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丨丁莉
編 輯丨李振
自20世紀初第一架飛機問世以來,各類交通工具已先後搶佔海陸空域,低空空域成為為數不多的空白。隨著技術漸趨成熟,各類有人駕駛或無人駕駛飛行器正入主千米以下低空,「低空經濟」蓄勢待發。
低空物流配送、低空客運還處於探索階段,尚屬科幻照進現實的一縷遐想;而低空無人機遙感應用市場已經成熟並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基於地理空間智能技術,通過無人機基站搭建起低空智聯網,無人機遙感網實現了對無人機行業的顛覆式創新,它能夠對地表資源和社會經濟活動進行高精度、高頻次、全自動、立體化、智能化的監測,屬於數字新基建的重要成員。
廣州中科雲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雲圖」)總經理潘屹峰估算,「低空無人機遙感網市場體量至少超過千億元規模,而在諸多細分市場領域,中科雲圖佔據半壁江山。」
自2017年成立以來,中科雲圖先後研發了「雲巢」系列無人機智能基站、地理空間智能(GeoAI)演算法庫、無人機遙感網運營系統等,面向電力巡檢、鄉鎮(街)基層治理和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提供空地聯動、雲邊協同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五年間,其營業收入增長超過40倍,到2021年已實現產值9000萬元、利潤2000萬元。

(廣州中科雲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屹峰,受訪者供圖)
拓荒無人機基層治理應用
2016年,廣東省科學院引進周成虎院士團隊,創立中科雲圖,實現將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產業應用。
廣東省科學院為中科雲圖提供了技術積澱和團隊基礎。此外,中科雲圖還積極與中山大學、武漢大學、暨南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目前,企業科研人員佔比達30%,年均研發投入佔比在15%左右。
雄厚的技術支撐為企業帶來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目前,中科雲圖已獲得57件軟體著作權登記、29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和10件發明專利授權,另有55件發明專利申請受理中,並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州「種子獨角獸」企業等。
從科研到產品的「最後一公里」是中科雲圖需要解決的一大關鍵問題。潘屹峰表示,「我們與廣東省科學院實行的是一種『前店後廠』的合作模式,通過『科學-技術-工程-產品』的轉化機制,科學院的科研成果能夠順利產品化;我們在技術落地環節遇到瓶頸,也會調動科學院的科研資源。」
在此基礎上,中科雲圖開拓出了電力巡檢、智慧城鎮、基層治理等核心業務。
在電力巡檢方面,中科雲圖已服務超過30家省級電力公司,輸電線路巡檢里程總計已超過20000公里,巡檢桿塔超過80000基,且高出人工巡檢效率50倍以上;此外,企業還在業內率先推出變電站無人機巡檢解決方案,目前已為超過600座變電站(換流站)提供智能巡檢,細分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南北方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60%和50%。
近年來,隨著城鎮基層工作強度提升,負擔重、人手少、手段落後等基層治理痛點日漸突顯。
2021年4月發布的《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也提出,通過健全基層智慧治理體系,推廣智能感知等技術,完善鄉鎮(街道)、村(社區)地理信息等基礎數據,提高基層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在此背景下,中科雲圖以無人機遙感網為支點,撬開了一片新藍海。通過向政府提供從軟硬體設施建設、治理模式定製、運營隊伍搭建,到運營服務實施的全套服務,中科雲圖能夠同時為城管、環保、交通、國土、公安、應急等多個部門提供數十項巡查服務,為基層綜合治理工作降本提質。
目前,相關應用案例已落地廣東、浙江、海南、江西等多個省份。以佛山南海丹灶鎮為例,中科雲圖提供的無人機巡檢服務能夠對當地違章建築進行7×24小時「白+黑」巡查,在建築材料入場階段便能發現並介入,從而及時撲滅「兩違」建築的苗頭,降低了拆建成本,並避免了基層矛盾的升級。
潘屹峰認為,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態化,無人機將在防疫宣傳、防控點巡檢等方面大有作為,並能夠在防控區劃定方面發揮精準定位的效能,指導有關部門合理設置水馬圍欄,避免社會資源浪費。
