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發霉,剩菜回鍋,麵湯燉蟑螂,黃燜雞從國民小吃到黑暗料理

黃燜雞後廚變生化實驗室

3 月 12 日,新京報記者冒死拍攝的暗訪視頻在全網炸開鍋。

鏡頭裡,鄭州某黃燜雞加盟店的操作間如同災難現場:

發黑的牛肉泡在紅色液體里 "返老還童",

發酸的香菇在污水池裡 "洗澡重生",

更令人作嘔的是 —— 顧客吃剩的雞肉被店員從剩菜桶里撈出,用漏勺抖了抖又倒進新出鍋的大鍋里!

"我們這叫 ' 資源循環利用 '。" 店員叼著煙捲滿不在乎地說。

而在蟑螂橫行的洗碗池裡,用過的外賣餐盒直接泡在麵湯里,油污混合著蟑螂屍體形成詭異的 "濃湯"。

當記者質問健康證時,店長竟掏出一疊偽造證件:"花錢就能辦,誰查這個啊?"

那些年我們吃過的黃燜雞

誰能想到,如今這個讓無數人 "聞雞色變" 的品牌,竟是從濟南一家小破店起家。

2011 年,楊銘宇師傅用秘制醬料做出第一鍋黃燜雞,憑藉 "三黃雞 + 香菇 + 青椒" 的黃金組合,迅速在山東掀起排隊狂潮。

加盟商趨之若鶩,加盟費從 5 萬炒到 20 萬,最高峰時全國門店突破 10 萬家,連南極科考站都開了分店!

"當時每天數錢數到手抽筋。" 某早期加盟商回憶,"總部根本不管你有沒有餐飲經驗,只要交錢就給授權。"

這種粗放式擴張埋下致命隱患,2024 年成都某店外賣吃出死老鼠,2023 年鄭州 12 名顧客集體中毒,直到這次 "剩菜回鍋門",徹底撕開了皇帝的新裝。

這種 "賺快錢" 模式正在摧毀整個小吃行業,表面上裝修漂亮,窗明几淨,實際上不知道後廚藏了多少東西。

"加盟就是割韭菜!" 某業內人士透露,總部收完加盟費就撒手不管,門店為壓縮成本不擇手段。

如今外賣平台數據顯示,黃燜雞月銷量同比暴跌 67%,評論區成了大型 "吐槽大會":"土豆硬得能當兇器!"" 香菇一股抹布味!""米飯里吃出小強腿!"

這個曾經的 "國民頂流",正在經歷最慘烈的 "塌房"。

外賣小哥多數不推薦黃燜雞

這個世界上最了解外賣衛生情況的,大概就是外賣小哥了,來聽聽外賣小哥對黃燜雞的評價。

"黃燜雞?別點了那不能吃!"
一位從業 5 年的外賣小哥向記者透露,他曾親眼目睹某黃燜雞加盟店的 "神操作":

外賣訂單太多時,店員直接用漏勺從垃圾桶里撈出顧客吃剩的土豆,抖掉湯汁後倒進新炒的鍋里

米飯蒸好後故意不蓋蓋子,讓飛蟲 "自然增香"

最誇張的是,某天下暴雨,廚房進水導致食材全部泡湯,老闆竟把泡發的香菇直接上架,還美其名曰 "水發香菇更鮮嫩"

"我們騎手私下都叫它 ' 毒瘤雞 '。" 某位小哥說。

"有次取餐時,我看到店長把過期的醬料包拆開,用剪刀刮下醬料重新裝袋。"

他還透露,很多加盟商為了降低成本,直接從菜市場買最便宜的 "邊角料" 雞肉,"那些雞肉顏色發白,連紋路都看不清!"

黃燜雞的騷操作,只是餐飲江湖的冰山一角。

看看這些 "明星品牌" 的 "光榮事迹":楊國福麻辣燙後廚員工腳踩食材,老鼠在調料櫃開派對;

張亮麻辣燙髮酸湯底兌自來水,用過的竹籤反覆涮;

正新雞排過期雞排裹粉再炸,油鍋里飄著小強屍體......

那些坐在高大尚寫字樓里的西裝革履光鮮亮麗的白領,大概永遠不會想到,他們點的外賣,連外賣小哥都不屑於吃。

還有啥能吃,還有什麼外賣可以點?

事發後,小吃總部第一時間道歉了,可是道歉又能怎麼樣,能把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嗎?

畢竟消費者點外賣的時候不是千里眼,不能看到後廚衛生如何,那麼如何避免點到黑暗料理呢?

1. 練就火眼金睛:平時多去常吃的店看看。如果後廚門緊閉,根本看不到裡面的情況,扭頭就走!寧願吃泡麵也別冒險!


2. 保留證據:發現異物別急著吵架,先拍照錄像 @市場監管局,讓他們上熱搜!
3. 用腳投票:別為了一兩塊錢給好評,有問題別手軟,讓黑心商家付出代價!你的每一次差評,都是在拯救其他吃貨!

4.別點外賣:自己做,食材新鮮,沒有高科技,關鍵是健康又美味。

不會做的小夥伴們,為你們獻上黃燜雞製作方法,快去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