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秦軍都是遠程兵?從文物和古籍考證秦漢中國軍隊弓弩裝備率

2023年07月14日19:48:25 搞笑 9798


80%的秦軍都是遠程兵?從文物和古籍考證秦漢中國軍隊弓弩裝備率 - 天天要聞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黎子堂

字數:3695,閱讀時間:約10分鐘

編者按:作為秦漢最標誌性的武器,弩,素來被網友們當作秦軍、漢軍征討四方的大殺器。自秦兵馬俑、漢畫像磚出世以來,衍生出了諸多關於秦漢弩的暴論,如射程超越AK的大秦殲星弩,秦軍弓弩裝備率高達80%。前者已經成為網路經典笑話,但後者,卻仍被不少人奉為圭臬,彷彿秦漢時的中國軍隊,是極端依賴遠程而不敢近戰一樣。本文便嘗試結合簡牘史料和考古發現,破除這一暴論。

從兵馬看秦中央軍弓弩裝備率:

先說兵馬俑。目前對兵馬俑研究主要參考王學理《秦俑專題研究》,但該書數據繁雜混亂,難以梳理。故一號坑筆者主要採用第一次發掘報告中的東端五方坑陶俑情況列出數據,而二號坑則由王氏書中整理而成。

一號坑:1. 按第一次發掘報告時,東端五方內出土陶俑1087件,鎧甲俑687件,袍俑400件。

其中持弓弩俑計有451件,弓弩裝備率為41% 但這個數值是偏高了,因為這次發掘的五方是陣的前部分,而整個一號坑是一個長方形,弩兵主要在陣表面,即前後和兩翼,陣中有大量的隨車步兵是使用長兵的。按王氏觀點,整個一號坑內預估有陶俑近六千,其中使用長兵,進行白刃格鬥者佔全坑85.6%,則遠射兵將只佔到15%左右。

80%的秦軍都是遠程兵?從文物和古籍考證秦漢中國軍隊弓弩裝備率 - 天天要聞80%的秦軍都是遠程兵?從文物和古籍考證秦漢中國軍隊弓弩裝備率 - 天天要聞

二號坑:有射兵營(344人,其中弓弩兵佔298名,佔86%)、車兵營(192人)、車步騎混編營(車乘員39人、隨車步卒144人、八騎殿後)、車步營(車乘員18、隨車步卒120)、車騎營(車乘員18,騎兵108)。總的弓弩裝備率為30%。考慮到騎兵也使用弩,弩的裝備率還更高些。但也達不到80%。

80%的秦軍都是遠程兵?從文物和古籍考證秦漢中國軍隊弓弩裝備率 - 天天要聞

綜上,兵馬俑中的弓弩佔比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高,而是在15%-30%左右,能達到80%弓弩裝備率的,是專門的射兵營,而不是全軍的情況。

實際上,以一號坑為例,兵馬俑呈現出的秦軍是一支進攻型軍隊,戰法是萬弩齊發後,車步齊進以白刃格鬥取得勝利。其決定勝負的力量是披甲執銳的武士,而非持弓弩的遠射兵種。

從秦簡開始看秦地方部隊弓弩裝備率​:

再就是地方軍,就現有材料來看,秦地方軍的弓弩裝備率是高於中央軍的。

據里耶秦簡中記錄的遷陵武庫庫存武器:弩二百五十一件、戟二百五十一件、而甲有三百餘件,排除了戟兵同時裝備弩的可能。考慮到遷陵武庫為縣級武庫,這些裝備應是供應於二線部隊即乘城卒一類部隊的。其弓弩裝備率也不過是50%。

除了里耶簡,嶽麓簡中一道算術題也反映了秦軍的弓弩裝備率。

題目為:「卒百人、戟十、弩五、負三。」一些人想像成十名戟兵中五個人額外裝備弩,三個人背負箭箙。但題下的答案已經很明了了,這是個比例題。答案:「戟五十五人十分人十、弩廿七人八分人十四、負十六人十八分人十二。」

也就是一百人中,戟兵55人、弩兵27人、負兵16人,余的兩人或為軍官。再考慮到卒在秦漢時主要指材官騎士等專業士兵以外的一般兵役者,則這邊應也是反映地方部隊裝備的,其弓弩裝備率為27%。 不過要注意這裡只是一個百人卒的裝備情況。

綜上,秦地方軍的弓弩裝備率有高有低,高者可達到50%,低者,一卒的弓弩裝備率不過27%。

從馬王堆遣策看漢初侯衛隊弓弩裝備率:

再就是漢初的情況,馬王堆出土遣策極大豐富了社會生活史的研究,但是對於其中包含的軍事信息則研究較少。比如三號墓遣策中記載的軑侯家衛隊裝備情況。

按遣策中記載:

從者:「執長弳矛八人」「執短鎩者六十人」「執革盾八人」「執盾六十人」「執短戟六十人」

卒:「卒不胄、操長戟應盾者百人。」「卒不胄,操長鎩應盾者百人」「卒不胄,操弩負矢百人」

總計196人的從者,300人的卒,合計近五百人,皆屬於軑侯家衛隊。 這種五百人編製的衛隊在漢初應該較為常見,如劉邦曾「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

單論卒的話,這300人卒的弓弩裝備率為33.3%,加上從者,近五百人的弓弩裝備率為20%。

綜上,就馬王堆遣策反應的漢初侯國衛隊情況來看,弓弩裝備率在20%左右,排除掉地位較高的從者,單論卒,也不過33.3%。

80%的秦軍都是遠程兵?從文物和古籍考證秦漢中國軍隊弓弩裝備率 - 天天要聞

裕從東海武庫看漢武庫的弓弩佔比:

