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大市場是什麼?他是如何運營?他的目的是什麼?

2025年07月05日11:22:14 財經 1970

中央在 7 月 1 日提出的 「統一大市場」,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戰略之一,其本質是通過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構建一個規則統一、要素自由流動、競爭公平有序的全國性市場體系。這一戰略自 2013 年提出以來,經過多次升級,目前已進入 「縱深推進」 的新階段,其核心邏輯和實施路徑可從以下三方面深入理解:

一、統一大市場的本質:打破壁壘,重塑資源配置邏輯

  1. 定義與內涵
    統一大市場並非簡單的物理市場整合,而是通過制度創新和技術手段,實現
    五個統一
  • 基礎制度統一:建立全國統一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和社會信用制度。例如,2025 年《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 (試行)》明確要求各地不得突破國家規定實施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防止地方政府通過稅收返還等手段扭曲市場公平。
  • 基礎設施統一:推動物流、信息、能源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例如,鄭州航空港區與河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現數據互通,企業資質、信用記錄等信息 「一地註冊、兩地通用」,降低了跨區域交易成本。
  • 政府行為統一:首次提出 「統一政府行為尺度」,規範政府採購、招投標、招商引資等行為。例如,要求地方政府公開招商引資政策,加強對中標結果的公平性審查,避免 「政策競賽」 導致的資源錯配。
  • 監管執法統一: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協同監管機制。例如,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 「一瓶一碼一鏈」 溯源,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市場秩序。
  • 要素市場統一:推動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自由流動。例如,國家信息中心正探索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要素登記體系,明確數據資源持有權、加工使用權和產品經營權,促進數據資產流通。
  1. 與傳統市場的根本區別
    傳統市場因地方保護主義存在 「隱性壁壘」,例如某省曾要求本地車企必須採購本地電池企業產品,導致全國新能源產業鏈割裂。而統一大市場通過
    制度性改革打破這些壁壘,讓企業能在全國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例如,新能源汽車企業可自由選擇電池供應商,通過市場競爭降低成本、提升技術,最終惠及消費者。

二、運營機制:制度創新與技術賦能雙輪驅動

  1. 制度創新:從政策到法律的全方位改革
  • 立法保障:2022 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六大任務,包括破除地方保護、統一市場准入等;2025 年中央財經委會議進一步提出 「五統一、一開放」,將 「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納入核心框架。
  • 監管協同:建立 「中央統籌、地方協同」 的監管體系。例如,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成立部門協調機制,動態發布不當干預市場問題清單,約談整改地方保護行為。
  • 考核導向:將高質量發展指標納入地方政績考核,引導地方政府從 「唯 GDP」 轉向 「市場統一度」。例如,某省將企業跨區域投資佔比納入考核,推動地方政府從 「搶項目」 轉向 「優環境」。
  1. 技術賦能:數字化與標準化的破局作用
  • 數字化平台:通過區塊鏈、AI 等技術實現市場信息透明化。例如,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企業信用、業績數據,自動識別圍標串標行為,降低人為干預風險。
  • 標準化建設:統一產品、服務和監管標準。例如,白酒行業通過新國標明確 「純糧釀造」 認證,李明英酒業等企業通過區塊鏈溯源系統實現產品全鏈條可查,與假冒產品形成區隔。
  • 要素市場化改革:推動數據、技術等新型要素確權交易。例如,上海數據交易所已上線數據產品 1200 余個,通過統一登記和交易規則,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三、戰略目標:從經濟效率到全球競爭力的躍升

  1. 短期目標:破解國內經濟循環堵點
  • 降低制度性成本:消除地方保護導致的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例如,某省取消對本地水泥企業的隱性補貼後,全國水泥價格下降 8%,建築行業成本顯著降低。
  • 優化資源配置:引導要素流向效率更高的領域。例如,勞動力從欠發達地區向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流動,推動區域產業升級。
  • 激活內需潛力:通過統一市場擴大消費規模。例如,農產品通過全國物流網路快速流通,2024 年生鮮電商銷售額同比增長 25%,農民收入提升 12%。
  1. 長期目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底層支撐
  • 培育全球競爭力:通過超大規模市場吸引全球資源。例如,特斯拉上海工廠依託中國統一大市場的供應鏈優勢,Model 3 生產成本比美國工廠低 18%,推動其全球市場份額提升。
  • 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統一市場為技術創新提供廣闊應用場景。例如,華為 5G 技術在全國範圍內快速落地,帶動智能製造、車聯網等產業爆髮式增長。
  • 應對外部風險:減少對國際市場的依賴。例如,通過統一大市場整合國內晶元產業鏈,2025 年國產晶元自給率從 2020 年的 15% 提升至 35%,有效緩解 「卡脖子」 壓力。
  1. 社會價值:促進公平與可持續發展
  • 縮小區域差距:中西部地區通過承接東部產業轉移,2024 年 GDP 增速比東部高 1.2 個百分點,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
  • 優化營商環境:統一監管標準降低企業合規成本。例如,某跨國企業在華子公司因各地環保標準不一,過去每年需投入 2000 萬元應對檢查,統一標準後成本減少 60%。
  • 推動綠色轉型:通過統一碳交易市場,2025 年全國碳價穩定在 80 元 / 噸,倒逼高耗能企業減排,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提升至 45%。

