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子彈財經

出品 | 子彈財經作者 | 張珏編輯 | 蛋總美編 | 倩倩審核 | 頌文
重組膠原蛋白的火熱還在延續。
今年6月,北交所市值龍頭錦波生物披露了一則令行業矚目的交易。
這家獨攬國內三張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械三」證的生物材料企業(即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適用於醫美注射、創面修復等高風險植入性產品),擬向鍾睒睒旗下養生堂發行不超過717.57萬股股份,募資金額高達20億元。
若成功實施,這將是北交所迄今為止最大金額的現金定增。
錦波生物創始人楊霞還以約14億元的價格將575.33萬股股份轉讓給鍾睒睒控制的杭州久視。交易完成後,鍾睒睒將通過旗下兩家公司合計持有錦波生物10.58%的股份,持股比例僅次於楊霞(其持股比例降至50.73%)。
在公告發布次日,錦波生物股價盤中最高上漲18.26%。
在玻尿酸賽道增速放緩、傳統醫美巨頭業績分化的當下,重組膠原蛋白被視為醫美與生物醫用材料的新風口,而錦波生物無疑站在風口正中。
鍾睒睒以34億重金押注,能讓它飛得更高嗎?
1、毛利超90%的「北交所明星」
錦波生物成立於2008年,起步于山西太原,是國內最早實現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產業化的公司之一。
依託結構生物學、蛋白質理性設計和高密度發酵純化工藝,錦波生物在過去五年從「凍干纖維」到「膠原蛋白溶液」,再到2025年新獲批的「注射用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凝膠」,公司先後取得了三張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
這在國內同類企業中尚屬唯一:在不同劑型和應用場景都具備註冊證和產業化能力,覆蓋了醫美填充、組織修復和創面敷料等多種需求。
這種技術優勢轉化為了令人矚目的業績表現。2024年,錦波生物實現營收14.43億元,同比增長84.92%;歸母凈利潤7.32億元,同比大漲144.27%;毛利率高達92%,其中醫療器械產品毛利率更達到95.03%。
錦波生物於2021年10月正式登陸北交所後業績保持連續高增長,得益於優異業績和增速預期,錦波生物股價快速攀升,成為北交所市值第一的明星公司。
截至2025年7月4日,公司股價報收381元/股,市值突破438億元,超過珀萊雅、華熙生物等A股美妝巨頭,僅次於港股的巨子生物。
考慮到北交所其流通市值和日均換手率遠低於主板和港股同類公司,錦波生物的市值表現其實更具稀缺性。
然而,與巨子生物的打法不同,錦波生物至今仍是以To B為核心,主要依賴院線、醫療機構渠道,消費級產品和品牌尚處於起步階段。
支撐錦波生物增長的王牌產品,是「薇旖美」系列注射用膠原蛋白填充劑。
據財報披露,薇旖美2024年銷量突破200萬支,收入超過10億元,占公司醫療器械業務收入的88%。截至2024年財報報告期末,該產品已覆蓋全國超4000家醫療機構。
薇旖美作為第三類醫療器械,審批拿證過程複雜漫長,其注射用膠原蛋白填充劑主要用於醫生操作的面部真皮層填充,決定了其必須通過專業醫療機構應用,市場主要由院線客戶驅動。
對比之下,公司收入構成中功能性護膚品收入1.42億元,佔比不足10%,原料及其他收入約4600萬元,收入結構高度依賴院端產品。
2025年第一季度,錦波生物銷售費用同比增長44.85%,原因一方面是擴大醫院端地推團隊,另一方面才是加大品牌建設和渠道投放。
鮮明的院端屬性,既是錦波生物業績穩定的護城河,也讓它面臨品牌影響力和C端拓展的短板。
2、鍾睒睒為何落子錦波生物?
