:沙塵其實是把 "雙刃劍"。
它攜帶的礦物質能給海洋浮游生物提供營養,促進漁業資源生長。
但過量的沙塵會破壞土壤結構,影響農作物生長。
這次沙塵過境後,廣東的空氣質量可能需要兩三天才能恢復,大家可得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這次沙塵天氣,也給我們上了一課!
那就是:環境保護,從來不是某個地區的事。
內蒙古的沙塵,也有可能會吹到廣東。
守護好綠水青山,才是對抗沙塵最有力的 "盾牌"。
保護環境,真的是人人有責!不然,真要「吃土」!
我是一起走遍天下,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