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權益資產坐了個過山車,等我們要開盤了,紛紛「股」歸原位。
在這個艱難的歲月里,誰也不好意思太突出。
放眼大類資產,原油就一枝獨秀了。
歐佩克+超預期的減產,疊加俄衝突加劇,布油大漲15.63%。
拿著油氣類資產的,穩穩收米。
國慶七天誰最樂?巴菲特老爺子應該有其一。
9月26日至9月28日,花費約3.52億美元,再再再再再再次買入599萬股西方石油。
買完就大漲近20%,再再再再再再次低吸成功。
從下面的圖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巴菲特老爺子的買點踩得都挺准。
西方石油或許是他晚年的高光時刻。
不過,即使一直買買買,在西方石油里持股佔比近30%。
這點錢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總盤子里佔比還不到4%,還沒在另一能源巨頭雪佛龍上花的錢多。
是不是有段永平買騰訊的意思?
最後我們看一下哪些公募基金持有三桶油比較多。
市值角度,我們看到了去年底就重倉能源股的丘棟榮。
張坤也買了1.55億股的中海油,在易方達藍籌精選中位列第11大重倉股。
另一位深耕消費+醫藥的基金經理焦巍也把中海油買成隱形重倉股,同樣是第11大,只是買的是A股。
還有嘉實的譚麗、張金濤都對中海油青睞有加。
佔比角度,銀華內需精選配置了較大比例的能源股。在半年報中,劉輝就闡述了通脹資產的配置價值。
全球通脹問題的背後是深刻的全球結構性扭曲:西方長期貨幣濫發是內因;逆 全球化推動產業鏈效率下降是推手;綠能主導下的傳統能源投資缺乏是觸因。
基於這三個內生性、本質性、結構性因素,高油價會成為未來相當時間的常態。
今年表現亮眼的張媛,更是重倉能源股。英大國企改革主題除了石油,就是煤炭。
中報中,她花了大篇幅闡述宏觀環境。
其中提到,市場下行的同時,俄烏戰爭的持續超預期疊加歐美多途徑的對俄制裁,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行,唯有上遊資源品的上市公司體現出了顯著的相對收益。
之前在新畫線高手裡講過,就不多說了。
明日市場重開,看看能不能收穫巴菲特老爺子一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