四、現實挑戰與應對路徑

  1. 地方保護主義的頑固性案例:某省為保護本地鋼鐵企業,曾限制外地鋼材進入,導致本地建築成本上升 15%。對策:通過 「負面清單 + 公平競爭審查」 制度,2025 年清理廢除地方保護政策文件 3200 余份,並建立典型案例通報機制。
  2. 區域發展差異的協調難題案例: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在數字基礎設施上存在代差,某西部省份 5G 覆蓋率僅為東部的 60%。對策: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轉移支付,2025 年投入 1200 億元支持中西部新基建,目標三年內實現 5G 全覆蓋。
  3. 全球化背景下的制度對接案例:歐盟要求中國企業數據本地化存儲,與國內數據要素統一流通政策存在衝突。對策:推動 「數據跨境流動負面清單」 試點,在海南自貿港等區域探索數據雙向流通機制,既符合國際規則,又保障國內數據安全。

結語

統一大市場的本質,是通過制度重塑技術革命,將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 「體量優勢」 轉化為 「質量優勢」。其運營邏輯並非簡單的 「中央集權」,而是通過統一規則、開放競爭、技術賦能,構建一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方協同的新型市場體系。對於普通民眾,這意味著更低的商品價格、更豐富的選擇和更公平的機會;對於企業,這意味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更高效的資源配置和更透明的競爭環境。在當前國際局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統一大市場不僅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 「關鍵一招」,更是應對外部風險、提升全球話語權的戰略基石。正如中央財經委會議強調的,這一戰略將持續 「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最終實現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的新發展格局。

統一大市場是什麼?他是如何運營?他的目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中豫諮詢集團與哈密城建投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 天天要聞

中豫諮詢集團與哈密城建投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7月4日,哈密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密城建投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楊波一行到中豫諮詢集團調研座談,雙方就城市更新、片區開發、基礎設施項目謀劃等業務領域展開深入交流,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豫諮詢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新強
「收破爛」也能退稅?咋回事兒→ - 天天要聞

「收破爛」也能退稅?咋回事兒→

長期以來,在資源回收行業的業務模式中,從事報廢產品回收的自然人多以「不帶票銷售」的方式與資源回收企業開展業務,導致許多資源回收企業缺乏有效的進項抵扣憑證,增加了企業稅收負擔,制約了行業發展。並且,一些自然人還存在不規範開票和納稅等問題,帶來
今起,這筆費用上調! - 天天要聞

今起,這筆費用上調!

近日,國航、南航、東航官網先後發布通知,上調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自2025年7月5日(含)起銷售的客票,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燃油附加費收取標準:800公里(含)以下航線,每位成人旅客收取10元燃油附加費;800公里以上航線,每位成人旅客收取20元燃油附加費。據了解,上一次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調整是在6月5日:800公里(含)...
諾思微為何發「聲明」怒懟大股東? - 天天要聞

諾思微為何發「聲明」怒懟大股東?

近日,經緯輝開宣布擬進一步收購國產FBAR 生產企業諾思微股權12.44%股權,收購完成後,其將持有諾思微34.56%股權,超越中科招商(持股33.28%)成為諾思微第一大股。然而,經緯輝開的收購,卻遭到了諾思微的公開反對。諾思微發布嚴正聲明,指控該股權轉讓行為嚴重違反合夥協議約定,指控經緯輝開、龐慰嚴重違法及涉嫌職務侵...
蕪湖市委政法委書記調整 - 天天要聞

蕪湖市委政法委書記調整

據安徽「蕪湖司法行政」公號消息,7月2日,蕪湖仲裁委員會換屆大會暨第五屆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蕪湖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公安局局長、蕪湖仲裁委員會主任尹春華出席會議並講話。上述消息顯示,此前任蕪湖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的尹春華,已任蕪湖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公安局局長、蕪湖仲裁委員會主任。尹春華資料...
2025年首批中報預告出爐,15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增長超100% - 天天要聞

2025年首批中報預告出爐,15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增長超100%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謝碧鷺 北京報道隨著2025年上半年落下帷幕,多家上市公司中期預報陸續登場。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4日收盤,A股市場已有51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中期預報,超七成上市公司業績預喜,15家公司凈利潤預計增幅超100%,翰宇葯業和華銀電力更以超1000%的凈利潤增幅領跑。然而,在部分公司業績飄紅的...
上半年銷量最高增幅達16%,主流合資品牌強勢回暖 | 車市半年考 - 天天要聞

上半年銷量最高增幅達16%,主流合資品牌強勢回暖 | 車市半年考

每經記者:孫桐桐 每經編輯:余婷婷近期,各大車企陸續公布上半年銷量成績,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主流合資車企銷量普遍增長,呈現出強勁的回暖態勢。其中,一汽豐田、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廣汽豐田等頭部企業均實現同比正增長,最高增幅達16%。回暖跡象背後,是合資車企「油電並進」戰略成效初顯:一方面,其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