最後是《尹灣漢墓簡牘》中收錄的東海郡武庫檔案-即《武庫永始四年兵車器集簿》,該簿是東海郡非常時期的檔案資料 庫藏裝備可以分為中央兵車器(乘輿)和地方兵車器(東海郡)。

中央兵車器總共有「五十八物,十一萬四千六百九十三(件)」 ,地方兵車器總共有「百八十二物,二千三百一十五萬三千七百九十四件」

今將各類兵器儲量整理如下:

80%的秦軍都是遠程兵?從文物和古籍考證秦漢中國軍隊弓弩裝備率 - 天天要聞

總計兵器一百五十萬零八千五百五十九件,如果去掉匕首,則有一百四十八萬三千七百五十五件。弩佔總兵器數目(去掉匕首)的33%,加上弓也不過41%。即使把刀劍作為防身兵器全部去掉,弓弩佔比也不過50%。

總的來說,弩雖然數量眾多,位居庫存的第一,但其占兵器總數庫存,亦達不到80%的恐怖數目。去掉匕首一類兵器,也只佔總數的33%,加上弓則41%,再去掉刀劍,也只到50%。筆者以為,30%-50%應當就是漢代軍隊弓弩裝備率的大致區間。

從部分文獻記載看先秦秦漢弓弩裝備率:

最後是文獻記載的情況,下面列表如下:

80%的秦軍都是遠程兵?從文物和古籍考證秦漢中國軍隊弓弩裝備率 - 天天要聞

第一則,《六韜》內容的完成,當在戰國時期,與齊國稷下學宮有關 ,大體或反應了戰國時齊國的軍備情況,可以看到弓弩裝備率相當高,但也僅是60%。

第二則,為《集結》引如淳所注。據白建鋼考證,該條有脫漏,完整句子當是「律、部(校)有蹶張士百人」 ,白氏認為漢部校同級,一部(校)千人 則普通部隊中蹶張士有百人,裝備律在10%(但考慮到千人級的部隊中可能還有弓手、臂張弩手等存在,弓弩裝備率或能提到20%-30%)、而李零先生則認為漢部校為上下級,部有兩曲,四百人。

若從此說,一部配置蹶張士百人,則裝備率在25%左右。此處不對軍隊編製做過多辨析,但也可以看出,從此條律令來看,漢代正常部隊弓弩的佔比,也只是在10%-25%左右,最多不過30%。

這點,從楊家灣出土的陶俑情況也可得到證實,據白氏,楊家灣兵馬俑中的基幹步兵(人數最多,最基本的部隊),以長矛類武器為主要裝備,長矛兵佔總數的80%,則弓弩手佔20% 。與律令中的比例相近,另外,長矛手與弓弩手不相兼任,不存在弓矛合一的情況。所以,實際上漢初步兵作戰,是以長矛類近戰兵器為主,以弓弩為輔的。

第三則,這裡屬於特殊編製,傅剛所將跡射士千人為純弓弩裝備,但其所對付的是數百餘南山群盜,屬治安戰,其部隊性質更像是臨時編組而成的特殊部隊,不能視作普遍情況。

80%的秦軍都是遠程兵?從文物和古籍考證秦漢中國軍隊弓弩裝備率 - 天天要聞80%的秦軍都是遠程兵?從文物和古籍考證秦漢中國軍隊弓弩裝備率 - 天天要聞

總結:

通過上面分析,可以發現,在正常情況下,秦漢軍隊的弓弩裝備率都是在20%-30%區間內,最高不過《六韜》中的60%。雖然存在純弓弩編製的部隊(專門的弓弩校、營),但其定位類似於後世的炮兵營、裝甲營,不能視作全軍的弓弩裝備情況。

古典時代,或者說冷兵器時代,乃至於火器初發明的那段時期里,單純的投射火力是無法擊敗訓練有素的步兵陣列或騎兵的,最終決定勝負的,往往是白刃格鬥。將秦漢軍隊的弓弩裝備率無限拔高,與其說是吹捧,不如說是一種貶低。

參考資料: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發掘隊編著.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一號坑發掘報告 1974-1984 上.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8.10.

王學理著. 秦俑專題研究. 西安:三秦出版社, 1994.06.

陳偉主編;何有祖,魯家亮,凡國棟撰. 里耶秦簡牘校釋.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8.12.

朱漢民,陳松長編. 嶽麓書院藏秦簡 2.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12.

張顯成,周羣麗著. 尹灣漢墓簡牘校理.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1.03.

張如栩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遣策研究.

朱紹侯.《尹灣漢墓簡牘》是東海郡非常時期的檔案資料[J].史學月刊,1999,(第3期).

李零.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漢簡性質小議[J].考古,1983,(第6期).

白建鋼.青海木簡與漢代軍隊[J].文博,1986,(第1期).

白建銅.西漢步、騎兵兵種初探[J].先秦、秦漢史,1986,(第5期).

王震.《六韜》成書及其版本匯考[J].文史哲,2022,(第2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黎子堂,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 天天要聞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談起三國這本書,相信大多讀者不會陌生,在這部四大名著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誼、更有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而在《三國演義》之中,更是有著幾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良將謀士,也正是他們的錦囊妙計相助魏蜀吳三國在亂世之中行程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