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紅星新聞記者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施五周年川渝主流媒體聯合採訪團走進成都國際鐵路港,見證中歐班列(成渝)這支「鋼鐵駝隊」如何一路領跑全國。

成都國際鐵路港
據悉,中歐班列(成渝)自2021年統一品牌以來,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背景下,已實現運營標識、基礎運價、車輛調度「三統一」,累計開行量已突破3.6萬列,線路增至50餘條,覆蓋歐亞120餘個城市節點,成為全國開行量最多、運輸貨值最高、區域合作最廣泛、運輸最穩定的中歐班列。據悉,在我國上百個開行了中歐班列的城市裡,重慶和成都的中歐班列品牌,競爭力位居前三。
它滿足了成渝兩地電子信息、汽車整車、農產品、智能家電、生物醫藥、跨境電商產業、高端交通裝備等產業對高效、優質國際供應鏈的精準需求。
隨著中歐班列(成渝)「朋友圈」的不斷擴容,車輪滾滾向前,為東盟與歐洲之間的貿易往來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務。
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寧巍介紹,中歐班列(成渝)品牌成立以來,成都國際鐵路港一直和重慶方面加強合作,從開行規模到價格的協同,做到了一個差異化的服務。
去年開始,成都港和重慶方面開始在歐洲境外段供應商共同選品,共同使用重慶在德國漢堡和成都在布達佩斯的海外倉服務,為客戶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物流品牌的同時,也使雙方自身物流成本降低了約30%。
目前中歐班列(成渝)除運輸貨品數量每年保持10%左右增長外,運輸的貨品結構也在不斷豐富和提升。比如以前出口方向主要是紅酒、奶粉及其他食品類的產品,現在則增加了更多諸如電子配件等高附加值品類。
該負責人表示,今後成渝兩地將深化協作,包括在南向通道加深合作,進一步提高中歐班列(成渝)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的影響力。協同挖掘境外資源,共同探索開展陸上貿易新規則,發揮兩地橋頭堡作用,推動成渝合作走深走實。
紅星新聞記者 胡謙 攝影報道
編輯 歐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