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2025年05月06日08:10:23 美食 5854
【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 天天要聞

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

——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李後強

 川菜作為中國大菜系之一,以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獨特魅力享譽全。然而,傳統烹飪技藝的傳承困境、餐飲行業的人力成本壓力以及消費者對健康化與個性化的需求升級,正推動川菜產業向智能化轉型。人工智慧(ai)技術的深介入,不僅讓非遺川菜煥發新生,更從種植、烹飪到供應鏈全鏈條重塑產業生態。截至20253月底,川菜產業中ai應用的市場規模已突破百億元,一場「舌尖上的科技革命」正在巴蜀大地悄然展開。

  一、ai的定義與技術基礎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通過計算機模擬人類智能行為的科學與技術,其核心要素包括算力(數據處理能力)、演算法(解決問題的指令集合)和數據(訓練模型的基礎)。在川菜產業中,ai通過深度學習、物聯網、感測器等技術,實現了從食材種植到烹飪服務的全鏈條智能化升級,推動傳統川菜向標準化、個性化和可持續化發展。

【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 天天要聞

 二、ai在川菜產業鏈中的多維應用

 1.種植與選料從田間到廚房的精準管控智能種植ai通過環境感測器監測土壤濕度、光照和溫度,結合大數據分析優化灌溉與施肥方案,提升辣椒、花椒等川菜核心原料的產量與品質。食材選料ai圖像識別技術可快速檢測食材新鮮度與成熟度,通過視覺演算法判斷豆瓣醬發酵程度,確保原料質量穩定。例如,在成都崇州的天府糧倉核心區,ai輔助決策模型通過衛星遙感、感測器和深度學習技術,實時監測土壤濕度、光照強度及作物生長狀態,精準指導辣椒、花椒等川菜核心原料的種植。番茄種植中ai模型可將採摘時間誤差控制在48小時內,單株產量提升20%,且每串果實數量精準控制在10顆左右。ai圖像識別技術還可對豆瓣醬發酵程度進行視覺分析,確保郫縣豆瓣等非遺原料的品質穩定性。

【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 天天要聞

辣椒(蓬州閑士 攝,圖源:四川方誌館圖庫)

 2. 配方與烹飪非遺技藝的數字化傳承復刻大師風味配方確保出餐一致性的同時減少人工依賴。ai2025年成都糖酒會上,橡鹿「美膳獅」ai炒菜機器人以「秒、度、克、秒轉」時序組合,精確復刻麻婆豆腐的「燙麻鮮」和辣子雞的「酥脆爆香」通過激光掃描川菜大師的顛勺軌跡,行星攪拌技術模擬六維翻炒路徑,天工投料系統實現±0.1克調味誤差,將傳統烹飪經驗轉化為可複製的物理參數。目前,八大菜系1000余道經典配方已存入雲端數字基因庫,全球173個城市可同步更新菜譜。

【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 天天要聞

辣子雞(蓬州閑士 攝,圖源:四川方誌館圖庫)

 3. 味道把控與健康管理推動廚房革命實現標準化與個性化的平衡藝術智能烹飪設備ai控溫技術使辣子雞在20秒內升溫至300℃鎖住爆香,麻婆豆腐的黃金8秒鎖味技術減少維生素流失率達40%。動態調優ai通過味覺分析模型,結合用戶反饋數據優化菜品口味,例如調整宮保雞丁的「荔枝口」糖醋比例。健康定製針對特殊人群(如健身、老年群體),ai可自動減少油鹽投放量。比如針對老年和三高人群,機器人可自動將宮保雞丁的糖醋比調整為1:1.5,油鹽投放量減少30%,並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轉化為可執行的技術標準。

【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 天天要聞

宮保雞丁(蓬州閑士 攝,圖源:四川方誌館圖庫)

 4.供應鏈與成本控制智能預測ai分析歷史銷售數據、天氣與節假日因素,預測菜品銷量並優化採購計劃,單店食材浪費率從11.2%降至2.3%。物流優化物聯網技術實現食材從農田到廚房的全程追溯,使崇明花椒從採摘到門店的冷鏈時間縮短至18小時,保障鮮貨供應效率。京東與橡鹿機器人合作的「ai中央廚房」,通過銷量預測演算法動態調整採購計劃,單店年節省食材成本超28萬元。

【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 天天要聞

花椒(郝立藝 攝,圖源:雅安市融媒體中心)

 5. 技術創新與服務升級智能廚房設備3d食品列印技術嘗試製作造型創新的川菜小吃,比如製作出熊貓造型的鐘水餃,突破傳統小吃形態。4d食品列印使川菜如盛開的鮮花,更加誘人。點菜服務革新智能推薦系統根據顧客歷史偏好生成個性化菜單,無人配送機器人減少服務等待時間。比如基於用戶歷史數據的推薦演算法,使成都「陳麻婆豆腐」餐廳的招牌菜點擊率提升65%,顧客等待時間縮短40%

