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小炒」火遍江浙滬,小店裡的熱辣滾燙和流量密碼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金檬 謝春暉 方力 施雄風 實習生 潘茹冰

「給江西老闆一個炒勺,他能勾起全江浙滬人的口水。」

熱鍋起油,菜品下鍋,加入青紅辣椒、蔥姜、大蒜,大火翻炒,不出幾分鐘,一盤咸香鮮辣、鍋氣滿滿江西小炒就被端上桌。

2023年年底開始,關於「江西小炒」的熱度和討論一直高漲不減。浙江義烏一音樂節上,歌迷們曾朝歌手喊話——義烏的特產是江西小炒。春節假期,「江西老表回家過個年,浙江人餓上半個月」的網路段子也一度流傳。

幾乎整齊劃一的「江西小炒」燈牌。謝春暉/攝

美團平台的數據顯示,浙江省範圍內共收錄江西菜餐飲商家超過4000家,店名里有「江西小炒」四個字的店就有近600家。

「江西小炒」憑什麼「佔領」浙江?它的火會是一陣風嗎?

近日,潮新聞記者走訪金華、杭州街邊的幾家「江西小炒」,試圖找尋「江西小炒」爆火背後的流量密碼。

現點現炒性價比高,是煙火氣,更是對疲憊的消解

金華橫店的康莊北街沿線,商鋪林立,各種餐飲店更是「神仙打架」。

傍晚6點,康莊北街39號門口的「江西小炒」燈牌準時亮起。只要有客人走進店門,老闆娘方清花就會熱情地打招呼,給客人倒水、點菜。

「江西小炒」店最大的特點就是店面不大,裝修樸素,四五十平米的地方擺上七八張桌子。店招大多紅底黃字,店名就叫「江西小炒」「江西大眾小炒」「江西實惠小炒」此類。靠近廚房的透明冰櫃也是「標配」。

放滿食材的大冰櫃。謝春暉/攝

方清花家店的冰櫃,塞滿了二三十種葷素食材。她頗為自信地說,這些食材能搭配出兩三百道菜:「炒雞爪、紅燒肉、沸騰魚片、爆炒花甲,是點單王。」

穿白t的一名中年男子推門而入,徑直走向冷櫃,點了一份回鍋肉。

「我一個人吃,簡單點。」劉師傅是附近一家飯館的廚師,「今天工作累了,來這裡吃點,我是安徽人,這裡的菜合我們胃口,平時想換口味我就會來。」說罷,他又加了份煎蛋和一瓶椰汁,總共36元。

切肉中的方清花。謝春暉/攝

方清花從冷櫃里拿出一塊五花肉,轉身走進廚房切片,又抓起一把事先切好的青椒,分別放入兩個小籃子里,一起推到灶台旁。

這時,方清花的丈夫已經將鍋燒熱,配好的菜依次下鍋,不到5分鐘,回鍋肉就被倒進白色瓷盤裡送到劉師傅面前。

一盤下飯菜配一碗米飯,劉師傅大口享用他當天的晚餐。

一人食的客人。謝春暉/攝

熱氣騰騰又帶著鮮辣味的炒菜,在忙碌了一天的打工人心裡,很是體貼。

因為地處橫店,這一帶的江西小炒店「含星量」也很高,經常有演員光顧。方清花指著最外面的一桌,將嗓音壓低,「那一桌戴著鴨舌帽的就是演員。」

江西小炒一角掛著明星照片。謝春暉/攝

江西小炒,出餐速度快,翻桌速度也快。

晚上8點,距離方清花家店2公里之外的「江西大眾小炒」店已經迎來了夜檔的第4批客人。

「下午4點多就有人來吃,基本上要到晚上9點半以後才會空下來。」老闆娘劉火妹說,來得越早的客人吃得越快,他們吃完可能還有工作,晚上8點以後來的客人,「把晚飯和夜宵合成一頓了」。

剛出爐的江西小炒。謝春暉/攝

「我們剛下班,三個人約著一起吃點喝點。」在橫店工作的湖北人老李說了他喜歡光顧江西小炒店的理由:實惠、方便、隨意:「隨意拉開一把椅子,就可以大口喝酒,大聲交談,白天生活的疲憊就在這一口熱辣中消解了。」

