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舉措:工業與安全局對中國實施制裁。在限制半導體出口後,對人工智慧晶元和用於生產半導體的設備實施了制裁。此外,還有13家中國企業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然而,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份分析報告,中國有一些應對措施,這將對美國造成更大的傷害。
為應對美國收緊管制,中國宣布對石墨產品實施新的出口限制。自12月1日起,中國出口商必須獲得許可證才能供應高純度、高硬度、高強度的合成石墨材料以及天然鱗片石墨及其製品。
這對美國來說更加痛苦,因為此舉是在中國對半導體生產至關重要的鍺和鎵的出口實施限制之後發生的。
中國正在巧妙地利用自己在全球重要礦產和原材料市場的主導地位來應對西方的制裁。中國是世界上石墨的主要生產國,加工了90%以上的半導體和電池原材料。球化石墨是製造鋰電池負極的重要材料。
因此,中國對石墨的出口管制決定向西方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中國不想繼續幫助不友好的國家生產電動汽車。對中國不友好的國家必須明白,他們必須為任何對中國經濟施壓的企圖付出代價。
畢竟,是西方越來越依賴中國,而不是相反。根據汽車創新聯盟的數據,美國消耗的石墨近三分之一來自中國。韓國約93%、日本約90%的石墨材料來自中國。
近年來,中國為了保護環境減少了天然石墨產量,從2021年開始增加合成石墨產量。這種合成石墨是利用石油精鍊過程的副產品生產的,目前佔中國產量的 70%。
石墨只是中國商品主導地位的一個例子。據研究稱,中國生產了全球約 60% 的鍺和 90% 以上的鎵。據專家預測,2022年中國這兩種金屬的產量將增長16%,並且繼續保持最高增長率。
全球最大的鍺礦開採商之一是中國企業雲南臨滄鑫圓鍺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中國西南部的雲南省。專門從自己的礦山和褐煤礦中提取鍺。
這種金屬在全球範圍內每年開採量只有幾百噸,但卻是 21 世紀經濟的關鍵化學元素。沒有它,就不可能創建 5G 基礎設施、光纖和太陽能電池晶圓。目前全球鍺產量主要集中在幾個主要生產國家,全球每年鍺產量大約在140噸左右。德國、中國和俄羅斯是鍺生產的主要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鋁生產國,氧化鋁加工成鋁時會產生鎵。作為世界領先的鋁生產國,中國在2022年的鋁產量再次佔全球鋁產量的一半以上,達到4000萬噸。西方可能會感到沮喪:中國在稀有金屬市場的主導地位將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