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設立5000億元人民幣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兩項支持資本市場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優化......2025年上半年,在中央定調「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下,一系列政策舉措多管齊下,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創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尤其是5月7日,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推出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主要涉及三大類十項具體政策。從價格型到數量型,從聚焦消費到力挺創新,業內專家稱,這些措施展現出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力度非常大,各項政策已逐步有效落地,效果將陸續顯現。
5月中國金融數據已反映出變化。當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和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高出0.3個和0.9個百分點,金融總量整體保持合理增長,有力支持實體經濟。
對於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近期召開的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5年第二季度例會提到,要「用好用足存量政策,加力實施增量政策」。
穩經濟,下半年貨幣政策還有哪些招?
「展望2025年下半年,在美聯儲可能進一步降息、國內通脹保持溫和的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有望保持寬鬆取向。」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預期,中國年內仍存在一次降息的可能,幅度或在10到20個基點,另可能實施一次25到50個基點的定向或全面降准,以推動信用擴張、降低融資成本、穩定市場預期。
在程實看來,政策目標不僅在於托底內需,更著眼於提升資金配置效率,引導資源流向新質生產力領域。
如此,在保證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下,中國央行將繼續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靶向施策的重要功能。
中國銀河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為,聚焦科技、消費、外貿、樓市、股市,央行有望繼續創設或優化現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其中,消費仍是中國經濟頂住壓力的關鍵支撐。2025年初,圍繞穩定和擴大消費,相關部門密集出台促消費專項行動,重點覆蓋汽車、家電、電子產品、旅遊等重點領域。
宏觀政策更加註重支持擴內需、促消費,貨幣政策也不例外。有市場人士分析稱,中國已逐步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居民消費結構在優化升級,對高品質服務的消費需求將持續上升,服務消費具有較大增長潛力。近期中國央行推出的服務消費和養老再貸款工具,有助於推動企業提升服務消費供給水平,更好滿足民眾對高品質服務的需要,這也是未來宏觀政策支持促消費的重要方向。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預計,除了總量降息外,今年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也可能進一步降息,以加大對特定領域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此外,官方曾提及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備受外界期待。章俊稱,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將用於擴大投資,解決項目建設資本金不足問題,年內有望適時推出。刺激消費雖然排在政策首位,但拉動有效投資仍是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手段。
章俊推測,本輪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資領域可能包括消費基礎設施等方面。具體投向可能涉及數字經濟、人工智慧、低空經濟、消費領域基礎設施、綠色低碳轉型、農業農村、交通物流、市政和產業園等。
原標題:《穩經濟,中國貨幣政策仍有工具儲備》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國是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