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張瑞敏 || 大視野

2022年10月12日03:04:12 財經 1000
問道張瑞敏 || 大視野 - 天天要聞問道張瑞敏 || 大視野 - 天天要聞

· 這是第4746篇原創首發文章字數 7k+ ·

· 秦朔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2022年的世界經濟愈發暗淡。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也超出預期。

如果把環境比作「天」,如孔子所說「唯天為大」,這種局面,短期很難逆轉。

不過中國哲學中還有一個「先天地生」的「道」的觀念。《道德經》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哲學家金岳霖評論說,所謂行道、修道、得道,「萬事萬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歸的道才是中國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動力」。

如果掌握了道,無論天象如何變化,都能「周行而不殆」。

對當前經濟形勢怎麼看?該怎麼干?

能不能用「問道」的方式,向一些穿越了多個周期的優秀企業家請教?

我想到的第一位企業家是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去年11月,他主動提請不再參與海爾新一屆董事提名,選擇退居二線。

退任後,張瑞敏極少再到集團,每周基本上會看3本書。需要和管理領域的國內外學者交流或者海爾集團重要會議時,他才重回董事局大樓。他最關注的,還是「人單合一、鏈群合約」的新管理範式在全球的應用。

2005年張瑞敏提出的「人單合一」,是全球管理領域過去20年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目前全球共有14個人單合一研究中心,人單合一聯盟成員企業已達40多萬家,覆蓋了75個國家,已有8萬多家企業正在學習和複製人單合一模式。

9月20日,以「首創量子組織,開啟生態經濟」為主題的第六屆人單合一模式引領論壇在青島舉行。我提前兩天趕到,向張瑞敏問道。

問道張瑞敏 || 大視野 - 天天要聞問道張瑞敏 || 大視野 - 天天要聞

沒有內卷也有內擠,關鍵是轉換思路

問:最近我在很多地方調研,覺得「行行都在卷,人人都在熬」。除了國際環境驟變和疫情困擾的因素外,絕大部分企業都碰到兩大難題,一是不確定性加劇,難以決策;二是行業「存量化」,即總量不再增長。大家都很辛苦和疲憊。您怎麼看這樣的形勢?企業又該怎麼辦?

答:我從事管理工作40多年,在海爾38年,各種各樣突如其來的、好像走不過去的時刻經歷過很多,我的態度就是老子的那句話「無為」。

「無所為而無所謂,無所謂而無所不為。」意思是,你只要順應自然之道,不妄為、亂為,就能泰然看待各種變化,都「無所謂」。就像對諸葛亮來說,劉備來與不來都無所謂,他在茅廬中只做他認為該做的事,思考天下大局,等劉備來了,他的力量積蓄好了,就「無所不為」。

冬天對誰都冷,不能說天太冷,「我」長了凍瘡了,所以幹不了活了。我們是不管什麼天氣,都要好好乾活。

說到企業的內卷,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走出原來的思維模式。比如,如果追求的只是產品價值,產品賣出去交易就結束。而現在是物聯網時代,我們必須追求生態價值,交易的結束只是與用戶進行交互的開始。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思路。

如果沒有疫情,很多企業的日子會好過一些。但又能好到哪裡去呢?可能不是內卷,但是是內擠。大家都擠在一個賽道上,也是非常困難的。

舉一個例子。19世紀美國舊金山有淘金熱,但除了最早去的人一開始發了財,後來蜂擁而至的大多沒發財。而給淘金者提供食品、水、鏟子等服務的人始終都在發財。李維斯牛仔褲就是那時發明的,德國人李維斯舊金山賣帆布,發現礦工穿普通的褲子很快就會被磨破,就用造帳篷的帆布做了一批褲子,因為質地堅韌,很受曠工歡迎。這就是轉換思路的價值。

如果還是舊思路,認為只有金子才值錢,就是要淘金,只會做產品,那就很卷。為什麼不能往生態方面考慮一下呢?

