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方面的一些消息顯示,「瓦格納」僱傭兵在巴赫穆特地區的攻擊力下降,很多地區已經被俄軍接防,這似乎驗證了「瓦格納」僱傭兵在索拉達爾損失慘重又得不到補充導致其實力大損的消息。
雖然索萊達爾已經槍炮聲不斷,烏軍特種部隊和無人機等不斷指引烏軍炮擊精確轟擊這裡的俄軍尤其是「瓦格納」僱傭兵,但在俄羅斯那邊,至少俄羅斯國防部也承認,是「瓦格納」僱傭兵攻擊了索萊達爾的核心區域,當然,在此之前還是要強調俄羅斯軍方籌劃有功以及俄軍發揮的重要配合作用。
不過,在「瓦格納」僱傭兵老闆葉夫根尼·普里高津看來,「拿下」索萊達爾是「瓦格納」僱傭兵在「特別軍事行動」中的最大戰功,並不斷通過各種方式傳播這一消息。
在與從前線返回的「瓦格納」僱傭兵交流時,普里高津宣稱,這些「瓦格納」僱傭兵的祖輩和曾祖輩都沒有經歷過索萊達爾這樣的殘酷戰鬥,就戰鬥激烈程度而言,即便是二戰中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也比不上索萊達爾激戰。
普里高津不斷強調「瓦格納」僱傭兵在索萊達爾的勝利,似乎是為了引起克里姆林宮的重視,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補充,但從一系列信息看,尤其是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大將出任「特別軍事行動」總指揮,並公開表示「瓦格納」僱傭兵不服從俄軍指揮,「瓦格納」在克里姆林宮的影響力正在削弱,而且極可能不會恢復。
在這種情況下,從俄軍和克里姆林宮獲得的支持極可能變少,「瓦格納」必須依靠自己來支持其在「特別軍事行動」中的巨額開支,並利用可能的機會增強實力。
politico稱,「瓦格納」大幅擴大了在中非金礦的開採,班巴里市附近的ndassima金礦(猜猜這座金礦之前由誰運營)在過去一年裡,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綜合體,美國政府估計,這座金礦每年可能給「瓦格納」帶來高達10億美元的收入用來購買武器和招募僱傭兵。
「瓦格納」對這座金礦極為重視,守衛金礦的精銳「瓦格納」僱傭兵甚至擁有安裝在卡車上的輕型高射炮。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 的研究員卡特里娜·多克西認為,中非政府對「瓦格納」極為依賴,承認了「瓦格納」對金礦以及ita礦區的佔據,而且禁止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無人機對金礦進行偵察,「瓦格納」僱傭兵已經在政治上控制了中非政府。
美國政府認為「瓦格納」僱傭兵有50000人,其中約80%是囚犯僱傭兵,裝備精良,精銳的「音樂家」們最低工資也是俄軍特種部隊的三到五倍,不算裝備等費用,即便是每月工資開支也只巨額開銷,其維持費用相當於俄羅斯一個大地區的財政預算,「瓦格納」僱傭兵是為錢打仗的,沒有足夠的資金就沒法維持這支武裝,在克里姆林宮的財政支持減少後,「瓦格納」就得更依靠自己掙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