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 攝影報道
5月24日,四川省達州市第一中學校新老校區同步舉行校園開放日活動,邀請近2000名家長走進校園,親身感受校園文化、辦學現狀和教育教學成效。
「孩子們吃食堂,不僅吃得飽,更吃得好。」活動中,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楊傑充滿自信,主動邀請家長們給學校食堂「找茬」。家長們分組開展「陽光食堂」後廚探秘、智能餐食管理系統體驗和區塊鏈採購台賬查詢等活動,掀起一場「校園舌尖保衛戰」。
家長分組體驗學校食堂。曾業 攝
家長了解「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曾業 攝
後廚「無濾鏡直播」:
家長圍觀食材加工全流程
「掃碼就能看後廚直播,連廚師顛勺的力度都看得清。」在新校區食堂入口處,家長李女士通過手機進入「陽光食堂」監控系統,屏幕上實時顯示食材清洗、切配、烹飪的全流程。
據校方介紹,該校是達州首個引入「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的中學,後廚安裝32個高清攝像頭,視頻數據同步上傳至教育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平台。
「2023年以前,學校食堂實行承包制,飯菜不是很可口,絕大多數老師都會回家吃。現在不一樣了,包括校領導在內,老師們基本上都在學校食堂就餐。」達州市第一中學校工會副主席張銀兵介紹,該校在全市率先廢除學校食堂承包制,並探索開創專門針對學校食堂的「明廚亮灶」監管模式,改革成效明顯。
推行學校食堂運營模式和管理模式變革後,學校食堂成了師生們眼中的「美食大本營」。無論是主食還是菜品,學校食堂都突出了多樣性,而葷菜和素菜的科學搭配,以及每天盡量「不重樣」的菜品,可以保證營養的均衡。以十元一份的兩葷兩素為例,葷菜品種確保雞、鴨、魚、肉齊全,素菜品種則包含十多種時令鮮菜。
工作人員按菜單配製菜品。曾業 攝
快餐區的取餐窗口。曾業 攝
食材都有「數字身份證」:
每顆雞蛋都可溯源到養殖場
在食材展示區,家長掃碼查看當日豬肉的「數字檔案」:養殖場定位、檢疫證明、運輸軌跡等信息一目了然。進入食堂的雞蛋,每顆都可溯源到養殖場,還可以查到生產日期。
該校自2023年起啟用區塊鏈採購台賬系統,食堂廚師長在現場演示時稱:「所有食材都有專屬的溯源碼,想篡改數據?除非黑進達州市教育局、市場監管局和養殖場三方伺服器。」
農藥殘留檢測環節,同樣有科技手段賦能。家長代表隨機抽取一把青菜,工作人員將樣本放入檢測儀,15分鐘後大屏幕彈出「農殘未檢出」的結果,數據同步上傳至校園公示欄。
按照達州市教育局要求,學校不僅針對學校食堂配備了智能化電子秤、員工晨檢儀、監控系統等智能化設備,還將整個食品採購及生產加工流程數字化,把所有信息接入達州市學校食堂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了「手機端」同步向社會公示公開學校食堂運行情況。
家長能否在校外實時監控學校食堂的情況?答案是肯定的。學校食堂工作人員現場進行了演示:家長可通過微信小程序「校餐衛士」,註冊登錄後在線查看學校食堂「膳食計劃、食品留樣、備餐陪餐」等情況,還能實時觀看學生用餐的監控畫面。
男生窗口和女生窗口被分開。曾業 攝
深受學生喜愛的特色小吃。曾業 攝
家長變身「美食體驗官」:
難怪學生不惦記校外小吃攤
讓學生吃得飽更吃得好,是學校對全體師生給出的承諾,也是校園食堂追求的目標。但到底做得怎麼樣,還得通過家長的檢驗。
活動現場,家長代表變身「美食體驗官」,和陪餐的學校領導一起,現場品嘗自己感興趣的菜品。營養師用「三色模型」解讀配餐邏輯:金黃色米飯佔30%、白色蛋白質佔25%、綠色蔬菜佔45%,「碳水、蛋白、纖維的黃金比例,是學生吃得好的關鍵」。
「學校食堂配備了多名專門的營養師,負責每周、每天甚至是每頓飯的膳食菜品搭配。」張銀兵介紹,針對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營養師會有針對性地制定食堂膳食菜品搭配方案。同時推出個性化服務窗口,增設了小碗菜、低脂餐、特色小吃等檔口,滿足師生多元化需求。
家長陳女士在朋友圈曬出九宮格照片並配文:「學校食堂的廚師們太有才了,我在小紅書上刷到的菜品,居然也能在食堂窗口買到,難怪我兒子不惦記校外的小吃攤。」當天的活動,相關話題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引發熱議。有網友評論:「從農田到餐桌全程透明,營養師為孩子們量身定製各種美食,這才是校園餐該有的樣子。」
食堂大廳內的食材展示櫃。曾業 攝
打出防腐「組合拳」:
校長歡迎家長隨時來「找茬」
針對家長關切的食堂廉潔問題,校方亮出「組合拳」。除區塊鏈採購系統外,食堂結算中心張貼著紀委舉報平台二維碼,家長發現異常可一鍵上傳證據。
食材採購、驗收入庫、帶量出庫、加工製作等環節是學校食堂管理重要廉政風險點。為此,學校建立起廚師試餐、校長陪餐、學生評餐、教師同餐、家長監餐的「五餐監督機制」,同時利用智能化監管系統全流程、全時段進行監管。
營養師正在制定學生膳食菜單。曾業 攝
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套系統具有網上下單、食材溯源、出入庫異常預警、帶量食譜分析等功能,對推動學校食堂食材採購、出入庫查驗、帶量食譜執行、成本核算控制等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有效防範了以次充好、缺斤少兩、從中撈油、侵佔學生利益等問題。
「我們的食堂是不會賺錢的,2024年的利潤,全部按個人消費總額比例返還給了學生。當然,我們依然還有改進空間,歡迎大家通過多種方式,對我們進行監督。」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楊傑介紹,他們每月都設置有單獨的「開放日」,每月開展兩次以上監督活動,敞開大門歡迎家長監督,同時也會不定期邀請社會各界繼續到學校後廚「找茬」,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不斷改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