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謝怡雯
近日,華澳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下稱「華澳信託」)收到監管罰單。
3月21日,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官網,因資產分類不準確、未足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非潔凈轉讓表內不良資產,違規剛性兌付,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報表、報告等文件、資料,用印管理不規範、違規銷毀用印記錄及資料等多項違法違規,華澳信託被處以400萬元罰款。
與此同時,華澳信託董事長吳瑞忠被警告並罰款50萬元,時任總審計師解媛媛、時任固有業務部總經理高學蘋被警告並分別罰款20萬元、15萬元,作出決定機關為上海金融監管局。
這是今年首例涉及「違規剛兌」被罰的信託公司,不過董事長同罰在業內較為少見。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8月上任以來,吳瑞忠已擔任華澳信託董事長近6年時間,現已超過60歲。
據華澳信託2023年年報,2023年11月27日,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第五次臨時會議選舉戰偉宏為董事長。時代周報記者查閱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官網,暫未發現戰偉宏資格獲批的消息。今年1月,作為南開大學校友,戰偉宏曾以華澳信託負責人的身份接受訪問。
也即意味著,吳瑞忠或即將退任。
3月24日,針對此次被罰事由及公司業績等相關問題,時代周報記者致電華澳信託,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來源:圖蟲創意
董事長或即將退任,新董事長任職資格尚未獲批
華澳信託成立於1992年,前身為昆明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自1999年以來,華澳信託歷經多輪資本增資以及股權結構變動。2009年,公司更名為華澳信託並遷址至上海浦東,註冊資本25億元。
華澳信託董事長吳瑞忠生於1964年,目前已超過60歲,此前任華澳信託總裁。其擁有43年金融從業經歷,曾任福建省莆田縣財政局副局長,並在興業銀行任職多年,歷任興業銀行莆田分行、瀋陽分行以及重慶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興業銀行總行企業金融總部風險總監、企業金融信用業務首席審批官。
華澳信託新任董事長人選已敲定。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於2023年11月召開第四屆董事會第五次臨時會議,選舉戰偉宏為董事長。目前,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暫未發布批複其任職資格的消息。
公開信息顯示,戰偉宏擁有南開大學數學系本科學歷、北大和澳洲國立大學碩士學位,曾先後任職於央行總行、原銀監會、中融信託、浙商金匯信託、大業信託等機構,擁有豐富的金融監管以及信託從業經歷。
這也意味著,吳瑞忠或即將退任。
同樣擁有「興業背景」的還有華澳信託副總裁兼信息披露負責人楊偉琳,其擁有30年金融從業經歷,曾任興業銀行南昌分行副行長,兼任分行企業金融總部副總裁、金融市場總部南昌分部總裁等職。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華澳信託曾因違規承諾信託本金和收益等事項被原上海銀保監局處罰,罰款566萬元,楊偉琳因負直接管理責任被警告。
楊偉琳自2023年起兼任華澳信託信息披露負責人,在2022年及之前,該職務由董事會秘書周雷擔任。與戰偉宏類似,周雷也曾任職於央行及原銀監會,擁有豐富的金融監管從業經歷。
2020年,華澳信託高管層共有8名董監高人員,其中包括3位副總裁。2021年內,包括2位副總裁葉立、曾珊珊、總裁助理張一明辭職,此後董監高團隊降至5人。2021年12月,華澳信託召開臨時董事會,同意聘任林箴楠為副總裁。不過這一任職資格直到2025年3月7日才獲得上海金融監管局批複。

來源: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官網
另外,此次一同被罰的時任總審計師解媛媛在2023年已升任首席財務官,其曾在華澳信託實際控制人重慶財信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財信集團」)擔任總裁助理。
目前,財信集團直接持股華澳信託49.99%股權,並通過全資子公司重慶融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間接持股剩餘的50.01%股權。不過,目前財信集團已申請破產重整,且獲得法院受理。
2023年投向房地產規模近百億
作為一家民營信託公司,華澳信託近年來的經營狀況值得關注。
從年報數據來看,華澳信託自2021年以來業績持續承壓。2021年,公司營收規模為8.28億元,2022年營收降至1.31億元,大幅縮水84.17%。而到了2023年,其營收僅有0.60億元。2022年和2023年均出現大額虧損,凈利潤分別虧損9.67億元和4.31億元。
伴隨著近年來信託行業深度轉型,華澳信託也在進行相關調整。2021年~2023年,其在崗員工總數分別為222人、172人、128人,信託業務崗位在2023年也更名為「信託及清收人員」,該崗位人數也從2021年的65人縮減至37人。
截至2023年末,華澳信託旗下自營資產和信託資產規模分別為40.35億元、230.78億元,相比2022年末的42.26億元、295.49億元均有所下滑。而在2019年末,其自營資產和信託資產規模分別達到54.10億元、1322.03億元。
從信託資產投向來看,在信託行業普遍壓降房地產業務的趨勢下,2023年,華澳信託仍有98.80億元的信託資產投入了房地產行業,佔比達到42.81%,相比2022年上升2.15個百分點。
在2023年報中,華澳信託也曾提示地產行業的投資風險以及面臨傳統信託業務轉型中的盈利挑戰。
華澳信託表示,在地產行業方面,由於宏觀經濟恢復進程緩慢,民營房企仍處於風險暴露和處置過程中,預計地產市場仍保持供需弱狀態。城投企業(政信業務)方面,中央制定施的「一攬子」化債方案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密集出台的城投相關政策,對城投企業將產生深遠影響,未來城投企業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
不良率方面,截至2023年末,華澳信託不良資產合計52.27億元,不良率達到55.34%。
華澳信託表示,面對複雜嚴峻的發展環境,結合公司經營實際,公司堅持「依法經營、合規展業」和「風險為本」的基本方針不動搖。加快固有不良清收處置,全力推進降本增效,全方位、多 舉措切實保障公司流動性安全。
去年以來多家信託涉「違規剛兌」被罰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梳理,2024年以來,已有多家信託公司因涉及「違規剛兌」被開出百萬罰單,除華澳信託外,還涉及國通信託、愛建信託、交銀國際信託以及財信信託。
2024年6月,國通信託被罰585萬元,違規事項涉及「兌付超額收益、風險項目中對投資者違規兌付」,同時被處以警告或罰款的還有公司21名相關責任人,包括3名時任副總裁以及華北、華東大區區域負責人及多個部門總經理;
2024年7月,愛建信託被罰309萬元,違規事項涉及「通過風險備付金補足收益違規對產品進行保本保收益」,同時被處以警告並罰款的還有時任標品資產管理總部總經理助理;
2024年8月,交銀國際信託被罰120萬元,違規事項涉及「對風險項目進行剛性兌付」,同時被處以警告的還有時任信託經理;
2024年11月,財信信託被罰330萬元,違規事項涉及「剛性兌付形成損失風險」,同時被處以警告的還有時任董事長王雙雲、時任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異地業務總部總經理等。
對於信託公司涉及「違規剛兌」的罰單,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反映出部分信託公司合規意識薄弱,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監管要求。與此同時,部分信託公司內部風控機制存在較大漏洞,未能有效識別違規行為。
「一方面,信託公司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對違規行為零容忍。通過加強內部合規管理,確保信託業務合法合規開展,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行業形象。另一方面,信託公司應當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各類風險的識別、評估、監控和處置。」帥國讓進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