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餃子館有12名孤獨症員工:我們彼此溫暖成長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孔天驕)5月23日,「這家餃子館有12名孤獨症員工」的新聞引起關注與討論。「開這家餃子店是為了給孤獨症青年提供就業和融入社會的機會,提高社會對孤獨症群體的關注和理解,讓孤獨症人士也可以創造價值又彼此溫暖回饋社會。」5月23日,福建省心啟航助殘幫扶中心理事長、門店發起人張秀麗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5月5日,「星點心愿」店鋪內的「星朋友」們。受訪者供圖

這家店叫作 「星點心愿」,位於福州市鼓樓區一條巷子,是福建首家支持孤獨症青年就業的手作餃子茶咖空間,店裡的孤獨症員工被親切地稱為「星朋友」。目前這家餃子店有12位孤獨症青年,他們在店裡的崗位主要是包餃子、落座區迎賓、洗碗和整理等工作。

5月5日,工作狀態下的「星朋友」。受訪者供圖

「我們會結合他們的個人能力,我們把動手能力好,但語言輸出能力弱的『星朋友』安排在生包區,負責包餃子。就餐區就安排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較好的,讓他們跟客人交流。」張秀麗介紹,孤獨症,又稱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通常在兒童幼兒期發病,以社會交往障礙、溝通交流障礙以及重複局限的興趣行為為主要特徵。

5月5日,「星朋友」們在店鋪內進行一些演繹展示。受訪者供圖

這些年,張秀麗和夥伴們一直在探索解決孤獨症青年的就業問題,咖啡、烘焙等項目都了解過,為什麼是餃子?張秀麗告訴記者,「餃子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有足夠的市場接受度,手工水餃需要不停地包,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更減少了他們放空的時間,更適合孤獨症青年這類沒有餐飲經驗的人。」

為了讓孤獨症青年適應工作環境,張秀麗和同事們對店面設計進行了精心規劃,特別設立了能量加油站,當他們出現情緒問題時,可以抱一抱毛絨熊,也可以到零食櫃拿點零食,還可以通過聽歌、聊天、深呼吸等活動緩解情緒問題。

5月5日,「星朋友」們在店與客人一起唱歌互動。受訪者供圖

張秀麗和團隊夥伴看重每一位孤獨症青年的成長。 「店裡的小皓,語言表達和指令遵守能力較弱,最初包餃子的分量總是不標準,但經過不斷練習,他現在已經能夠掌握標準;而熱愛唱歌的小森,則和店裡約定工作期間只唱兩首歌,以此訓練他的自我控制。」

5月5日,「星朋友」在製作水餃。受訪者供圖

張秀麗希望,「星點心愿」不僅僅是一個用餐的場所,更是一個讓顧客能夠近距離了解孤獨症群體和尊重生命差異並倡導融愛的平台,感受星朋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她強調,餃子館是這些「星朋友」就業旅程的起點,而非終點,他們在這裡經過孵化賦能,為未來的更多可能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