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大學的校友歡聚一堂,體驗了在國金新開的柿合緣。和四合院諧音,這家是融合的京菜,為甬府的創始人翁擁軍,聯手新京菜的創始人新生代主廚段譽創建。我們一席食客,基本上把京菜的代表菜和餐館的招牌菜都試了一遍。
5J火腿沙拉;蔥油水晶雞,以海南的吃葵花籽的雞為原料,皮薄而脆,雞肉細嫩,下半部的金湯肉凍其實有點多餘,尤其是筷子夾起來還非常容易掉;老北京麻醬菠菜presentation有點創意;蔥燒海參是典型的京菜,起源於魯菜,中規中矩;柴火柳溝豆腐,滷水豆腐的味道非常突出,與較重口味的其他菜肴一起倒不失為很好的平衡。
黑醋帶魚是他家特色菜,風乾過後炸制的帶魚卷乾爽酥脆,以義大利黑醋調和的醬汁飽滿圓潤,乍一看以為是九轉大腸,入口酸咸甜香,是一道不錯的冷盤。
北鹵4頭鮑,鮑魚是蒸好後再用滷汁腌制,入口嫩而彈韌,滷味讓人回味起天福號醬肘子。
麻辣雞絲涼麵,這是京菜和川菜的結合了,濃濃的麻醬和紅油一起,可以作為夏季每天的主食了,麻醬在上海涼麵中也是主角。
下面的6個組合是完全京菜了,酥皮牛小排;炙子羊肉;干炸丸子;啫啫大腸;家常豆角;青島大蝦白菜,這道來源魯菜,不過魯菜的味道要好得多。
段式絕味魚頭,選的天目湖8斤重的鱅魚,取4-5斤重的超大魚頭,然後一根比美女手臂還粗的超大個油條被剪成一段段浸潤在魚湯之中,沾滿了湯汁之後濃香四溢、酥潤可口,啟發應該來自於泡餅魚頭。
袁枚的梨撞蝦來源於《隨園食單》,黑虎蝦中加入了梨塊,菜入口到沒有體驗到什麼梨味,就是一個大蝦的味道,不知在古人口中是什麼滋味。
這道醋椒大黃魚我覺得是這一席的highlight,一斤重的大黃魚被分成魚肚、魚身、魚尾及魚頭的等分二十二塊,在桌邊依次按熟成時間烹飪,黃魚很快地被燙熟,然後調味之後分到每個人的碗里,魚肉入口鮮嫩,酸辣的鮮湯非常爽口,可以說是酸辣湯的愛馬仕了。
最後甜點是經典的北京甜食杏仁豆腐,輕輕敲碎白巧克力做成的桃子外殼,柔若凝脂的杏仁豆腐便隱於其中。加上余總帶來的Chianti,和北方的菜肴搭配得非常和諧,大家邊吃邊聊,不知不覺已到了商場關門時間了。總的來說,這家餐館還是非常成功的,傳統的京菜也是精心製作,幾個融合菜的嘗試也是不錯的,在席的食客對京菜有了新的認識。作為上海灘上比較罕見的京菜餐館,還是值得一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