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出爐 鄭洛新排前三

18省轄市2022年創新能力評分及排名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整理

河南18個省轄市,創新能力誰最強?

7月4日上午,《河南創新創業發展報告(2022)》發布暨穩住河南經濟大盤研討會在黃河科技學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會議由黃河科技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河南省高校智庫聯盟、頂端新聞、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河南國際數字貿易研究院聯合主辦,來自全省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高校和智庫的3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圍繞如何穩住河南經濟大盤,共話河南創新創業與經濟發展。會上,《河南創新創業發展報告(2022)》正式發布。

隨著《河南創新創業發展報告(2022)》重磅發布,作為該書主要內容之一,《河南省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簡稱《報告》)隨著出爐。

排名

鄭州、洛陽新鄉排前三,南陽引領豫南創新發展

根據計算得到的總排名和得分情況,鄭州市以97.25分排河南省城市創新能力評價第1位,洛陽市以52.70分排在第2位,新鄉市以35.65分排在第3位。

從分項指標的得分和排名情況來看,鄭州市的五項一級指標得分都排在第1位,二級指標有32項排在第1位。

洛陽市的五項一級指標也保持以往排名,排在第2位;二級指標中1項排在第1位(研發經費投入強度),31項排在前3位。

新鄉市的五項一級指標有3項排在第3位,創新環境排在第4位、創新績效排在第11位;二級指標有1項排在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與營業收入之比)、20項排在前3位、24項排在前5位。

可以看出,鄭州、洛陽、新鄉3市分列全省城市創新能力前3位的地位比較穩固,同時,鄭州、洛陽都具備比較明顯的優勢。

排在第4~18位的依次是焦作市許昌市、南陽市、平頂山市開封市濟源市駐馬店市安陽市三門峽市漯河市鶴壁市濮陽市商丘市信陽市周口市

從河南省城市創新能力的空間分布來看,以鄭州為中心、鄭洛新引領發展的態勢依然明顯。南陽作為新晉的副中心城市,在豫南地區科技創新方面同樣具備一定優勢,在引領豫南創新發展方面能夠發揮一定作用。

與上年相比,2022年河南省18個省轄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排名的變化較小,僅個別城市排名變動較大,然而,從評價得分可以看出,第8位的開封市與第16位的商丘市之間評分僅相差2.04分,因此,城市排名的差距並不能完全反映其創新能力的差距。

指標

共包含創新投入等5個一級指標和36個二級指標

創新能力評價準不準,評價指標體系很重要。

據介紹,河南省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2022)保持了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的連貫性、一致性。

其中,一級指標依然包括創新投入、創新產出、企業創新、創新環境和創新績效5個方面。

二級指標共包括研發活動人員數、專利申請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數、高等院校數、地區生產總值等36個指標。

與上年的指標體系相比,2022年在創新產出指標中重新加入專利申請數和授權數。原因在於,課題組認為,創新不局限於技術層面的創新,產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的創新也是創新的重要方面。評價所採取的計算方法與往年保持一致,即通過專家打分法確定指標權重,將統計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之後,利用線性加權法進行綜合打分。

建議

河南可在5大優勢領域培育新賽道

但在新賽道上,河南有諸多「痛點」:新技術、新經濟、新消費等融合深度不夠,轉型升級步伐相對滯後……

如何「破題」?《河南創新創業發展報告(2022)》給出了路徑與對策。

河南省傳統產業規模大、佔比高,伴隨著新技術嵌入、新消費升級,各細分領域均蘊含著新賽道的發展潛力,傳統產業與前沿技術、跨界創新、顛覆模式「高位嫁接」,不僅可以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還有可能形成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依託食品、材料、裝備等傳統優勢產業衍生新賽道,更具核心競爭力和地方根植性,應是河南省培育產業新賽道的主攻方向。

食品

近年來,儘管湧現出衛龍辣條、千味央廚蜜雪冰城、九多肉多等新興食品品牌,但是河南食品產業整體上沒有跟上新消費趨勢。

河南應高度重視新消費背景下食品產業轉型升級,聚焦營養化、年輕化、方便化,嵌入合成生物學、替代蛋白、減糖等技術,引進培育創意、設計、策劃類高端要素,融合文創元素,高位嫁接資源,通過技術革新、品質創新、概念疊加、跨界聯名等方式創新品類、重塑品牌,對接「IP+食品」「文化聯名」「品質速食」「網紅食品」等新概念打造新品爆款。

裝備

河南在現代農機、盾構機、特種機器人、起重機、煤炭機械、節能環保裝備以及軸承等領域具有技術與產品優勢。

但河南省高端裝備整體上存在著系統集成不足、平台支撐不夠、服務增值不強等問題,應該對智能成套新裝備重點領域進行梳理,聚焦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平台化、服務化,培育一批「裝備+平台+服務」一體化系統集成商和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帶動關鍵配套水平提升。

材料

河南是材料大省,在有色、化工、鋼鐵、建材等領域具有較強優勢,但是產業鏈條短,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產品生產,深度開發、鏈條延伸不夠,對前沿領域研發布局不足,原創性研究和顛覆性產品開發少,高端新材料、前沿材料拓展空間廣闊。

重點圍繞先進基礎材料、電子級新材料、先進金屬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尼龍材料、節能環保新材料等領域,積极參与材料基因工程,建設一批新材料中試驗證基地和應用示範平台,支持優勢材料企業立足細分行業做深做精,開發系列品種,拉長產業鏈條,提升新材料產業鏈核心競爭力,建設材料強省。

服裝

近年來,「國貨復興」「國潮崛起」現象在各領域湧現,服裝更是新國潮流行的重點領域。

河南紡織服裝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六,鄭州女褲一度引領時尚潮流,近年來,雖然河南出現了逸陽、夢舒雅、婭麗達等服裝新品牌,銷量一度位居各大消費互聯網平台前列,但是由於產品缺乏設計感和品牌年輕化滯後,河南服裝產業整體上沒有跟上新國潮趨勢。

河南服裝業應順應新國潮發展趨勢,通過引入創新設計人才、獨立設計師等要素,挖潛中原傳統文化元素,培育一批新國潮品牌,通過消費端倒逼生產環節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導入C2M等新製造模式,重塑服裝產業鏈,再造服裝價值鏈。

中醫藥

河南中醫藥產業具有較好基礎,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全國前3位。

河南應放大「中醫藥」優勢,加快中醫藥產業與生物技術、基因技術、信息技術等深度融合,開發應用一批自主可控、填補空白的重大成果和產品,發揮治未病優勢拓展健康管理領域,如腸道健康管理、亞健康管理、營養管理等生命健康服務新業態,推進智慧診療、健康管理等重點領域應用示範,促進生命健康產業精準化、智能化、預防化發展。加大中藥製劑、中藥配方顆粒和中藥新葯研發及推廣應用力度,積極培育「葯食同源」產品、豫產美妝(化妝品)新產品,形成新增長點。加快構建中藥資源資料庫,推廣應用生物技術和新型育種栽培技術,發展名貴稀有中藥材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