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盛名許久的糖果店,就坐落在中國台灣新北市的淡水區,一條名叫公明街的街道上,做的東西是傳統的龍鬚糖和白糖蔥,並標有「古早味」的標籤,這在閩南一帶 ,就類似於「老味道」和「老字號」的標籤,在店鋪面前,商家還製作了可愛的宣傳圖片,圖片上詳細解答了,客人反饋最多的疑惑,但更多的其實是老闆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看能不能讓年輕人去了解這種文化,並傳承下去,因為如今這樣的傳統技術,正在面臨失傳的窘境。
這個老爺爺就是當地的糖果大師,也是外邊糖蔥店的老闆,老闆姓陳,我們姑且叫做陳老,陳老今年70多歲的高齡,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他製作這些糖果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之所以在知天命的年紀,又重新做起糖果,一方面是想稍微賺點錢,貼補退休生活,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傳承這種技術,白糖蔥是廣東的特產,包括潮州汕頭揭陽等市都是發源地,後來傳到閩南和台灣以及香港,甚至是南亞一些華人的聚集地,成為老一輩人,最傳統的零食甜點,特別是對於中國台灣的老一輩來說,當年的日據時期,台灣作為甘蔗種植地,大部分的蔗糖都被送往日本,民眾沒得吃 ,當地蔗農就利用了糖的延展性,把糖製作成白糖蔥,然後偷偷保存起來,也讓這種發源於廣東的技藝,在台灣流行開來,但如今 這種祖傳的技藝,因為經濟慢慢變好,老一輩走了之後,面臨失傳的情況,這讓陳老十分傷心難過,對於他來說,這是他認為最具有古早味的糖果,不應該就這麼消失,於是就開了這一家店。
白糖蔥的製作方法,其實很簡單,剛剛陳老已經將鍋里刷油,並放在一大桶的冰水上,而在外邊,將約600克的白糖和60克的紅砂糖,加水之後加入少許白醋,放到火上煮開,等到水分蒸發變成糖漿之後,再將一勺鹽巴放進裡邊,陳老說 這是他製作白糖蔥的秘密訣竅,加醋可以增加脆度 ,加鹽可以增加口感,也不怕別人學,甚至希望大家都能學會這些東西,推廣民族的文化,將熬煮開的白糖倒在鍋里,將鐵鍋進行旋轉,這一步的目的呢,是利用鍋的離心力,將糖漿攤開成一個大圓,利用底邊冷水的溫度,快速下降邊緣糖膏的溫度,外邊的糖膏就能迅速結塊,結塊之後用螺絲起子,將它鏟起來。
重複這個步驟,這個過程需要經過很多次,一直到糖膏徹底變成半凝固狀,並且上手不會感覺特別熱的時候,才可以進入下個步驟,也就是拉糖,將半凝固的糖漿固定在一根木棍上,利用兩個木棍當工具,對糖漿進行特殊拉伸,核心的步驟就是要讓,糖漿做著類似8字畫圈的方式,更簡單來說,是用一種類似拉麵條的方式,進行反覆拉扯,利用糖膏本身的可塑性,將它慢慢拉成多層次的形狀,這個過程中,空氣會被包進糖裡面,使得糖變成蔥一樣的空心狀,這就是它會被叫做「白糖蔥」的原因。
也隨著老爺爺的手勢原來越快,原本黃色的糖膏正在慢慢變白,並且也正在慢慢變長,更換木樁上手進行反覆拉扯,這是白糖蔥最為核心的步驟,白糖蔥的空心感越好,口感就越脆,這也是檢驗一個師傅技術的核心因素,師傅的功力越高,做出來的糖蔥也會更好吃,陳老的技術不用多懷疑,作為熱賣20多年的老店,這個老爺爺深受當地居民的喜歡,但這個工作也沒有那麼簡單,一個是 雖然說糖膏在製作過程中,溫度會慢慢變冷,但也不可能真的達到室溫的地步,一旦糖膏不熱變冷 就會變硬,也就無法繼續拉伸,所以糖膏最低溫也要保持在70度左右,對於一些手比較嫩的人來說,這個溫度還是屬於高溫的,所以想要學習糖蔥 ,首先得鍛煉手的耐熱性,這是其一 ,其二的話 你可以看到老爺爺的腰部,綁著一塊輔助帶,拉糖是一個體力活 ,糖膏是需要用很大的力氣去拉的,這樣長時間拉糖,就會導致身體勞累勞損,腰部很容易出現問題,像陳老就得了腰間盤突出,但他還沒有選擇徹底退休,而是繼續留在崗位上,不過在這兩個原因的基礎上,還要加上收入的問題,這就是年輕人都不願意學習的主要原因。
等到糖膏變白變長 密孔越來越多後,也就可以將它快速延展,弄成合適大小之後,擺放在木棍上,這就是白糖蔥的製作過程,其實還是挺簡單的,就是需要有拉糖的經驗,等到白糖蔥做好之後,最後用剪刀將它切成不同規模大小,就可以將它裝進包裝裡面,在這一家有著20多年歷史的小店上,白糖蔥主要分為兩個規格,一長一短,銷售價各不相同,做出來的就個模樣,粗略計算大約有40來根,其實還是挺合算的,拿出一根 可以發現裡邊帶有一些氣孔,這個台灣小妹出了一口,從她的表情,你就知道有多好吃,還有一種是這種散裝式的,這有點類似冰糖的作用,拿它搭配一杯咖啡,味道也是極好的,不知道你如何評價這種中國台灣「古早味」呢,換做是你 你會想不想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