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上半年的統計數據,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5%;進出口同比增長2.1%;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7%;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基本在年初定的目標範圍內。
今年3月份兩會期間的政府報告中,今年預期目標為(下圖來自直新聞發布的圖):
2023年上半年主要統計數據如下圖所示(下圖來自國務院網站):
從這個數據中我們看到總體形勢走在向好的路上,也就是當前依然相當有挑戰:
-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0.8%;私營企業增長1.9%
經濟增長的靠投資、外貿、消費,投資總體增長3.8%,我們看到外資、民企增長速度相對來說增長慢很多。我們一直說民企是毛細血管,只有毛細血管動能高,才能促進更健康的血液循環,經濟就越活躍,能吸納更多就業。但是我們現在統計的數據雖然還維持著增長,但是增速已經跟不上整體增長速度了。
2.6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49.0%
根據製造業PMI代表的含義,製造業PMI指數在50%以上,反映製造業總體擴張;低於50%,通常反映製造業衰退。
3.民間投資下降0.2%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但是民間投資同比下降了,可能是市場需求不夠或者消費預期不夠強烈,促進不了投資。咱們都知道民間投資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追逐利潤,有利潤可循那就會加大投資,否則投資就會折損,那就暫時擱置。要麼持幣觀望,要麼是囊中羞澀,活力不夠。
4.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1
前有淘寶、京東,後面又來了個拼多多,在數字平台的撮合下,消費者價格是打下來了,讓消費者享受到了價格福利,但是平台也壓低了供應商的利潤。我們都說企業要生存就需要有足夠的利潤來維持。而現在在大平台所涉及的行業內,企業基本上沒有定價的主動權,因為在大平台的模式下,有可能出現低價競爭,但是質量可能會有一定損失,出現劣質驅逐優質的情況。
5.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
我們看到這個失業率基本在年初的目標範圍內,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說明大城市調查失業率更高,這與咱們的常識可能有點反著呢,一般來說,大城市就業機會不是應該更大嗎?16-24歲調查失業率為21%,一如既往維持在20%以上,今年大學生就業尤其艱難。而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8.7小時,按每周5天的理想情況來算的話,企業裡面的勞動者每天工作9.74小時,卷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