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飛
01 | 黃河大學,傳來消息
近日,關於黃河大學籌備工作啟動的消息,不脛而走。
消息的源頭,是河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網上申報系統的項目辦理結果公示、
公示的結果明確顯示:黃河大學(籌)項目一期工程,由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下簡稱「鄭州航空港」)經濟發展局(統計局)審批,並且已備案。
對此,多家權威媒體記者進行了求證。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了河南大學資深教授、河南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他透露,他近期前往鄭州航空港進行調研時,從相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黃河大學的籌備工作已經正式啟動。
但是,財新記者求證的結果剛好相反。
7月19日財新網發布的一篇《河南、山東均有意,黃河大學能否落地?》提到,財新於7月18日登陸河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未能在項目辦理結果公示處找到黃河大學相關信息。
之後財新記者致電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經濟發展局(統計局),相關工作人員稱,「現在是暫不實施了」,企業申請在昨天已撤銷。
這意味著,河南籌建黃河大學,仍存在很大變數。畢竟,想要籌建黃河大學,可不止河南一家。
早在2021年6月,濟南相關部門在回復網友的建議時,就明確提到「將探索籌建黃河大學」。
當然,河南提出得更早。
2020年11月,有網友在領導留言板提議「恢復重建黃河大學」;河南省教育廳對此回復,河南積極謀劃黃河流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力求利用和整合河南相關資源建設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關的本科高等學校。
最關鍵的是,河南在與山東爭奪「黃河大學」時,有歷史優勢。因為對於河南來說,與其說是籌建,不如說重建。
02 | 黃河大學之於河南
河南曾經就有一所黃河大學,後來被併入了鄭州大學。
公開資料顯示,上個世紀80年代美籍華人程君復(祖籍江蘇南京)訪華,提出了一個想法,由海外華人出資籌建一所黃河大學。
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回應,1984年4月1日,河南省政府與程君復就有關籌建黃河大學簽訂了備忘錄。河南省政府組成了由省長帶頭的國內籌委會,將佔地1200餘畝的原省委第三招待所闢為黃河大學校址。程君復等華裔組成了海外籌委會,負責籌集資金、聘請教授等工作。
1985年黃河大學正式開辦,校長由當時的兩院院士兩彈功勛科學家秦元勛擔任,實行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學分制、全英語教學等,招生從研究生起步,辦學理念在當時堪稱超前。
但是這所大學只辦了6年,1991年就被併入了鄭州大學。
至於為何會被鄭州大學合併,有大環境因素,也有其他因素。
大環境因素是當時國內環境讓學校工作受到了很多限制,1991年校長秦元勛離校,人才流失嚴重。
其他因素則是河南省有意做強做大鄭州大學。當時鄭大工科薄弱,準備利用黃大的工科基礎,把鄭大建設成為文、理、工全面發展的綜合性大學[18];國內的高校合併是一個普遍現象,畢竟在併入黃大之後,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也於2000年6月同樣被併入鄭大。
總之,1991年後,就沒有黃河大學。
河南現在想要恢復重建山河大學,主要是因為,河南太缺好大學了。
2024年,河南擁有174所高校,位居全國第一。其中60所本科院校,114所專科院校。本科院校數量位居全國第九。
高校總數雖然位居第一,但本科院校僅位居第九。
最關鍵的是,沒有頂級學校。
本號之前在寫山河四省呼籲建設「山河大學」的文章中介紹過,山河四省合計只有6所211高校(含985):
山東3所: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河南1所:鄭州大學;河北1所:河北工業大學(校區還在天津);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學。
山東還不錯,擁有兩所985高校。而河南、山西、河北全都掛零了。河北更難,僅有的1所211大學,還在天津轄區內。
本地區優質學校缺乏,優質學子們只能去外地,這也造就了山河四省的高考難。
2022年,山河四省的本科錄取率、一本錄取率、211錄取率都遠低於北京、上海、江蘇等地。
最難的河南,本科錄取率41%,一本錄取率只有11%,而211的錄取率更是只有2.61%,即便在山河四省內也是墊底。
河南,也成為高考錄取難度最高的省份。
所以,謀求頂級高校,一直都是河南的夢想。
03 | 相比於大學,更應該優化產業
謀求好大學,當然很好。但謀求好大學的同時,河南當下更應該做的,是優化產業。
原因無他:
第一,產業是人才施展的平台。
沒有好大學,可能會影響一個片區的發展。沒有好產業,一定會影響一個片區的發展。
沒有產業承載人才,沒有產業孵化出的優質崗位,即便擁有好大學,也只是為他人做嫁衣而已。
過去四十年的孔雀東南飛,就是最好的例證。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武漢、長沙、早就體會過了。
華中科技大學的優質人才,基本成了深圳華為的人才庫。
第二,河南留不住人,亟待優化產業。
河南是農業大省,工業主要集中在鄭州、洛陽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
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的兩個特點:
一個是,第一產業增加值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河南省第一產業占GDP比重,2023年為9.1%。
來源:河南省統計局
第一產業增加值2023年為5360.15億元,增加值規模位居全國第三,僅次于山東、四川。
另一個則是產糧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本號之前梳理過2021年各省市產量規模,河南以6544.2萬噸,位居第二,僅次於產量第一大省黑龍江。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正因為自身工業產業不夠強,所以河南以及中西部很多地區,都是勞動力輸出大省。
2021年,河南人口減少量就位居全國第一,當年常住人口減少了 58萬人。2022年由於疫情導致的人口從東南沿海迴流內地,河南人口減少速度放緩,但也減少了11萬人。
2023年河南常住人口減少了58萬人,位居全國第一。
更為重要的是,過去三年,河南常住人口合計減少了126萬人,成為全國人口減少最多的地區。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各省市自治區統計局
缺少優質的產業提供就業,同時經濟發展又陷入了水逆,想要找工作謀生存的人口,只能遠走他鄉。
這是河南人口流失的根本原因,更是東北、整個山河四省、整個中部人口外流的底層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