比如冰箱,消費者要的不僅是儲存食物的容器,而是好吃的食品,所以冰箱可以和預製菜、烤鴨等等聯繫在一起。又如洗衣機,消費者要的不是看起來多麼美觀的洗衣機,而是更乾淨的衣服、更好的服裝,因此圍繞洗衣機就可以開洗衣店,建立「衣聯網」。

如果不轉換思路,就是做冰箱、洗衣機,哪怕高檔一些,多賺一些錢,很快也會碰到天花板。

我常常想到古代的莊子惠子(惠施)的對話。惠子說莊子講的都是一些大而無用的話,莊子反擊道:大地很寬廣,人要立足只要一點點地方,但如果把你雙腳之外的無用之地都往深處挖,挖到黃泉那麼深,你腳踩的那塊地還能像原來那樣讓你使用嗎?惠子說不能。莊子說,看來「無用」的東西的用處,也就很明顯了。(「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不要只是把現在能帶來收入和利潤的東西當成有用的,別的都當成無用的。要找出「無用之為用」,比如創造一種機制和文化,發揮每一個人的積極性,把每個人都用起來。

你說「人人都在熬」,如果你是管理者,你管的人都在熬,那是你的責任。你什麼時候賦予了他們權利,讓他們自己出去活一下,讓「人人都去搏」「人人都能贏」?!

再以開店為例子。如果你認為開店的用處是賣產品,那麼一家幾十平方米的店其實賣不了多少產品。我們開一家店,是把店當成與用戶融為一體、了解用戶需求的終端,和用戶建立親密的關係,通過直接感受用戶體驗,明白用戶到底要什麼。這些靠電商交易數據是無法帶來的。

又如我們的衣聯網生態體系,有一個服務品牌叫「洗e先生」,它整合各種服務資源,與各地的傳統洗護連鎖企業合作,賦能它們的小店,打通「洗、護、存、搭、購」全流程服務,讓它們從簡單洗護躍升到無所不洗,還可以提供奢護、到家服務、服裝定製和智慧家電、智慧家庭場景(如衣帽間、陽台)解決方案。過去很多小店不敢接奢侈品的護理,但因為「洗e先生」整合了國際一流的技術與服務之後,它們就敢接了。現在這種共建生態平台、合作賦能的模式,也在向房地產社區、加油站等拓展。還是洗衣店,但內容和產生的生產力,都不一樣了。

在某種意義上,我覺得內卷不一定是壞事,可能也是好事,因為能促進我們思考。不要等所謂的形勢變好,應該趕快轉變思路。

現在破內卷,也要有這種不拘一格的探索精神。

問道張瑞敏 || 大視野 - 天天要聞問道張瑞敏 || 大視野 - 天天要聞

重塑主體性:人具有一種自己創造自己的特性

問:從產品價值到生態價值,從有用之用到無用之用,從在現有約束下求解到跨出約束條件的邊界,您講的這些都很有啟發,可以說「換個思路,海闊天空」。

「人單合一」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人,讓他看到和創造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吧?

答:「人單合一」就是讓每個人都把他的潛在價值都發揮出來。而且讓他參與到生態里,而不是把他限制在科層制組織里。科層制組織下,他要對領導負責,是領導給他發工資。而在生態里,是用戶給他發工資,只要能創造出用戶價值,就可以獲得「增值分享」。

現在是萬物互聯的時代,有無限多的場景等待挖掘,有無窮的用戶體驗需要迭代,關鍵是怎麼挖掘和迭代。「人單合一,鏈群合約」找到了這條路,就是把員工變成自主人,變成創客,創客聚合成小微,不同的小微分工合作、互補共創,形成鏈群,圍繞用戶需求,創造前所未有的或未被充分滿足的價值。

通過人單合一,海爾原來的電器產品「網器化」了,電器變網器,就重組出智慧家庭、食聯網、衣聯網、血聯網、疫苗網等等。這兩年海爾大健康生態經濟中還冒出了一個「生物航空溫控鏈群」,僅用1年時間就打破了主動式溫控集裝箱長期由國際品牌壟斷的局面。