預計到2025年,中科雲圖將實現6億元產值,利潤達到1.2億元。潘屹峰表示,基層治理將成為其中貢獻最大的業務板塊。據他估算,全國共有41636個鄉鎮,按50萬元/鎮/年計算,每年基層治理業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00億元。
「目前市場尚未起步,相關業務還處在搭建標杆階段,中科雲圖是這一領域的拓荒者。」2022年,中科雲圖計劃將這一業務新增落地50個鄉鎮(街)。
搶灘無人機3.0時代
「2017年是行業無人機元年。」潘屹峰迴憶,當時,消費級無人機賽道率先固定成型,並催熱了整個無人機行業;再加上北斗RTK技術成熟,並與無人機相結合。無人機落地行業成為業內關注焦點,電力巡檢等應用場景快速拓展。
正是這一年,中科雲圖以無人機自動駕駛軟體研發為切口,正式進入行業無人機賽道。中科雲圖迅速斬獲大量訂單,成立第二年合同額即從255萬元躍升為近2000萬元,增長六倍多;營業收入增長近九倍。
潘屹峰認為,「機遇」是中科雲圖快速發展的關鍵。「我們恰好抓住了行業機會,產品和服務都貼切當時的市場需求。」
事實上,「搶佔先機」這一辭彙始終貫穿著中科雲圖的成長。在潘屹峰看來,企業整體發展歷程中,存在著這樣幾個關鍵節點。
第一個節點在2019年前後到來。為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實現無人機完全自動化作業,中科雲圖決定從軟體研發轉向無人機組網運營,並開始布局無人機基站等相關硬體。回顧這一轉型,潘屹峰表示,「當時我們承受了很大壓力,走了很多彎路,也交了不少『學費』。」
最大的挑戰來自初創團隊研究方向的局限性——大部分研發人員出身地理信息軟體領域,硬體製造屬於「知識盲區」,而市面上又無法找到合適的代工供應商。這也導致,轉型初期,中科雲圖的產品一度出現質量問題。
「我們很快便意識到,同做軟體的邏輯不同,做製造需要建立起完備的作業體系和流程管控。後來,我們也從相關領域引進了大量人才,業務才逐漸步入正軌。」潘屹峰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無人機基站已成為中科雲圖的主業之一。
第二個節點是近年來的疫情。在中科雲圖五年的成長曆程中,有三年處在疫情期間,人員流動受到限制,不少業務推進受阻。在此背景下,中科雲圖仍保持快速增長,2020年仍然實現了近6000萬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接近50%。
潘屹峰表示,這得益於企業前期的籌謀。早在成立之初,中科雲圖便開始布局全國市場,設立了多個辦事處,儘管企業規模僅有300人左右,但其分支機構卻覆蓋了全國20多個省份。「多點布局,近身服務」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疫情給業務開拓和推進帶來的阻滯。
隨著以「集群組網」和「智能化」為特徵的無人機3.0時代的到來,中科雲圖將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
潘屹峰認為,從航模時代「會飛的玩具」,到航拍時代「會飛的相機」,無人機產業已走過兩個時代。目前,無人機正向「會飛的電腦」過渡。「第三代工業級無人機與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產品有本質不同,它更強調資源的共享,每台無人機都將是一個網路終端,能夠實現多機協同,自組網,相互通訊。」潘屹峰說。
事實上,中科雲圖已在籌備上市,B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開展第三代工業級無人機產品研發。
此外,為迎接即將到來的3.0時代,中科雲圖計劃於2023年將研發投入佔比提升至20%,共計將投入4000—5000萬元科研經費。企業預計以兩年為研發周期,2023年實現產品化,並於2024年達到量產目標。
聚焦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等高成長企業樣本,尋跡大灣區產業創新密碼,透視大灣區城市發展活力。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022灣區100家高成長企業大型全媒體深調研報道」重磅發布!



總指揮丨鄧紅輝
學術顧問 丨陶鋒
統籌丨於曉娜、杜弘禹
新媒體統籌丨丁青雲
策劃丨李振
記者 丨丁莉
文字編輯丨李振
廣州系列聯合調研機構丨廣東省創業投資協會
出品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E N D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林曦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