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已經快過完了,2024年也已經走到了末尾,那麼這一年裡都發生了些什麼大事,對咱們老百姓的生活又會什麼影響呢?
今天咱們就從宏觀形勢開始,聊聊11月的一些變化。
房價是漲還是跌呢?
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生活中最為關注的幾個要素,而其中最昂貴的無疑是就是住。
住房問題,是過去二十年里老百姓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因為我國的房價已經狂飆了二十年,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熱門地段,配套良好,以及品質尚佳的房子,動輒能夠賣到十幾二十萬,甚至幾十萬一平;
即便是普通老百姓消費的普通住宅,動輒也數萬元一平米。
買房的問題,早就成了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問題之一。
但是最近這四五年,房地產進入了一個相對低迷的時期,據統計,截止2024年9月,我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已經連續下跌29個月;
很多城市房價相較於四五年前基本上打了個八折,個別城市的跌幅甚至超過40%。
這樣的跌幅,讓老百姓又愛又恨。
愛的是,一些尚未買房,準備買房的群體,沾沾自喜,因為隨著房價的下跌,買房無疑更省錢,門檻更低一些。
雖然總體來說,房價還是很貴,普通人想要買套房還是很難,但相比幾年前,難度還是要小一點。
恨得是,過去幾年已經買房的群體,面對房價的連續下跌,實質上就是面對個人資產的縮水。
其實關於房價的下跌,早就不算什麼新聞了,過去四五年的連續下跌,讓房地產市場流動性大幅降低;
尤其是當年叱吒風雲的炒房客,紛紛破產改行,令市場瘋狂的因素早已不復存在。
此外,我國人口也正式進入到負增長時代,正所謂樓市短期看金融,長期看人口,這意味著,我國的樓市很難具有大規模漲價的基礎。
所以,11月的到來,房價大概率是穩中有降,這對於老百姓而言大概率還是一件比較好的事情。
利率下降
現在,我國仍舊處於降息的周期。
據統計,2024年以來,我國一共降息了3次,目前,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已經低至誇張的1.65%。
當然,降息同樣是雙刃劍。
好處是貸款利率也同步降低。
比如老百姓買房,企業貸款,成本都會下降,例如最近有新聞就報道了廣州的部分銀行房貸利率下降到2.65%,這已經低於公積金貸款的利率水平了。
雖然,很快就被有關部門叫停,要求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公積金貸款的利率,但毫無疑問,這對於老百姓來說,是一個省錢的消息。
壞處同樣明顯,那就是固收類的理財產品失去投資價值。
事實上,老百姓對於理財的認知無非是以下幾類,銀行存款,國債,股票,基金,對於股票和基金來說,風險太高,需要投資者有較強的專業能力才能進場。
所以,存款,大額存單,國債這類風險低,對專業技能要求不高的投資產品,一直以來都很有市場。
但是隨著降息,這類產品的收益率大幅下滑,這無疑讓普通投資者失去了一個相對低風險和穩定的投資產品。
消費降級
今年以來,國內的大環境並不如意。
許多企業在今年都遭遇了經營困難的問題。
企業不賺錢,自然意味著企業職工的收入水平下降,所以,消費降級成了最近幾年最熱門的一個辭彙。
其實這個問題很顯著,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很多城市的商鋪招租的比例越來越高。
一些經營多年的老店,甚至都面臨關店的危機。
很多時候,人們認為這是電商的崛起導致實體行業經營困難,但事實上,今年以來,電商的日子也不好過,比如今年的618,可以說是最近這些年最冷淡的一個618,不但關注度非常低,而且人們的參與度也不高。
哪怕是11月即將迎來全年電商行業最狂歡的雙11,今年的熱度也明顯要低很多。
所以,消費市場的萎靡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儘管國家出台了很多補貼政策,但是截止目前,收效仍舊有限。
11月,消費市場也不會在短期內迅速回暖,事實上企業需要一個喘息的機會,消費者同樣也需要蓄力。
人工智慧
前幾年Chat GPT,國內的豆包,Kimi,文心一言等人工智慧產品層出不窮。
尤其是阿爾法狗,甚至徹底改變了圍棋這項古老的競技體育項目,現在幾乎所有的一線頂級圍棋高手,都在背AI棋譜,圍棋的觀賞性大幅度降低。
AI,人工智慧的崛起非常快速,令人矚目。
這會帶來一個潛在的隱憂,那就是人工智慧會不會在未來衝擊人類的就業機會。
其實,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社會的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是機器取代人工的過程。
不管你是否認可這個觀點,事實就是如此。
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發明,讓大工業生產成為可能。
當時受到最大衝擊的就是紡織工業。
古代,紡織是一件低效且高技術的行業,以我國為例,織布是要用線去編織的,而絲線是要依靠蠶絲或者棉來編織的,每一個步驟非常耗時。
但是蒸汽機發明之後,這些工序立刻就可以用機器來代替,不但速度是人類的幾十上百倍,而且生產的質量也能夠保持穩定。
這讓很多小手工作坊直接消失。
雖然機器代替了人工,但是並沒有徹底摧毀人類勞動的機會,因為,紡織工業被機器替代了,但隨即又有新的行業發展起來,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
人工智慧時代同樣如此,人工智慧作為新一代技術革命的中堅力量,勢必會替代很多傳統產業,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的變化,也勢必會有更多的新崗位湧現出來。
老齡化問題依舊嚴峻
最後是老齡化問題。
臨近年末,今年到底有多少新生兒,又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據預測,今年大概率新生兒數量不會超過900萬,這無疑有將是一個低谷,這意味著,我國的人口數量將繼續下滑。
當然,新生兒的數量少,進入60歲的老年人多,意味著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事實上,這也將是未來若干年中一個主要的趨勢,很難在短期內有所改變。
那麼全社會如何去養老,如何通過市場化和行政化的手段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將會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總的來說,11月的到來,並不會立刻就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一些已經成為趨勢的事件,還是會持續帶給人們影響。
面對嚴峻的大環境,如何迎接挑戰,如何走出困境,是全社會所有人都應該重視的課題,只要想清楚,準備好,努力做,才有可能越來越好,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