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侯恬
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日本3月份將有超過2000種食品價格上調,平均漲幅為17%。按媒體說法,日本這輪食品「漲價潮」較去年勢頭更猛,全年預計將有多達2萬種食品漲價。
日本帝國資料庫公司對全國主要食品和飲料生產商進行調查,詢問這些企業的漲價意向。結果顯示,3月份將有2343種食品漲價,包括加工食品、乳製品和酒水飲料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要漲價的加工食品自2024年4月以來首次超過1000種。
日本這輪食品「漲價潮」,背後關聯著日元貶值、日本人工成本上漲等諸多因素。
從2022年起,日元對美元的匯率貶值速度加快。2022年3月初,匯率為1美元兌115日元,到2024年6月28日,東京外匯市場上日元對美元匯率進一步跌至1美元兌161日元,這是自1986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整個2024年,日元對美元匯率累計下跌超過10%。
日元貶值導致日本進口能源、食品等成本大幅增加,進而推動原材料、物流等成本上揚,最終促使日本食品價格及整體生活成本上升。
日本對進口原材料和能源依賴度較高。2020 年的數據顯示,其對石油和天然氣等一次能源供應的依賴度達 88.9%。日元貶值期間,能源進口成本大幅飆升。據日本總務省數據,僅 2025年1月,日本能源價格整體就同比上漲10.8% 。
能源價格上漲使得國內電力、燃氣、物流等成本紛紛上調。同年1月,日本電力價格同比攀升18%,城市燃氣價格上漲9.6%。日本多家快遞公司也進行了定價調整,如DHL日本在 2024年9月27日宣布,將於2025年1月1日起上調運費,調整後日本平均運費上漲6.9% 。
日本新聞報導食品漲價
再者,日本的糧食自給率較低。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 年度日本糧食自給率僅為 38%,其中大豆、小麥自給率分別只有7%、14%,食用油的97%依賴進口。在日元貶值的背景下,食品原材料成本直接上升。
日本老齡化問題也會致使勞動力供給減少,企業勞動力成本上升。日本企業員工支出占銷售額的比重從1980年的9% 增長至 2024年接近13%,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間接推動了日本食品價格上漲。
日本總務省今年2月公布的報告顯示,1月份,日本去除生鮮食品後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2%至109.8,漲幅為2023年6月以來最高。
物價持續上漲,使得日本民眾生活壓力劇增。日本相關領域專家稱,2024年日元兌美元匯率維持在160日元左右時,預計平均每個家庭的開支比2023年增加9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000元),這對低收入家庭而言,無疑是沉重的負擔。
日本消費者表示生活壓力增大
為緩解物價上漲的壓力,日本央行在1月24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上調用於調控物價和經濟的政策利率,把作為政策利率的「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誘導目標從現行的0.25%左右上調至0.5%左右。這是雷曼危機不久後的2008年10月以來的高位。
日本央行認為物價上漲超過此前的預期,後續將考慮進一步採取加息行動,這有望對日元形成支撐,改善通貨膨脹造成的一系列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