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琳
編輯|譚宵寒
平台間的外賣大戰,奶茶咖啡店成了第一波受益者。
早上八點多,北京西城區一家庫迪咖啡店內,店員小李已經開始手忙腳亂了——小票機不斷吐出訂單,七八個外賣騎手擠在櫃檯前催促。
外賣大戰前,小李所在的門店每天出單量大概是兩三百杯,最近一段時間,日均出單量已經增長到了五六百杯。
高頻、高毛利、低客單價、低決策門檻的茶飲,被大廠們視作外賣大戰的矛尖。
京東試水外賣之初,秒送頻道上線的第一個板塊就是「咖啡奶茶」,正式上線外賣時,庫迪被視作重點補貼對象,直到現在,爆單榜的Top5也基本被咖啡茶飲包圓;美團則以「百億補貼」將蜜雪冰城檸檬水壓至0.01元;緊接著,後入場的淘寶閃購和餓了么推出1億杯奶茶咖啡免單活動。
流量和補貼雙重澆灌下,新茶飲銷量暴漲。截至5月7日,庫迪咖啡在京東外賣平台的累計銷量已突破4000萬單;淘寶閃購上線24小時,奈雪的茶在餓了么平台的訂單量同比暴漲超200%。
很大程度上,平台推薦位和補貼流向哪裡,訂單就流向了哪裡。「看當天平台推薦位的補貼力度,基本上就能判斷出來誰家會爆單。」一位外賣騎手告訴字母榜。
外賣大戰需要茶飲品牌,從另一個角度,陷入巷戰的茶飲咖啡店也需要外賣平台幫助其拿到更多市場訂單。以及,獲得資本市場更多認可。
過去一年,新茶飲密集IPO。上市意味著,資本市場會對它們的營收、市場份額和盈利情況提出更多要求。
樂觀的一面是,資本市場對茶飲大戰有正面反饋。4月初至5月初,多家新茶飲品牌股價呈上漲趨勢。當然,茶飲股價波動也與資本市場整體走勢和自身經營情況相關。
外賣平台的茶飲大戰,成了茶飲品牌們必須抓住的擴大市場份額和營收的機會。
A
下午3點,是咖啡訂單爆發的時刻,店員小李卻下架了多款產品。「咖啡豆不夠了。」小李向字母榜透露,周一剛到貨的兩箱共 24 公斤咖啡豆,到周三就已消耗殆盡。
字母榜觀察到,每到下午,京東秒送上的部分庫迪門店的招牌產品生椰拿鐵,就會顯示售罄。
外賣平台補貼大戰打響後,物料短缺已成為小李所在門店的日常情況。「不只是我們店,各家都缺杯子少袋子,大家只能互相調配。」
面對咖啡茶飲品牌的爆單,眾包騎手大東有一套精準的 「接單戰術」。
每天早上不到8點,他便在庫迪咖啡門店外候單,下午則駐守在奶茶品牌聚集的商圈和寫字樓周邊。「看當天平台推薦位的補貼力度,基本上就能判斷出來誰家會爆單。」
在大東看來,平台補貼力度直接影響商家爆單情況,庫迪咖啡訂單始終居高不下,霸王茶姬、茉莉奶白等品牌也相繼迎來訂單高峰。
「現在除了用餐高峰,其他時段也有不少訂單,接單時間更充裕了。」 單量的增多帶動了大東收入的提高,「以前平均每天能跑300元左右,現在每天能多跑出100元左右。單件傭金基本沒變,有的可能比外賣大戰前略高一點。」
讓茶飲門店和大東們單量暴漲的直接原因,是平台的補貼大戰便宜到讓用戶覺得「不買就是虧錢」。 過去10元左右的茶飲,直接被打到了個位數:1.9 元的庫迪咖啡、5 元的霸王茶姬伯牙絕弦、5.9元的茉莉奶白。
已經堅持在家自製咖啡半年的90後女生肖月,最近再次成為「外賣黨」,「自己手磨一杯咖啡的成本近3元,但庫迪只有1.9元,隨時隨地能喝到,還節省時間。」
「以前兩天點一杯奶茶,現在一天點兩杯奶茶。」為了控糖,更為了不讓錢包受傷,95後女生王然花了近半年時間才戒斷了奶茶癮,現在卻喝得比之前更勤了。
「大額券不用心裡難受,虧得慌。」最近一個月時間,王然把這半年沒喝的新品嘗了個遍,但還是覺得自己胃容量有限,冰箱里囤了滿滿一層蜜雪冰城的聖代,當夏天的儲備糧。「15減11的券,買兩個才4.2元,很難不上頭。」
平台數據也印證了新茶飲戰事的兇猛:京東外賣推薦下,庫迪咖啡月銷超 3000 萬單,古茗月銷量突破 700 萬單;淘寶閃購開全量首日,茉莉奶白在餓了么平台的日均外賣訂單量增長近 3 倍;茶百道在五一期間銷售額環比增長 50%,全國門店銷量平均增幅達 1700%,部分景區門店更是出現 3000% 的增長。
B
奶茶何以引發互聯網巨頭們激烈爭奪?答案的核心在於新茶飲賽道背後龐大的年輕消費群體 ——正是即時零售最核心的目標用戶。
平台通過新茶飲這一高頻消費品類快速切入市場,能有效培養用戶消費習慣,同時能直接科普即時零售概念。
事實上,高頻、低客單價、低決策門檻的茶飲咖啡,歷來是外賣補貼的必爭之地。平台深諳消費者「低價至上」的心理,當奶茶價格低至能讓用戶「一天三杯不嫌多」時,用戶使用外賣平台的時長自然被拉長,平台的日活(DAU)與月活(MAU)也隨之攀升。
與此同時,奶茶咖啡自帶的社交分享屬性,能帶來更多流量裂變。
