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振
山東企業熟悉和喜愛的「政策禮包」又來了。五一假期結束首日,山東發布2023年第三批「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
之所以熟悉,是因為作為創新政策供給、增強政策實效,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山東定期推出政策清單從2021年持續至今,已有三年時間。從最初的幫扶受疫情影響行業、企業,到減稅降費、培育壯大市場需求,再到今天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山東政策清單始終將一段時間內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點堵點以及基層、企業的所需所盼作為著力點,出台梳理政策,給予針對性支持,成為山東企業的普遍預期。
之所以喜愛,是因為這份清單的確給大小企業帶來了實打實的好處。2021年,聚焦落實「六穩」「六保」、促進高質量發展,山東制定出台了四批政策清單,涉及擴大內需、降本減負、加快產業轉型等13個方面179項政策,累計為市場主體新增減稅降費700億元以上。2022年,山東出台四批政策清單,涉及支持企業積極應對疫情衝擊、培育壯大有效需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等23個方面、284項政策,預計全年為市場主體新增減稅降費規模1460億元。此次推出的第三批清單預計新增減稅降費350億元,涉及省級及以上財政支出16.3億元。從應用層面來看,清單政策直通基層、直達企業,達到了穩定經濟運行、增強市場信心的預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總體效果。

清單一詞看似熟悉,但這次清單仍然有諸多新鮮看點:
在進程「快」中看到決心、實力與擔當。比照去年,前三批政策清單分別於上年最後一天,3月31日和5月23日發布,而今年的前三批則是在上年最後一天,2月4日和5月4日發布,第二、三批加速跡象明顯。透過進程加速,我們能夠看到:
——山東做強實體經濟的強烈意願。實體興則經濟興。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新春伊始又高規格召開全省大會,主題緊扣工業經濟這一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明確以工業經濟助推實體經濟,構築現代化產業體系。此次推出第三批政策清單36條,均列入《關於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足見山東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的熱望。
——山東加速跑的充分準備。一季度山東全省生產總值20411億元,同比增長4.7%,為實現二季度、上半年的「好」與「進」奠定了紮實基礎。趁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加快復甦,山東通過給政策、給動力,為企業掃清在科技創新、生產經營等方面遭遇的矛盾困難,實現經濟增長增活力,增質量,既是必要,又是必須。
——山東作為經濟大省的責任與擔當。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經濟轉型升級面臨新的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難和挑戰。作為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山東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穩增長,穩預期,穩信心,扛牢責任。
在出手「准」中看到靶向發力的精準和高效。企業既是經濟發展的主體,也是規模巨大、需求敏銳、活力強大的技術創新主體。我國提出推動形成企業為主體、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此次清單36條,精準聚焦企業這一創新主體,制定了若干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從支持企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和持續用好普惠性科技政策三個方面發力施策並明確相關指標,全方位強化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有助於全社會創新目標的高效達成。
中小企業是山東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在保持市場繁榮、擴大社會就業、增加財政收入、保障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樣,中小企業也潛藏著創新創效的巨大潛力。圍繞這支有生力量,清單列出了不少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如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貼息支持機制、降低中小企業專利技術獲取門檻和交易成本,提高政府採購中科技型中小企業合同預付款比例等,集中向中小企業釋放政策紅利,有望進一步激發中小企業創新創效的內生動力。

在力度「大」中看到前景和未來。瀏覽第三批政策清單,路徑清晰明確是一大特色。比如發揮國有企業創新引領作用,對費用性研發支出和科研人員獎勵進行了明確,提出省屬企業科技創新產生的費用性研發支出,在確認考核指標完成值時,全額視同實現效益予以加回;國有科技型企業可按照相關規定,採取股權出售、股權獎勵、股權期權、項目收益分紅和崗位分紅等方式開展股權和分紅激勵,對企業給予科研人員符合條件的股權獎勵,依法享受分期或遞延繳納個人所得稅政策。
清單中更不乏真金白銀的投入,能夠充分調動企業參與創新的積極性。像是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出建立完善科技型企業研發投入補助機制,符合條件的年銷售收入2億元以上企業,對其較上年度新增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費用部分,按一定比例給予補助;年銷售收入2億元(含)以下企業,對其當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費用總額,按一定比例給予補助。補助比例最高5%,單個企業年度最高補助500萬元。
大力度、大手筆的創新投入,向企業釋放了山東鼓勵創新、尊重創新、保護創新的強烈信號和滿滿誠意,我們有理由相信,接下來,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以清單政策為牽引,走上創新之路,越走越遠,攀登創新巔峰,越攀越高,創造新的輝煌。
對這份熟悉的政策清單,我們有信心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