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巨頭,預虧8個億!

作 者丨朱藝藝

編 輯丨巫燕玲

圖 源丨圖蟲

作為曾經「紅火」的新冠疫苗企業,康希諾(688185.SH)或許意識到,新冠疫苗紅利正逐漸褪去。

1月30日晚間,康希諾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潤將虧損8.3億元到9.96億元。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公司上一年盈利19.14億元。

對於業績變臉,康希諾指出,隨著2022年國內外新冠疫苗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新冠疫苗需求量較去年同期呈大幅下降趨勢,公司新冠疫苗產品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時因商業化進程持續推進使銷售費用較去年同期增加,以及對存在減值跡象的新冠疫苗相關存貨計提減值,導致業績虧損。

受業績消息影響,1月31日,康希諾A股大跌8.01%,H股下跌逾7%。不過,2月1日開盤後,公司A股和H股均翻紅。

如何把握新冠疫苗需求端的變化,直面行業挑戰?是康希諾亟需回答的問題。

新冠疫苗業務下行

康希諾已經面市的新冠疫苗,主要包括重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吸入用重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

作為公司首款商業化產品,重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克威莎® 2021年2月在國內附條件上市後,一度為康希諾創造業績神話。

憑藉這款疫苗在境內外多個國家的緊急使用授權/附條件上市,實現快速放量,康希諾在2018年-2020年連續三年虧損後,於2021年順利扭虧為盈,不僅收穫19.14億元凈利潤,賬面貨幣資金也高達56.45億元。

進入2022年,康希諾的新冠疫苗進一步擴圍使用,一度給市場留下想像空間。

如2022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克威莎®納入「緊急使用清單」(EUL);9月,康希諾的吸入用重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作為加強針納入國內緊急使用。11月,該吸入式疫苗也獲得摩洛哥緊急使用許可。

2022年12月,康希諾的上述兩款新冠疫苗又入選國內新冠疫苗第二劑次加強免疫接種名單。

康希諾當時還發布公告稱,「若後續國家相關部門對其採購使用增加,將對上市公司的業績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然而,新冠疫苗「火熱」銷售的場面並未持續很久。

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市場對新冠疫苗的需求量急轉直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披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28.4億劑次。

一年後的數據為,截至2022年12月30日,我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34.77億劑次。其中,2022年1月-6月累計報告接種5.61億劑次;2022年7月到12月23日累計報告接種6646.9萬劑次。

對比可以看到,2022年下半年以來,國內新冠疫苗接種節奏明顯放緩。

在此背景下,康希諾的新冠疫苗產品銷售收入也大幅下降,導致公司未能延續2021年的業績向好態勢。

除了2022年第一季度仍然盈利1.21億元,第二季度,康希諾隨即虧損1.09億元,第三季度虧損額進一步擴大至4.87億元,直至預計2022年全年虧損8.3億元到9.96億元。

計提新冠疫苗資產減值5.26億元

面對新冠疫苗市場紅利褪去,康希諾開始重新評估新冠疫苗相關資產的價值。

2022年上半年,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康希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5676.9萬元。對此,康希諾在半年報中解釋,「主要系報告期內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率增長放緩,疫苗需求減少,疫苗產品價格調整及存在減值跡象的新冠疫苗相關存貨計提跌價所致」。

2022年三季報中,康希諾進一步指出,「2022年以來,國內外新冠疫苗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新冠疫苗需求量較2021年呈大幅下降趨勢,全球新冠疫苗接種增速放緩,且部分地區呈現供大於求的情況,海內外多國均出現新冠疫苗因超過保質期而不得不報廢的現象,甚至部分發展中國家宣布不再接受新冠疫苗的捐贈;同時,隨著更多新冠疫苗產品的緊急使用和上市(包括針對流行株及變異株的新一代疫苗及多價疫苗),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持久力及定價等都是行業核心競爭要素,市場競爭不斷加劇」。

基於此,並根據未來使用計劃,2022年1月-9月,康希諾對存在減值跡象的新冠疫苗存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合計5.26億元。

這也使得公司存貨從2022年6月末的11.89億元,驟降至2022年9月末的8.80億元。

針對公司新冠疫苗業務的後續計劃,1月31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次致電康希諾證券部,但電話均無人接聽。

在此之前,1月上旬,康泰生物(300601.SZ)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時也提到,公司一次性計提了新冠疫苗相關庫存商品、原輔料、自製半成品等資產減值準備合計約7.85億元,以及新冠滅活疫苗III期臨床研發支出費用化處理約3.03億元。

此外,已有一款新冠mRNA疫苗(沃艾可欣)獲批海外上市,同時也在研發新冠病毒變異株mRNA疫苗(S蛋白嵌合體)的沃森生物(300142.SZ),也意識到了新冠疫苗市場的相關風險。

1月31日,沃森生物證券部人士表示,「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數據,已經考慮了對存在減值跡象的疫苗(包括新冠疫苗)相關資產進行計提減值等因素」。

仍有一款新冠mRNA疫苗在研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已面市的兩款新冠疫苗,康希諾還有一款新冠mRNA疫苗也在研發中。

1月6日,康希諾公告稱,新冠mRNA疫苗CS-2034在一項評估序貫加強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臨床研究中,取得了積極的階段性數據。截至目前,CS-2034尚處於臨床IIb期階段。

此外,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康希諾對旗下三條新冠疫苗管線:重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吸入用重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新冠mRNA疫苗,已累計投入金額合計超過12億元。

隨著新冠疫情進入「下半場」,新冠疫苗還有多大的想像空間?市場仍存爭議。

有市場人士認為,人們對追加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下降,對於新冠疫苗有效性和副作用也有比較多的顧慮。

不過,1月31日,也有新冠疫苗企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指出,「目前新冠疫苗需求下降主要是由於去年底放開後感染速度較快,很多符合接種條件的人群已被感染,按國內目前的接種要求,普通人群需要在陽康後6個月、特殊人群在陽康後3個月才可以再次接種新冠疫苗,海外部分國家及文獻也在報道陽康後28天即可接種加強針疫苗」。

該業內人士認為,「長期來看,對新冠疫苗的需求仍然存在,可能更趨於流感疫苗的情況,每年按需進行1-2劑次接種,接種疫苗仍然是預防重症或防止大範圍感染的重要手段,仍具有重要意義」。

E N D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黎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