航空溫控產品用於生物醫藥、原料葯、電子元器件等溫度敏感性物資的空運,溫控效果直接關係到物資的質量安全或療效。這個鏈群,90%以上都是從外部吸引的人才,鏈群與民航協會、高校、航司、運維、供應商、用戶等生態各方密切合作,先後翻越了技術壁壘、無標可依、供應封鎖這「三座技術大山」,以及航線網、運營網、維護網這「三座市場大山」,首單業務實現了上海至法蘭克福的實單飛行。因為找到了新場景,開拓了新業務,創造了新模式,這個鏈群自身也進化成一家「為用戶提供全溫區、全場景、全流程的溫控物流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已經完成了Pre-A輪融資。

內卷的情況確實很多,但只要人類的發展不會到此為止,企業就有希望找到新空間,那樣就不卷了。所以我經常說,要靠「三自」創「三新」。「三自」就是自主人、自組織、自循環,「三新」就是新模式、新生態、新範式。「三自」「三新」也不是靜止的,而是無限循環的。

很多企業覺得找不到新出路,根本的原因在於缺少「三自」。

在工業經濟時代,人是機器上的一個齒輪。亨利·福特就說過,「我雇的不是你這個人,而是你這雙手」。在那樣的時代,人並沒有隨著物的增值而增值。

而「人單合一」首先是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業的主體,而不是被管理的客體。人單合一模式下不再有主體和客體之分。所以海爾在組織架構中將中層管理部門以及1.2萬名中層管理者「去掉」,讓他們也轉型為服務小微,不吃「皇糧」,而是從服務中找糧食,從服務對象那裡獲得糧食。這是「創造性的破壞」,也是創造性的重組,最終是為了實現創造性的進化,讓生態價值循環不息。

要實現「三自」,企業就要歸還三權,也就是將決策權、用人權、分配權等CEO獨享的權利歸還給員工。

康德在《實用人類學》中說,「人具有一種自己創造自己的特性」。人單合一就是在企業中重建人的主體性,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CEO」,發揮最大的價值。當一個人的價值最大化了,他才活成了最有尊嚴的人。

問道張瑞敏 || 大視野 - 天天要聞

從質量效益型到生態增值型

問:我和不少企業家交流時,他們也不是看不到遠方,而是在現實和遠方之間有很多鴻溝,比如增長的鴻溝,經營的鴻溝,組織的鴻溝,數字化的鴻溝,政策的鴻溝,感到很難逾越。這是為什麼?

答:我認為我們總體的企業發展目標應該改一改,過去叫質量效益型,我覺得應該改成生態增值型。

關於質量效益型的提法,當然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但不是必勝的條件。

這些年日本很多大企業都垮了,日本的質量沒得說,為什麼不行了?因為和市場脫節,沒有用戶願意選擇。比如三洋白色家電部門賣給我們,我和他們接觸發現質量沒有下降,不是質量問題。但原來是產品供不應求的時代。現在用戶需求不斷變化,他們還是一年甚至兩年才開發一款新產品,怎麼能行呢?它沒有和用戶的交互,而交互是生態的基礎。從質量效益型轉化為生態增值型,才符合物聯網時代的要求。

如果只是盯著質量,就算做到極致,可能還是做不過日本,更做不過德國,而且在中國,電商平台的產品價格低得嚇人,低到不可想像,去打價格戰,肯定是一條不歸路。那麼出路在哪裡?能不能注重生態呢?生態有無限的場景,很多還沒有人去做。哪怕做一個很小的場景,也有空間。但問題來了,企業想知道用戶的需求在哪裡,可是找不到。所以,只能是讓每個人發揮作用去找,有很強的動力去找。如果你問我具體的場景是什麼?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要讓每個人去找。

問:能不能這樣理解,質量效益型的思路還是功能主義的,是根據一套既定的標準做到極致,而生態增值型是以用戶交互為核心?

