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中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信息來源:《特朗普還沒死心,竟稱:用TikTok換減稅,中國不虧》,觀察者網,2025年3月27日。
特朗普的TikTok新算盤:關稅換演算法?
特朗普最近又放出了關於中國的新風聲,他似乎在考慮,是不是可以用降低一些對華關稅,來換取TikTok在美國的業務。
聽上去像是個交易,對吧?但細琢磨一下,這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政治表演。
特朗普心裡的小九九其實挺明白,美國國內通脹壓力不小,降點關稅能讓物價鬆口氣,老百姓的日子好過點,這對他的選情肯定有幫助。
同時,TikTok那個推薦演算法,在美國一些人眼裡既是「威脅」又是「寶貝」,能拿到手當然好。而且,這麼操作一番,還能繼續扮演他最拿手的「對華強硬派」角色。
可問題是,這個想法本身就有點擰巴。特朗普一直把TikTok的技術說成是「安全隱患」,現在又想用降低關稅,很多還是他當年親手加上的來換?這邏輯上就有點繞。他既想要這個東西,又不想在關稅上讓步太多,平衡點很難找。
更關鍵的一環在中國這邊。TikTok的核心演算法技術,是受中國出口管制的。你想賣?得先問中國商務部同不同意。
之前中國政府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不同意這種強買強賣。特朗普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但他還是把話放出去了。這更像是在擺姿態,告訴大家「你看我多強硬」,順便也給自己撈點政治分數。
這事也顯露出特朗普處理科技和經濟問題時的一種特點,喜歡做交易,看重短期效果。TikTok在美國用戶量巨大,特別是年輕人。
美國政界一直很糾結,一方面擔心數據安全和所謂的「文化影響」,另一方面又不敢真下狠手封禁,怕得罪龐大的年輕用戶群體。
特朗普之前為了拉攏年輕人,也說過要保護TikTok的話。現在這個提議,看起來是想一箭幾雕,既拿到了想要的技術,又讓美國公司有機會接盤賺錢,還能穩住年輕人的支持。
可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中國願意點頭放行TikTok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從目前的情況看,這可能性實在不大。
實際上,TikTok一是中美博弈的焦點。
交易幌子下的中美角力
TikTok這事,現在已經擺在了中美兩國較量的檯面上。在美國那邊看來,TikTok代表著中國在數字世界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同時他們也擔心數據安全的問題。
所以,美國政府一直想方設法,要讓TikTok的美國業務賣給美國公司。
但從中國這邊看,TikTok是中國科技公司創新能力和走向世界的象徵。硬要逼著賣掉美國業務,這不光是傷了企業的利益,也牽涉到中國的國家利益。
中國政府的態度很明確:反對用政治手段干預市場,企業的買賣應該按市場規矩來,自己說了算。中國也做好了準備,會用必要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的正當權利。
當然,特朗普這個所謂的「交易」,其實底下藏著的是更深層的東西,這是美國想用自己的實力說了算,而中國則要維護自己的權利和現有的規矩。這兩種做法的碰撞,結果會影響到以後大家怎麼相處。
對特朗普來說,這事不管成不成,他似乎都不虧。要是中國真同意了,那他既解決了所謂的「安全問題」,又能讓美國公司撈到好處。
要是中國不同意,那正好,他可以把TikTok最後可能被禁的鍋甩給中國,到處說「中國不合作」,還能藉此機會讓盟友們更緊地站在一起圍堵中國。說到底,這更像是一場政治算計。
實際上,TikTok事件也折射出中美兩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
全球數字規則,誰說了算?
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數據安全、數字主權這些概念,一下子變得特別扎眼。各國都在想辦法護住自己的數字資產和看家技術,誰也不想在這方面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或者讓自家東西成了別人的工具。這已經成了擺在桌面上的大問題。
TikTok這次的風波,往深里看,其實映照出整個國際大環境的變化。過去那種大國說了算的玩法,正在經受實實在在的衝擊,一些後起國家的影響力在提升。現在國與國之間,既有合作的需求,也有競爭和摩擦,關係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在這樣充滿變數的大背景下,建立一套相對公平、大家都願意遵守的國際規則,並且真正尊重每個國家的主權和正當權益,就顯得格外關鍵。
TikTok最終的結局會是怎樣?這不僅要看中美雙方如何出牌,也和國際社會其他成員的態度息息相關。
畢竟,現在的世界,大家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實在太深了。想單打獨鬥或者一方通吃,越來越不現實。真的要往前走,避免滑向更大的麻煩,坐下來溝通商量,恐怕是唯一的出路。只有這樣,才可能一起把未來的路鋪得更穩、更寬。
因此,圍繞TikTok發生的這一切,絕不僅僅是幾家公司的商業利益那麼簡單。它實實在在地關聯著國際通行規則的塑造,甚至影響著未來世界秩序的大方向。
筆者認為
我們是朝著一個合作共贏的方向走,還是滑向對立衝突的邊緣?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許用不了多久就會逐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