一家店撐起一個家,守店和過日子是相通的

大部分江西小炒店都是「夫妻店」。女主外,男主內,偶有老人在店裡幫忙。

劉火妹作為老闆娘,要負責張羅顧客、點菜、切菜、上菜、結賬等等。店裡客滿的時候,她常常要在廚房和大廳之間跑進跑出。

忙碌中的店主劉火妹。謝春暉/攝

夜檔的上菜間隙,劉火妹會去看下角落裡正在寫作業的兒子。「男孩子比較貪玩,再忙也得分出點時間管著。」

劉火妹的丈夫瘦瘦高高,話不多,是店裡唯一的大廚。

每天清晨,他出門買菜,至少要花兩三個小時跑好幾個農貿市場,所有食材他都親自挑,有時為了買到新鮮的時令蔬菜還要跑到附近的農戶家裡。

劉火妹夫妻倆都是江西樂平人。十年前,劉火妹丈夫看著不少親戚的小炒生意做得紅火,從吊車操作員轉行,學起了炒菜。

劉火妹和丈夫。謝春暉/攝

摸到門路後,夫妻倆一起開了如今這家店。

「就是想多掙點,讓日子過得更好一點,也可以把孩子接到身邊照顧。」劉火妹說,江西小炒店投入成本不高,比較容易入行。

他們剛開店那會,廚房裡還只有一口鍋,十年間,劉火妹丈夫的小炒技藝從生疏到熟練,口味從重油重辣到可以根據顧客的需求隨意轉換,生意也越來越紅火。「顧客多了,一口鍋不夠用,現在最多要同時燒三口鍋。」他說。

在劉火妹眼裡,小炒店就是家,開好一家店跟過好日子是一個道理。

這家店是劉火妹大兒子出生以後開的,十年間她一邊開店,一邊又生了孩子。「那時候挺著個大肚子在店裡忙,真的很難。但這就是生活啊,不會因為累就不打拚了。」她笑著說,現在能守著一家小店,幾個孩子都在身邊,日子過得很滿足。

忙碌的間隙,劉火妹在檢查兒子們的作業。謝春暉/攝

讓劉火妹欣慰的是,兒子們調皮歸調皮,但挺懂事和自立,放學回來會自覺做作業,店裡忙到深夜時,就自己回出租房洗漱、睡覺。

親幫親、鄰帶鄰,橫店上百家江西小炒店老闆大多互相認識

橫店有上百家江西小炒店,老闆之間大多相識,不少是親幫親、鄰帶鄰。「有的是親戚,有的是同村的鄰居,也有的是同學。」劉火妹說,樂平老家村裡有近三分之一鄰居在浙江一帶開江西小炒店。

廚房裡忙碌的方清花和丈夫。謝春暉/攝

方清花夫妻和劉火妹夫妻是來自一個村的同學,他們經歷類似。

方清花兩個女兒在老家,小兒子跟著他們在橫店。「肯定是想把孩子接到浙江來的,但我們開店這麼忙,怕顧不上。」方清花搖搖頭,她說,等孩子們再大一點再考慮。

得空,劉火妹、方清花和同在橫店開小炒店的老鄉們會聚個餐,或是相約搓個麻將。

「有時候看到哪個老鄉的生意差些,我們還會一起出主意,讓他換換菜品,或者推薦些顧客過去。」劉火妹說,大家出來奮鬥都不容易,只有整體好了,江西小炒這個牌子才能做得響亮。

江西小炒火得簡單純粹,背後是對滾燙生活的嚮往

中午11點剛過,杭州文三路上的江西小炒店傳來一股辣椒特有的濃郁鮮香。小炒肉、蘿蔔絲炒黃牛肉、筍炒肉,各種現炒的小份菜快速出鍋。

「我們這家店開了三四年,周邊聚集了東方通信等公司,因此工作日是最忙的,一天最多要炒100份小碗菜。」廚師小岳說,因為是現點現燒,食材新鮮且帶著鍋氣,很受小白領歡迎,「被稱為打工人的新食堂」。

中午時分,杭州文三路江西小炒店出爐的外賣。方力/攝

據大眾點評數據,今年以來,關鍵詞「江西小炒」的大眾點評用戶搜索量同比增長超240%,相關用戶評論增長超230%。浙江地區店名中含有「江西小炒」四個字的交易商戶較去年增長超26%。

江西小炒的火,哪怕是開了十幾年店的老闆都沒想到。

在杭州這家江西小炒店的店長看來,開店沒有什麼流量密碼,店裡的人氣就是靠一份份新鮮的食材熱氣騰騰炒出來的,「我們老闆是江西人,最早從幾張桌子的小店起步,踏踏實實幹了好幾年。」

不玩流量,也不搏出圈。用新鮮的食材,現場炒制,憑藉低運營成本,打出親民的價格,以此照顧好大眾的口味。

「看到網上大家討論得那麼熱烈,很高興的呀。」劉火妹覺得,火上熱搜的不僅是「江西小炒」這個名詞,更是大家對江西菜的喜愛和對江西人的認可,自己作為其中的一份子有些許榮譽感。

江西小炒店裡一位顧客畫的簡筆畫。謝春暉/攝

今年4月,「江西小炒」推介暨服務保障工作座談會在杭州召開。許多資深餐飲人認為,贛菜之所以頻頻出圈,除了新鮮現做和極致的性價比,還有現代人渴望煙火氣,對滾燙生活的嚮往。

江西省贛菜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汪建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江西小炒」的從業者們要保持熱情、堅守品質,把鄉情、親情融入消費體驗場景,藉助數字時代的東風把品牌策略、營銷推廣做好做新。

「不管火不火,把菜做好,把服務做好就行了。」開店老闆們的想法更簡單純粹。

劉火妹說她的願望就是守著一家店,再攢些錢,在橫店買一套房:「我們想在浙江安家。」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