【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 天天要聞

麻婆豆腐(蓬州閑士 攝,圖源:四川方誌館圖庫)

 6. 廚師培訓與技藝傳承虛擬實訓vr技術則用於模擬烹飪教學場景,降低培訓成本。比如vr系統模擬顛勺、火候控制等傳統技法,新手廚師可在虛擬環境中反覆練習「小煎小炒」技法,學習周期從3年縮短至6個月。縮短學習周期。非遺川菜的數字化保存解決了「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傳承困境。數據化教學ai記錄名廚操作數據並生成標準化教學程序,助力非遺技藝的系統化傳承。加強後廚管理ai視覺識別系統實時監測廚師操作規範,違規動作警報響應時間僅0.3秒,食安事故率下降90%

 三、未來展望:ai驅動川菜產業生態重構

 全產業鏈數字化——ai將貫穿種植、加工、配送、烹飪全流程,形成「智能農場—中央廚房—智慧餐廳」一體化體系。比如,成都某生態農場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萵筍從種植到酸辣萵筍炒肉的全流程溯源,碳排放數據降低18%

 個性化與健康化——基於用戶健康數據的ai演算法可定製營養均衡的川菜套餐,甚至動態調整菜品辣度與熱量。比如可穿戴設備與ai廚房聯動:當監測到用戶血糖升高時,家庭炒菜機器人自動將回鍋肉的糖用量調整為0,並推薦搭配苦瓜排骨湯平衡膳食。

 多模態交互體驗——結合ar/vr技術打造沉浸式用餐場景,消費者可「參與」菜品製作並了解川菜文化故事。比如消費者掃描宮保雞丁即可浮現1892年創製時的歷史故事,ai氣味合成器能模擬「樟茶鴨子」的果木熏香,五感體驗全面升級。

【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 天天要聞

樟茶鴨(蓬州閑士 攝,圖源:四川方誌館圖庫)

 生產效率的指數級提升——成都某連鎖川菜館引入炒菜機器人後,單店後廚人力成本降低60%,出餐效率提升3倍,翻台率從每日3次增至8次。ai預測模型使食材採購精準度達95%,年節省浪費成本超10萬元。

 全球化擴張的技術支撐——橡鹿機器人的數字菜譜已支持英語、法語等12種語言適配,海外門店通過雲端同步實現口味本地化調整。德國慕尼黑分店的魚香肉絲辣度可下調50%,滿足歐洲消費者需求。

 可持續發展——ai優化能源消耗與廚餘處理,例如通過熱能回收系統減少能耗,助力綠色餐飲。

 四、挑戰與應對

 數據安全——需建立食材數據與用戶隱私的保護機制,防止信息泄露。否則,將產生眾多商業糾紛。

 技術適配性——傳統川菜的複雜工藝(如「小煎小炒」)需更高精度演算法支持。這方面,還有許多難題需要破解。

 人文平衡——儘管ai已能復刻90%的經典川菜,但「開水白菜」的清湯吊制、樟茶鴨的煙熏火候仍需人類廚師的創造力。ai不應完全替代廚師,而應作為工具釋放其創造力,推動「機器標準化+人工創新」的協作模式。

【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 天天要聞

開水白菜(王勤 攝,圖源:微成都)

 五、結語

 ai驅動川菜走向4.0時代ai與川菜的交融,本質是一場傳統人文精神與現代工程思維的對話科技與煙火氣的共舞未來的理想模式將是「機器負責標準化,人類專註創新化」實現技術倫理與人文平衡當炒菜機器人的機械臂揮舞出宮保雞丁的「荔枝口」,當智能感測器守護著千年豆瓣醬的發酵秘方,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中華飲食文明在數字時代的創造性轉化。ai遇上川菜,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文化與效率的雙重進化。從非遺技藝的數字化保存到供應鏈的智能躍遷,ai正在重新定義川菜的邊界。未來的廚房,將不再是人類與機器的競爭場,而是共同締造「舌尖上的科技美學」的創新實驗室。未來的川菜產業,必將在「守正」與「創新」的平衡中,書寫出更具科技美學特質的中國故事。

202555日於成都

【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 天天要聞

【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 天天要聞
作者系列文章


……
176.【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本文內容系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方誌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李後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二級教授,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川菜產業分會首席顧問,四川省火鍋協會名譽會長)

配圖:方誌四川


方誌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網,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雙語】你好!中國 | 兩大東北神菜,溜肉段和鍋包肉有啥區別? - 天天要聞

【雙語】你好!中國 | 兩大東北神菜,溜肉段和鍋包肉有啥區別?