對於鍾睒睒而言,這筆投資並非簡單財務布局,而是他在大健康版圖中的重要落子。
養生堂是控股農夫山泉與萬泰生物的大型健康產業集團,產業體系橫跨飲用水、食品、保健品、生物製藥、醫美化妝品。
2001年,養生堂收購萬泰生物的母公司華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為其控股股東,之後在疫苗、診斷試劑等生物醫藥領域不斷加碼投資。
截至2024年,養生堂直接或間接持有萬泰生物約60%的股份,後者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九價HPV疫苗的公司,也曾與默沙東合作推動HPV疫苗在中國市場的准入。
近年來,農夫山泉增速趨緩,萬泰生物因疫苗價格戰凈利驟降,鍾睒睒迫切需要新的增長曲線。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未來五年中國重組膠原蛋白市場將從2025年的585.7億元增長到2030年的2193.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接近45%。在「玻尿酸紅利」見頂的背景下,重組膠原蛋白被寄予醫美「第二增長曲線」的厚望。
巨子生物在2024年實現營收55億元,其中可復美實現銷售收入45.42億元,同比增長62.9%,佔總營收的82.0%。
可復美品牌的核心產品正是重組膠原蛋白敷料,關鍵成分是其自主研發的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是巨子生物從醫美原料到消費品延伸的重要支撐。
巨子生物的成功路徑,證明了重組膠原蛋白消費化的巨大潛力。
錦波生物此次募集的20億元資金中,11.5億元用於「人源化膠原蛋白FAST資料庫與產品開發平台」,8.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這將助力公司在傷口護理、骨科植入材料、毛髮健康和眼科藥物等多領域延伸應用。
根據公司介紹,人源化膠原蛋白FAST資料庫能夠整合多模態AI訓練框架與高通量實驗體系,縮短研發周期;產品開發平台則滿足質粒、重組蛋白從研發到中試全產業鏈技術開發,確保研發成果能夠快速轉化為可規模化製造的產品。
這或許正是鍾睒睒看中的關鍵:錦波生物不僅擁有重組膠原蛋白的高壁壘研發能力,而且具備向更大消費市場和國際市場延展的生產基礎。
錦波生物在公告中直言:「公司急需通過戰略合作建設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體系,建立面向更大範圍消費者的推廣、銷售、渠道管理體系。」
而養生堂恰好具備深厚的消費品運營和全渠道網路能力,以及生物技術產品的推廣與生產能力。
養生堂不僅通過農夫山泉擁有超過200萬個零售終端,旗下還有超過8000家化妝品專營店,並在妍麗等高端美妝集合店布局,截至2022年底已進駐200多家妍麗門店,覆蓋北京、上海、深圳等53城。
萬泰生物則做出了國產疫苗商業化的典型案例,其推廣本質也是消費醫療邏輯。二價HPV疫苗2019年剛上市時年銷售額僅約3億元,到了2022年已突破25億元,三年時間累計接種量超過1500萬劑。
當然,養生堂也具備強大的財力支持,截至2025年一季度,錦波生物的貨幣資金餘額僅9.59億元,相比高強度研發和渠道投入,現金儲備並不算充裕。
可以預見,此次技術領先與產業資本的融合後,錦波生物的發展將迎來新的階段。
3、重組膠原蛋白:紅利高峰前的激烈競爭
縱觀整個行業,重組膠原蛋白無疑處在爆發周期。
2024年,巨子生物、錦波生物和創健醫療這三家頭部企業,營收分別為55.39億、14.43億和2.88億,增速均在50%以上。
一張「械三證」成為高門檻護城河。據公開資料,目前國內已批准的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第三類醫療器械僅三張,全部歸錦波生物所有。
然而,紅利期的「搶證大戰」已悄然打響。
2025年,巨子生物的同類產品已進入優先審批通道,創健醫療、華熙生物、愛美客等多家企業也在排隊申報,行業有望迎來批量獲批高峰。
這種新競爭格局,將倒逼頭部企業加快品牌布局、拓展應用場景。以巨子生物為例,2024年「可復美」面膜在618期間GMV同比增速超過60%,雙11期間超80%。
除了巨頭入局,供應鏈和成本革命也將深刻重塑賽道。而合成生物學和AI驅動的發酵工藝讓部分企業的表達量達到12-16g/L,直接將成本降低至1萬元,業內普遍預期未來兩年還有接近十倍的降本空間。
這意味著重組膠原蛋白很可能從高價高毛利的「小眾奢侈品」,逐漸變成更多中高端功效護膚品的標配。
對錦波生物來說,這既是機會,也是壓力:一旦價格下探到消費者可以大規模接受的區間,巨頭的品牌和渠道優勢會被迅速放大。
雖然技術儲備足夠強,但錦波生物在C端品牌的打法上始終沒能找到突破口。
過去幾年,旗下「重源」、「肌頻」、「ProtYouth」多線並行,既沒有清晰的大單品,也沒有統一的品牌形象。加上重組膠原蛋白原料本身成本極高,導致次拋原液產品定價動輒上千元,遠超消費者心理價位,月銷量長期徘徊在幾百件的水平。
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又在和歐萊雅深度合作,既做原料供應,也做注射產品代工,反而削弱了自己在功效護膚市場的差異化。
相比之下,巨子生物旗下的「可復美」面膜把重組膠原蛋白從院線導入功效護膚市場,迅速建立大單品心智。
玻尿酸起家的華熙生物在重組膠原蛋白上起步晚、體量小,但依託強大的產業鏈、醫美資質和渠道,未來追趕潛力巨大,不論對巨子生物和錦波生物來說,都是最直接的對手。
隨著生物材料的多元應用加速,以及審批提速和新玩家不斷入局,重組膠原蛋白競爭格局在未來兩三年很可能被徹底重塑。
對鍾睒睒而言,這場押注或許是一場「遲來的消費醫療轉型」,而對於錦波生物而言,34億資金落地後它能不能從一家以技術見長的公司,進入到消費醫療賽道的頭部陣營,仍有待時間驗證。
在這個資本、技術與需求交織的風口上,沒有人敢輕言勝利。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