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我發表了一篇文章《丁道師:我對二手電筒商市場的五大判斷》,展望5年後行業發展趨勢。

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在於,彼時我已經關注二手電筒商發展了十幾年,我自己做的門戶網站也有二手頻道。有一次,我應拍拍(拍拍被京東收購後,轉型做二手電筒商)邀請,參加了一場活動。在活動結束後,我寫了這篇文章。
現在5年多過去了,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當時的那些預判,有沒有應驗或者被打臉。
判斷一:2018是二手電筒商平台關鍵之年 將決定未來行業地位
原文如下:
「二手電筒商其實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早在2000年前後的PC互聯網時代,很多地方門戶網站和論壇BBS,就有大量的用戶通過網站的二手或者跳蚤市場之類的板塊,進行二手商品的交易。後來的58同城和趕集網的崛起,進一步激發了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購買二手商品。
但眾所周知,二手電筒商這幾年真正爆發,還是因為BAT等巨頭的入局。包括京東拍拍、阿里閑魚、58轉轉、回收寶、愛回收等在內的幾十個平台獲得資本的支持,到了2018年二手電筒商真正到了全面爆發之年。我的判斷是這些平台中,誰能在2018年有所作為,將決定它在未來的競爭力和行業地位。」
後續和現狀:2018年以及之後的2019年,轉轉集團進一步強化了嚴苛的標準化服務體系,並且在寒冬來臨之前拿到了大額融資。2019年數據顯示,轉轉在2018年實現翻倍增長,二手手機業務交易份額位居行業第一。此後,轉轉高速發展,穿越了幾個行業周期,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強化了各項體系建設,依然穩居行業領先地位(廣告法出來後,咱們不能用第一的說法了)。
至於閑魚,背靠阿里巴巴的海量用戶群體和平台優勢,在2018年也實現了倍速增長,交易額來到千億級別。
與此同時,我當時還在另外一篇文章里,明確判斷轉轉、閑魚以及後來更名的萬物新生,將會呈現三足鼎立的行業格局。現在看來,這三大企業,在今天依然被看作行業最有代表性的三大平台。
判斷二:5年後iPhone依然是二手電筒商平台的台柱子
原文如下:「其實,嚴格來說,國內幾大二手電筒商平台,都應該叫做「以iPhone為主,其他打輔助的二手電筒商平台」,因為就目前看來,作為高標準化、高價值、高品牌的iPhone,幾乎佔據了每家二手電筒商平台的主要交易額。也就是說,一個iPhone,支撐起了中國二手電筒商的繁榮。
現在,各大平台都通過多元化的經營策略,來增加更多的品類和服務模式,以實現交易結構的優化,從而去除對iPhone的依賴。但就我的判斷來看,未來最少5年內,iPhone依然是二手電筒商平台的台柱子,無它物能撼動其地位。」
後續和現狀:這兩天我溝通了某平台的相關負責人,蘋果手機依然可以佔據他們平台大約三到四成的份額。對於消費者來說,二手蘋果iPhone,依然是消費首選。
所以,iPhone依然是二手電筒商平台的台柱子,儘管各大平台進行了品類拓展,但沒有任何一個品牌能撼動其地位。
判斷三:二手電筒商的發展 會促進綠色可循環經濟發展
原文如下:「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不是污染浪費,而是產能過剩需求乏力。二手電筒商如果真的要高速發展或者真的能發展到像日本那樣的比例,那麼目前的產能過剩局面將會進一步加劇。但毋庸置疑,二手電筒商的發展,會減少環節污染,促進綠色可循環經濟發展。
如此我們可以判斷,綠色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平衡點,就是二手電筒商發展最大的矛盾點。二手電筒商行業的發展,如何與去產能尋找最大的公約數,將是行業面臨的最大難題和考驗,這個難題任何平台都無法迴避,但不一定現在要去解決。」
後續和現狀:當下,包括轉轉在內,好幾家做二手電筒商的平台,都已經定位為綠色循環新經濟公司了。這一點,和咱們當初的判斷如出一轍。
當然,二手電筒商的高速發展,到底是帶來了新的消費需求,還是進一步加劇了產能過剩的局面,這一點不好說。處在一種「薛定諤貓」的狀態,似乎兩個維度都能說得通。
判斷四:二手電筒商是巨頭的棋局 創業者機會渺茫
原文如下:」二手電筒商的萌芽,離不開中國早期互聯網從業者,尤其是草根創業者的探索和填坑。我當年運營地方門戶網站之時,「二手」是一個頗為重要的頻道,但因為經驗、資源、資金不足等原因,項目沒能成功。今天看來,雖然市場比以前成熟太多,但二手電筒商對於中小和草根創業者來說,機會更為渺茫,幾乎已經喪失了參與的資格。
那麼,二手電筒商真正的逐鹿者是誰?在我看來,還是哪些頂級的BAT級的巨頭公司,他們利用其龐大的平台能力和運營能力,能夠最大化的整合行業資源,擁有產業鏈的最頂端的話語權和解釋權。當然,行業也只有讓巨頭們來作為主要的參與方,才能儘可能的健康發展,而不僅僅是高速發展。」
後續和現狀:過去幾年,尤其在疫情之前,陸陸續續有一些中小二手電筒商平台嶄露頭角,但是後來都折戟沉沙了。目前,中國TOP5的二手電筒商平台,無一例外都是大公司,這個行業(作為平台的視角)徹底喪失了草根創作者的機會。
關於這一點,咱們當年的預判完全符合了後續的行業發展之路。
判斷五:舊物倉等線下模式 情懷有餘商業乏力
原文如下:「在二手電筒商如火如荼之際,線下的二手店這兩年也開了不少。除了像南鑼鼓巷那種只是有舊風格的偽二手商品店以外,有一家名為舊物倉的店鋪,連鎖化經營,想把二手做成一件比較大的生意,前不久還和京東達成了合作。
舊物倉以前講情懷,喚醒人們對青春和過往的記憶,進而讓消費者在留戀的感慨中,主動的掏出了錢包。現在又開始講社群,號稱正通過復古的場景及空間營造,連接城市記憶及社群,完成從場景到體驗,從體驗到零售,從零售到社群服務的生態體系。這其實就有點羅永浩了,這種模式註定只是一時的情懷之需,情懷有餘商業乏力,不可能也沒必要在商業範疇內做大做強。」
後續和現狀:後來我又在線下進行了走訪,當初熱鬧一時的舊物倉已經關門大吉。
所以,做二手電筒商,一定要用好數字化平台,做出一套標準化、能夠服務大規模用戶、實現大規模履約的體系。否則,單純靠情懷和熱血幹事情,只有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