在中國東北菜系中,溜肉段和鍋包肉堪稱兩大經典菜肴,它們都以豬肉為主要食材,外酥里嫩、酸甜可口,常讓外地食客混淆。然而從選材、刀工、掛糊、調味到烹飪技法,兩者存在諸多差異,背後更蘊含著不同的飲食文化密碼。In Northeast Chinese cuisine, Liu Rou Duan and Guo Bao Rou are two iconic dishe
小泡菜撬動百億產業,眉山「中國泡菜城」有何高招? - 天天要聞

小泡菜撬動百億產業,眉山「中國泡菜城」有何高招?

一千多年來在眉山,泡菜幾乎是家家做人人吃如今,一碟小泡菜泡出大產業成功實現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這背後到底有啥秘訣?眉山「中國泡菜城」如何打造三大百億產業集群引領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天,一起來看在東坡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錨定「一極三區一地」目標定位,切實扛起首位之責、做強千億極核的戰略背景下...
【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 天天要聞

【論壇】李後強: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AI對川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革命李後強 川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以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獨特魅力享譽全球。然而,傳統烹飪技藝的傳承困境、餐飲行業的人力成本壓力以及消費者對健康化與個性化的需求升級,正推動川菜產業向智能化轉型。人工智慧(AI)技術的深度介入...
自己做飯,不僅實惠,關鍵節約等餐時間了 - 天天要聞

自己做飯,不僅實惠,關鍵節約等餐時間了

胃和心,總要有一個是滿的。所以,全世界的迷茫和憂傷都可以用美食去抵擋!更多家常美食做法,請關注典典小廚。喜歡我的家常美食分享就請點贊、收藏、評論、再順手轉發一下吧!當然如果您有更好的做法,歡迎留言跟大家一起分享。
新聞1+1丨多地政府食堂開放 「舌尖上的服務」 反映出怎樣的理念轉變? - 天天要聞

新聞1+1丨多地政府食堂開放 「舌尖上的服務」 反映出怎樣的理念轉變?

這個「五一」假期,多地開放政府食堂。當公共服務正從節假日的「特別開放」向日常化、制度化的共享邁進,政府補位究竟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實踐探索的路上,精細化的管理能力,又該怎樣不斷提升?套餐定價不以盈利為目的讓所有客人都吃上可口飯菜 浙江省衢州市機關事務保障中心主任 徐劍:「五一」假期衢州市政府食堂對外開放...
中關村東升科技園燃餐廳:農場風情美食之旅 - 天天要聞

中關村東升科技園燃餐廳:農場風情美食之旅

前方記者、撰文、圖片攝影:張於惠子【農場氛圍的沉浸式體驗】踏入位於中關村東升科技園二層的燃餐廳,瞬間置身寧靜農場。餐廳內部設計巧妙融合自然元素和動物元素,木質桌椅散發著質樸氣息,與暖黃色燈光映襯,營造溫馨舒適的就餐氛圍。
2025寶雞特色美食歌曲創作大賽,等你來譜曲! - 天天要聞

2025寶雞特色美食歌曲創作大賽,等你來譜曲!

當臊子面的香氣撞上跳躍的音符當青銅器的厚重邂逅靈動的旋律2025寶雞特色美食大賽即將開幕現面向全球徵集10首原創美食主題歌曲!用音樂傳遞「舌尖上的寶雞」讓世界聽見這座千年古城的煙火與詩意!
再忍10+天,榴槤價格就下來了 - 天天要聞

再忍10+天,榴槤價格就下來了

榴槤愛好者有口福啦!近日,隨著新加坡籍「騰春輪/WAN HAI 286」靠泊廣州南沙港三期碼頭,超50噸海運泰國榴槤搶鮮「登陸」大灣區,拉開了今年「榴槤季」的序幕。資料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據悉,從4月下旬至7月,無論是泰國東部的早熟品種,還是海南本土的「樹上熟」鮮果,都將陸續上市,為市民帶來甜蜜盛宴。近日...
熬夜上火皮膚干,竟被這一杯潤透了!真不愧是老中醫強推! - 天天要聞

熬夜上火皮膚干,竟被這一杯潤透了!真不愧是老中醫強推!

把春天喝進肚裡,是種什麼樣的體驗?是複合的花香味道在口腔中瀰漫開來,細品之下滿是甘甜和桑葉的清新。彷彿置身於花海,心中的鬱氣四散紛去,就連呼吸都變得暢快許多。這是廚房君最近喝到一款花茶時的奇妙體驗,也是廚房君第一次感受到春季養肝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