答:兩者的區別就在於,質量效益型的標準是你自己去定義,自己覺得好的不得了,但用戶就是不買賬。而生態增值型是用戶說了算。完全不一樣。

我到矽谷去,矽谷的話和日本完全不同,矽谷的觀點是,如果你推出的第一代產品不能使你感到臉紅,說明你推出得就太晚了。意思是,產品推出後可以不斷改進。而日本是產品推出時一定要無懈可擊。無懈可擊,但用戶不喜歡,這就是日本產品的問題。

過去我們講的質量其實都是狹義的質量,狹義的質量是要按照標準做到無瑕疵,但這還不夠,廣義的質量是用戶滿意,是用戶體驗,是通過交互來不斷迭代的。

問道張瑞敏 || 大視野 - 天天要聞問道張瑞敏 || 大視野 - 天天要聞

生態優於大樹,研發服務生態

問:從您提出「人單合一」模式起,我就一直在跟蹤。我也有兩點疑問。第一個是,您說人人都是CEO,但人跟人畢竟有差別。喬布斯、馬斯克的帶動性,和把權利下放之後廣大員工的創造性,能級還是不一樣的。如果只是微創新,會不會錯過重大的機會?

答:德魯克的原話是,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意思是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你的所有創新都由自己來實現,就像CEO一樣自由發展,沒有人來加以約束。而不是說人與人之間沒有區別。

「人人生而平等」,這是一個偉大的原則,不能因為有的人是大樹,有的人是小樹、灌木、小草,就不給後者平等的機會。小樹也可能長成參天大樹。而且正因為存在生物多樣性,大自然才是一個生生不息的生態系統。如果都讓大樹「說了算」,這次決策可能對,下次也可能錯。摩托羅拉諾基亞顛覆了,諾基亞又被蘋果顛覆了,蘋果未來也可能被別人顛覆。所以不能靠一個人,讓一棵大樹底下沒有任何其他生態。為什麼說「大樹不能長到天上去」?因為它必須分形,如果一直不分形,一直長,萬一轟然倒塌,就什麼都沒有了。

而如果變成一個生態,就像熱帶雨林,大樹、小草和灌木都是配合的,那就可能長出更多大樹,一起發展。

我們為什麼不創造這麼一種環境呢?我覺得企業家有一種誤區,就是自認為是天才,非「我」莫屬,只有「我」才能創造。從個人來講,可能這是他很成功的地方,但對企業是一個悲劇。到底要讓企業家成功,還是要讓企業成功?我覺得要讓企業持續不斷地成功,而不是讓企業做企業家的背景。否則是本末倒置的。

去年11月2日我在青島市的首個「企業家日」座談會上就說過:「我認為企業家精神強調的並不是企業家個人的精神,而是企業家應該創造一個環境,讓每個人都擁有企業家精神。」

還有一點,就是不要把「人單合一、鏈群合約」當成就是微創新。它的本質是通過激發人的主體性,共創一種分散式、自湧現的生態,讓生態鏈上的交互無窮進化,讓各個生態方的價值無窮循環,讓生態圈的擴展無窮裂變。

比如海爾的卡奧斯工業互聯網,今年5月28日,由它主導的「工業互聯網系統功能架構」國際標準,獲得IEC國際電工委員會)高票通過,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卡奧斯標準鏈群最初只有兩個人,他們就敢於同時布局三大國際標準,就是因為他們就像CEO一樣,在開創自己的事業。「人單合一」給了他們極大的自主性和決策權,鏈群合約機制則讓他們整合全球一流標準資源,共創共贏。

卡奧斯生態經濟中還有一個海納雲鏈群,是做數字城市服務的,他們最初也只有4個人,做了膠州灣跨海大橋的數字化方案,幫助大橋每年至少規避1337萬元的經濟損失隱患。從一座橋起步,他們現在已經用數字化方式守護著全國的9000多座橋、近7000多條道路的安全,並圍繞城市數字化治理,構建起智慧燃氣、地下管廊等18個智慧場景的賦能體系。這些以前都是沒有的,也不是領導布置他們去做的,是他們自己在這個生態中的創造。

小微一開始很小,但沿著「以增值分享驅動生態圈自裂變」的路,它的發展可能是無止境的,能成就一開始想像不到的事業。

問:我的第二個疑問是關於研發的。是「科創熱」的背景下,研發越來越重要。以小微、鏈群為主導推動創新,活力很足,但會不會缺乏對中長期整體研發的投入?