社交平台上,充斥著各種「0.2 元喝奶茶」「五一奶茶0元購」帖子 ,外賣大戰的熱度得以外溢,為平台帶來更多新用戶。
數據顯示,參與京東外賣 1元奶茶活動的用戶中,有70%為首次下單的新用戶。
正因如此,各個平台都向茶飲澆灌了大規模的流量和補貼。
看起來,京東的策略「雙線作戰」,一方面與星巴克中國深度合作,與星巴克打通會員體系,借星巴克的高端形象強化自身「品質外賣」定位;另一方面,對庫迪咖啡等新興品牌給予超低價補貼,搶佔大眾市場。
美團的策略則是 「百億補貼」 和 「一口價囤券」。一位最近經常在美團下單的用戶告訴字母榜,近期經常能在美團上領到高至19元的大額優惠券。平台還曾打出0.9 元的蜜雪冰城果茶、1 分錢的冰鮮檸檬水等極致低價的單品。
最後的入局者淘寶閃購,同樣是派奶茶打前站。五一前夕,餓了么聯合淘寶閃購發起 「百億補貼」 與「1 億杯奶茶免單」活動。
但平台的野心遠不止於此。這場外賣大戰的終極目標,是培養用戶「線上點單、即時送達」的消費習慣,為後續拓展生鮮、醫藥等高客單價品類的即時零售積累用戶。
飲品品牌,同時也是新平台做即時零售賽道的試驗田。一名美團高管人士在接受財新採訪時透露,在商家端,京東的補貼一半給到了奶咖連鎖企業,以用單量測試騎手的履約極限,為打正餐的仗做準備。
C
茶飲大戰能打響,也少不了茶飲品牌們的積极參与。
在茶飲咖啡市場的零和博弈中,消費者多喝一杯蜜雪冰城,就可能會少喝一杯滬上阿姨。正因如此,新茶飲品牌也在積極爭奪外賣平台上的流量。
對於頭部品牌而言,參戰是鞏固市場地位的防禦戰;對新銳品牌來說,則是謀求破圈的突圍戰。
茶飲行業天然高毛利的屬性,則為品牌與平台分擔補貼成本提供了緩衝空間,使得這場補貼大戰得以持續。
以庫迪為例,有庫迪加盟商表示,通過京東補貼單杯毛利仍保持正常水平。庫迪單杯綜合成本(含原料、包裝、平台抽佣)約5-6元,平台補貼後加盟商單杯實收約10-11元,毛利率維持在45%-50%。
儘管單杯利潤未顯著增加,但爆髮式增長的銷量有效攤薄了租金、人工等固定成本,從而提升整體盈利。
當然,茶飲品牌參戰,更多還是為了從這場流量盛宴中,分到平台的流量。且不說參戰能帶來短期市場份額提升,平台的推薦位、用戶的自發傳播,對品牌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品牌曝光機會。
另外天氣日漸轉熱,新茶飲市場真正的旺季即將到來,對奶茶品牌來說,參與外賣大戰,也是提前為旺季蓄水。
在這場流量與市場的爭奪戰中,新老品牌相繼趕赴戰場。
京東外賣上線後,星巴克中國立即宣布專星送服務正式登陸京東外賣平台,成為首個與京東外賣平台打通會員體系的餐飲品牌。星巴克中國業績持續承壓,去年第四季度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 14%,2025 財年第一季度進一步下降 6%,甚至傳出尋求股權出售的傳聞。
新晉品牌同樣嗅到了機遇。茉莉奶白近期接連入駐美團、餓了么平台,並在淘寶閃購上線首日,實現餓了么訂單量日均增長近 3 倍。
「這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其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品牌藉此機會接觸到更多的新用戶,進而提升了知名度。目前,該品牌也在籌備與京東外賣合作。
2025年,新茶飲行業迎來 IPO 爆發期,奈雪的茶、茶百道、蜜雪冰城等五大頭部品牌扎堆港股,其中三家於年內密集衝刺上市。
上市意味著,資本市場會對它們的營收、市場份額和盈利情況提出更多的要求,外賣平台的茶飲大戰,成了品牌們必須抓住的擴大市場份額和營收的機會。
資本市場顯然已經對茶飲大戰有了正向反饋。
4月初至5月初,多家新茶飲品牌股價呈上漲趨勢。蜜雪冰城股價從4月初的低點333港元/股,一度漲至4月的533港元/股,5月初回落;古茗從4月初的低點14.52港元/股漲至5月初的27.45港元/股,幾乎翻倍;就連近年資本市場不看好的奈雪的茶,4月30日和5月2日,連續兩天股價漲幅累計超15%;五一後,在港股上市的滬上阿姨,首日大幅高開68.49%。
當然,茶飲股價波動也與資本市場整體走勢和自身經營情況相關,比如奈雪股價,即便近期大漲,也依舊在1港元附近徘徊。
茶飲品牌被外賣平台需要著,站在另一個角度,茶飲品牌們同樣正努力抱住外賣平台的大腿。
當然,茶飲品牌們也需要考慮補貼大戰後的留存和復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