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劍勇
近年來,我國積極發展智能製造,在製造業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增加數字化、自動化及智能化,以此提升生產效率。與此同時,得益於近年來我國不斷推動使用自動化技術,從而使得我國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國,且是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我國工業機器人賽道上,昔日主要是外資廠商佔據了主要市場份額。然而,隨著技術創新不斷提升,國內工業機器人廠商也得到迅速發展,湧現出包括埃斯頓、匯川技術等優秀的工業機器人廠商。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廠商的工業機器人銷量持續增長,市場份額超過了外資品牌的。MIR睿工業的數據,2024年全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超29.4萬台,同比增長3.9%。雖然整體市場面臨增長壓力,但內資工業機器人廠商份額持續提升。但國產工業機器人廠商市場份額提升至52.3%,銷量同比增長20%,遠高於整體市場增速。

具體從廠商來看,埃斯頓、匯川技術、埃夫特、珞石躋身全球TOP10廠商。主要在於近年來國產替代加速,內資廠商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在市場競爭中牢牢佔據著有利位置。
在MIR睿工業報告中指出,內資廠商以快速地市場需求響應速度和快速地產品迭代速度,以及靈活的價格調整等明顯優勢,在Cobots、Delta的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其中Cobots內資佔比超92%。在SCARA機器人和6-axis領域,國產機器人搶佔了部分外資廠商的份額,國產替代速度進一步加快。

埃斯頓也指出,近年來,國產機器人憑藉持續的研發投入、國內完整的供應鏈和 靈活快速的市場響應優勢,在性能、質量和成本控制上的競爭力明顯提升,市場佔有率顯著增加。伴隨著新應用場景的拓展及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國產工業機器人正逐步打破國際品牌在高端應用市場的壟斷地位,國產替代將是長期趨勢。
國產替代大勢所趨,客戶在選擇產品的過程中,已經越來越重視產品供應的自主可控及定製化需求。為此,工業機器人在國產替代的背景下,仍然是一條前景廣闊的賽道。只是,工業機器人市場競爭加劇。埃斯頓在面對投資者調研時聲稱,2024年工業機器人行業競爭激烈,產品市場價格持續走低。
受市場競爭加劇影響,行業內卷和產品價格下滑,產品結構變化導致的整體毛利率下降,從而導致毛利率有所下滑。其中埃斯頓更是由盈轉虧。2024年預計虧損為6.5億元~7.6億元,上年同期則盈利1.35億元。導致大額虧損,是三家子公司預計有4億元的商譽減值。同時,三家子公司經營業績下滑造成公司整體經營利潤較去年同期減少超1億元,從而對2024年業績造成重大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工業機器人市場競爭影響到毛利率,但埃斯頓的市場份額持續提升,龍頭地位穩固,位列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二,國產品牌出貨量第一。目前有87款工業機器人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光伏、鋰電、建材、電子、金屬、食品等行業,2024年出貨量目標是3萬台,到2025年出貨量目標為5萬台。
與此同時,也在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主要是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設計出工業級別的人形機器人來替代作業,要求的人形機器人具備更高的精度、剛性和負載等特點,針對特定行業進行設計和開發。其中,參股的埃斯頓酷卓的人形機器人主要應用領域為工業場景,協同工廠生產線的工業機器人進行自動化生產。
最後,自動化和機器換人是智能製造發展趨勢。並隨著國內宏觀經濟向好、產業升級及設備更新等政策的支持,國產頭部機器人廠商發展勢頭良好,市場格局重塑,行業加速洗牌,工業機器人行業將會進入一個穩定發展階段。
同時,我國製造業逐步向高端化邁進。那麼,高端製造裝備自主可控,國產機器人進一步提升性能及擴大應用領域,市場份額逐年增加,國產替代進程在逐步加快,給國產機器人龍頭企業帶來更多市場機會,國產頭部廠商持續放量。
楊劍勇,福布斯中國撰稿人,表達觀點僅代表個人。致力於深度解讀物聯網、雲服務、人工智慧和智能家居等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