答:研發確實非常重要,但也必須有清晰的思路,並不是說研發投入越大就越好。海爾的研發在全球都有布局,海爾牽頭打造了行業唯一的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但我也跟國創中心討論,不能簡單地把搞幾納米的晶元作為工作目標。就算你擁有最高水平的晶元,是不是一定能贏得用戶呢?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特斯拉在晶元荒的時候,馬斯克也吐槽晶元短缺,但他並不擔心被「卡脖子」,因為特斯拉有強大的軟體開發能力。軟體開發團隊通過重寫電動汽車的部分軟體,以支持替代晶元,幫助度過晶元短缺的困擾。一般車企的電子電器架構,是基於電子控制單元(ECU)的分散式結構,要用更多的晶元,而特斯拉的電子電器架構是高度集成的,它用軟體對晶元進行控制,讓電子架構更簡化、更集中,晶元用量也更少。據說別人用5個晶元實現的功能,特斯拉用1個就行了。

我對我們的國創中心說,高端晶元很重要,但方嚮應該是以軟體為主,開發出場景晶元。原來冰箱、洗衣機、空調都有晶元,隨著智慧互連,能不能從連接的角度通盤考慮,不再用那麼多的晶元。重心是在這裡,而不是有多麼高端,要搞到幾納米。

很多企業對我說,我們下了血本搞研發,招了院士搞研發,怎麼不見效?其實我們自己也投入了很多,但就像軍隊打仗,光是研製先進武器是不夠的,首先還是戰略要對頭。

問道張瑞敏 || 大視野 - 天天要聞

走向世界的「人單合一」

對張瑞敏來說,最近有一件令他頗為欣慰的事情,就是GEA(通用電氣家電)在過去連續5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又逆勢增長,成為美國第一大家電公司。

2016年海爾收購了GEA,第一次見面會上,有GEA高管問張瑞敏:「你打算怎麼領導我們?」他回答:「我不是你的領導,我們共同的領導是用戶。」

2017年,GEA從傳統的線性組織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的小微組織,激勵機制也轉變為用戶付薪、超利分享。幾年下來,鏈群的自驅升級越來越多。

今年初,原材料通脹、零部件短缺、物流衝擊等負面影響不斷,過去GEA的做法是進行通盤分析後,通知股東「年度目標需要調整」,競爭對手也都是這麼做的。但今年GEA沒有這麼做,而是自發成立了4個跨部門、全流程的鏈群作戰室,分別負責收入提升、產品溢價、原材料降本和運營降本。鏈群成員每天早晨7:30日清,全流程協同,共同抵禦風險。

從1月到6月,4個鏈群將GEA的發貨額提升了上千萬美金,原材料降本數千萬美金,提價貢獻過億美金,運營效率達到歷史最高。

GEA的逆勢增長表明,「人單合一」在這片有著悠久歷史、產生過傑克·韋爾奇這樣的傳奇領袖的商業土壤里,開出了更美的花,結下了更豐的果。

人類的共同價值是相通的。只是看誰讓它高高飄揚。

這一次見到張瑞敏,感到他比一年前的狀態更好了。他博覽群書,旁徵博引,很多話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裡也和正在內卷中尋求出路的廣大企業分享——

員工不應該感覺組織很大,自己很渺小,組織有存在,自己沒存在。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創造「人單合一」的理由。因為每個員工都應該是自己的主人。

「將人類束縛在地球上,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人類缺少創造力。」

「出路絕了,卻非絕無出路。」

「人是目的,而非工具。」

「每個人都是一個太陽,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他釋放光芒。」

問道張瑞敏 || 大視野 - 天天要聞

「圖片 | 視覺中國

問道張瑞敏 || 大視野 - 天天要聞問道張瑞敏 || 大視野 - 天天要聞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太火爆!茅台公告:股東大會換場地 - 天天要聞

太火爆!茅台公告:股東大會換場地

【來源:上海證券報】貴州茅台5月14日晚間公告,因登記參會人數超過原定會議召開地點會場容量,計劃調整公司2024年度股東大會現場會議召開地點,調整後的會議召開地點為茅台鎮茅台會議中心。公告顯示,除上述會議召開地點變更外,其他通知事項不變。
一季度業績失守,股價大跌超8%,全球箱包龍頭新秀麗為何「賣不動」了? - 天天要聞

一季度業績失守,股價大跌超8%,全球箱包龍頭新秀麗為何「賣不動」了?

