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江蘇十三太保,廣東珠三角!
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迎著時代的浪潮高速發展,外貿業、製造業、人工智慧全面推進。
從中游水平一路向前,從超過了曾經的經濟繁榮的東三省,到和江浙兩地持平,再到如今,已經連續36年全省生產總值位居第一。
2024年,廣東省亨氏再創歷史新高,邁入14萬億大關,成為我國首個突破14萬億的大省。
曾經的江蘇十三太保被遠遠的甩在身後,對於東北三省和山河四省等北方城市,廣東的經濟總量更是遙不可及。
遙遙領先
廣東省作為我國的經濟大省和外貿大省,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是引進西方貿易的經濟窗口。
這裡四通八達,交通便利,擁有四個機場,多個重要港口在此,承擔著海上運輸的重任。
教育事業根深蒂固,擁有多個知名大學,如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等。
改革開封之前,廣東主要依靠省內資源艱難維持,經濟狀況也並不突出,改革開放後,廣東省從各地引進人才,為廣東的經濟添磚加瓦。
開放初期,因外貿合作需要循序漸進,廣東省的發展也非一騎絕塵,和江蘇、浙江以及東北的遼寧相比,稍顯弱勢。
直到1989年,廣東省過關斬將,一度超越江蘇省,成為了我國經濟大省,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一。
自此36年,廣東經濟一騎絕塵,不僅保住了自己全國首位的經濟地位,還不斷突破自己,創造歷史新高。
到了2023年,廣東省的經濟總量突破13萬億大關,2024年的生產總值更是衝進了14萬億,占我國總生產總值的八分之一。
如果說單純的數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直觀,那不妨以這些實例進行對比。
美國最近的洛杉磯山火事件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因為沒有水源救火,加上黨派之爭,這裡幾乎淪為了犧牲品。
無數富豪的房子被燒毀,每個都是豪宅,其中的裝修可是價值連城。
但美國預計山火會造成的總損失才只有2500億美元,也就是人民幣1.83萬億左右,也就只有廣東生產總值的七分之一。
而廣東不只是省內生產總值排名第一。
廣東進出口額今年達到了9萬億,連續39年全國首位,廣東海上風電併網容量超過1200萬千瓦,躍居全國首位。
經營主體更是突破1900萬大關,居於全國第一,全省研發經費支出5100億元,高新企業7.7萬家,區域創新能力全國第一。
廣東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托育可提供托位數量居於全國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萬億,連續34年居於全國首位。
除了這些,廣東的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居於全國首位,在運動會上,廣東健兒勇於拼搏,金牌數在全國首位。
那到底是什麼讓廣東的經濟能在保持穩定的同時,快速實現增長呢?
十大支柱
對於大多數的省份來說,能在一個領域深耕並做出成就已經並非易事。
比如東北,主要就是工業和國防力量,山東是糧食大省,山西是煤炭大省,安徽的工業依靠裝備製造業,浙江是深耕旅遊業以及新興的電商產業。
而廣東,不僅多個領域全面發展,各個城市之間也是齊頭並進。
在國內,能和廣東相提並論的唯有江蘇,素有"江蘇十三太保,廣東珠三角"之稱,但近幾年,江蘇明顯實力減弱。
江蘇的主要經濟城市有五個,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和南通,這都是江蘇省內超過萬億的城市。
廣東的主要有四個,雖然數量上少,但經濟總量多,廣州和深圳的生產總值超過三萬億,佛山和東莞超過了萬億,都位於珠三角地區。
四個城市的經濟總量,就達到了廣東省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七十。
從江蘇的發展的來看,江蘇去年的生產總值是12.82萬億元,前三個季度增長了5.7%,今年江蘇可以突破13萬億大關,但是想要超過廣東幾乎是不可能的。
廣東能夠如此穩定維持自己的地位,背後有十大產業維持。
這首當其衝的,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
廣東的多個軟體園內,燈火通明的辦公樓中,多數都是打著代碼,為夢想拼搏的程序員。
他們擁有著全國乃至世界頂尖的計算機技術,這是我國軟體的搖籃,更是廣東經濟的穩定器,無人超越,無人能及。
而綠色石化,也是廣東的重要支柱之一。
世界綠色石化看中國,中國綠色石化看廣東。
廣東擁有千億級的綠色石化集群,在2023年,廣東在石化行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9859家,營業收入達到19519.2億元。
當然,還有智能家電。
智能家電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密切相連,通過程序控制晶元,達到便利生活的目的,在今年,廣東的智能家電收入有望突破1.9萬億元,
而新能源汽車和無人汽車的崛起,也讓我國汽車在世界之中擁有了一席之地,廣東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基地,乘坐著時代快車,也同樣一本萬利。
還有廣東的先進材料,也十分出名。
廣東的先進材料包括建築材料、綠色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材料和稀土材料,我國稀土在世界影響極大,廣東的先進材料產業也自然不止步於國內。
除此之外還有現代輕工紡織、軟體與信息服務、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不再一一贅述。
廣東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廣東突破14萬億大關,也給予了各省前進的動力。
江蘇雖略遜一籌,但也在步步緊逼,其他省份雖沒有廣東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但也在努力開發城市價值,創造更多經濟。
相信在各省的努力下,祖國終將繁榮昌盛。
信息來源:廣州日報--經濟大省挑大樑!細數2024年廣東九個「全國第一」2025-01-15
信息來源:深圳衛視深視新聞--首個14萬億大省、首個5萬億城市同日官宣--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