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醫藥行業媒體Endpoints報道,《生物安全法案》可能會擴大到更多的中國公司,包括總部位於北京的康龍化成,以及總部位於南京的基因合成服務CXO金斯瑞。
這是此前從未出現過的狀況,消息發出後,港股CXO板塊集體下挫。截止4月5日收盤,康龍化成跌7.52%、金斯瑞跌5.84%、葯明康德跌5.51%、葯明生物跌4.84%。
這則消息並非空穴來風。不久前葯明康德「主動」退出的生物技術行業倡導協會BIO組織也表示:「按照目前的草案,《生物安全法案》確實允許增加更多的受關注公司。」
康龍化成和金斯瑞在美國的業務佔比很大。2023年康龍化成營收115.38億元,其中北美客戶的收入佔比達到64.14%;同期金斯瑞來自美國地區客戶收入約為5.06億美元,佔到總外部收益的60.2%。若是二者被《生物安全法案》盯上,對公司業績造成的打擊不可小覷。
目前這一法案仍然在美國國會的討論中,究竟能否落地實施還是一個未知數。因為對於美國來說,制裁中國CXO是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有投資者認為,更多的中國CXO公司被牽涉未必是壞事,因為利益受損的人越多,法案通過的概率越低。
康龍化成在業務體系上和葯明康德類似,只是規模稍小;金斯瑞則以核酸藥物和多肽藥物的CDMO見長,正是當前美國生物醫藥界流行的研發方向。中美生物科技行業的依賴是相互的。中國CXO具有工程師紅利、產業鏈齊全等優點,在換掉中國CXO後,美國葯企想要找到物美價廉的替代企業並不容易。
在過去幾個月時間裡,已經有不少美國葯企表示,如果美國政府將包括葯明康德在內的中國CXO公司列入黑名單,美國的生物製藥行業可能會出現臨床試驗延遲和藥品短缺的情況。
其中涉及到的既有默沙東這樣的跨國大葯企,也包括Cabaletta Bio、Enliven Therapeutics 這樣的創新葯企。Enliven Therapeutics 在一份交給SEC的文件中表示,如果康龍化成被美國政府禁止,公司將面臨藥物供應中斷。
一個深度鑲嵌的全球化市場,從產品到技術,試圖脫鉤斷鏈、建立自我內循環都不是明智的選擇。
話雖如此,但是從長期角度來看,隨著中國生物技術的崛起,美國政府為了維護自己在生物製藥領域的領先地位,一定會不斷動用政治手段,頻繁打壓中國的生物技術公司。
眼下《生物安全法案》雖然尚未落地,其是否真的會納入更多的中國企業也尚無準確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份法案的目標不僅是針對葯明康德一家公司,它更像是一個信號,標誌著在生物製藥領域中美之間的角逐開始,而CXO行業已經成為博弈的主場。
未來,「戰火」必將會燒到更多的中國CXO身上,誰也無法獨善其身。
撰稿 | 方濤之
編輯 | 江芸 賈亭
運營 | 朱穎
插圖|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