每經記者:舒冬妮 丁舟洋 每經編輯:張海妮當《007之黑日危機》中詹姆斯·邦德拿著Samsonite(新秀麗)手提箱初露鋒芒,當《來自星星的你》中各款新秀麗背包高頻出鏡,箱包上凸顯的是無聲的品牌宣言。從流行影視劇到現實生活,那些年,機場貴賓廳的皮質沙發上,新秀麗旅行箱包穩居「C位」。圖片來源:新秀麗官方微博但2025...
直面亞太API安全「暗戰」,企業如何尋求破局之路? - 天天要聞

直面亞太API安全「暗戰」,企業如何尋求破局之路?

【ZOL中關村在線原創專訪】在當今數字化浪潮中,應用程序編程介面(API)作為連接不同應用程序、系統和服務的橋樑,已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要素。然而,隨著API的廣泛應用,針對API的攻擊也日益頻繁、複雜且規模龐大,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安全挑戰。Akamai的研究顯示,從2023年1月到2024年6月期間,亞太地區總計記錄到了...
M2大幅回升,社融增速加快!重磅金融數據有何看點? - 天天要聞

M2大幅回升,社融增速加快!重磅金融數據有何看點?

文/夏賓中國4月份的金融總量保持合理增長,有力支持實體經濟。據中國央行剛剛公布的最新金融數據,廣義貨幣(M2)增速大幅回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繼續加快,信貸增速保持較高水平,融資成本繼續往下走。M2增長明顯提速4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25.17萬億元,同比增長8.0%,比上月末高1.0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
「公司不賣了,我們要去排IPO」 - 天天要聞

「公司不賣了,我們要去排IPO」

2025年上半年,一級市場投融資領域迎來了顯著的復甦與變革。隨著IPO市場的回暖,投資機構的退出信心得到極大提振,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Choice數據顯示,A股市場年內共有17家企業首發上會,且全部通過審核,過會率高達100%。
*黃金未來還有上漲的機會嗎?數據與趨勢深度解析 - 天天要聞

*黃金未來還有上漲的機會嗎?數據與趨勢深度解析

**黃金未來還有上漲的機會嗎?黃金作為全球公認的「避險之王」,其價格波動始終牽動投資者神經。2023年,國際金價一度突破2000美元/盎司,創下歷史新高,隨後進入震蕩調整。展望未來,黃金能否延續上漲趨勢?本文結合宏觀經濟、市場供需與技術面數
說好的衰退呢?美股的突然反彈讓基金經理們措手不及 - 天天要聞

說好的衰退呢?美股的突然反彈讓基金經理們措手不及

本周,中美關稅暫緩的消息引發美國資產狂歡,導致押注美國經濟衰退的投資者損失慘重,大量機構被迫平倉空頭頭寸,進一步推動美股和美元劇烈反彈。此前,央視新聞報道稱,商務部表示,美方取消共計91%加征關稅,中方相應取消91%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對等關稅」,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反制關稅。這一消息點燃市場情緒...
今年前4個月上海對拉美國家進出口總值增長2% - 天天要聞

今年前4個月上海對拉美國家進出口總值增長2%

記者今天從上海海關獲悉,今年前4個月,上海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簡稱拉美)國家進出口總值達90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自去年12月開通以來,中拉陸海新通道「錢凱-上海」海運航線貨運量、進出口值穩定增長。作為中拉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該航線今年前4個月累計開行班輪48航次,上海海關累計監管進出口貨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