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應對通貨膨脹最具有保值性的商品,或許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黃金,不可否認的是,從古至今黃金的價值都是比較高的,並且也是實實在在的硬通貨。尤其是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來說,黃金除了最基本的保值功能之外,還具有一些特殊的情節。比如說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中,黃金具有驅邪避災的意義,當家裡有孩子出生的時候,長輩也會打造一把金鎖送給孩子。
近兩年來由於受到疫情的次生影響,全球經濟都面臨下行,社會的物價不斷攀升,人們的收入卻有所減少。這樣的局面,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理財的重要性,而人們出於對黃金保值功能的信賴,也會把一部分錢用於購買黃金。
人們購買黃金的初衷肯定是希望黃金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上,能夠得到保值乃至升值的,然而,現實情況可能就會不盡人意。
比如說根據一位網友的表示,他之前花了100萬買了金條用於儲存,而根據目前的黃金市場價來看,這筆金條的價值已經上漲到了150萬,只不過他在把這筆金條拿到銀行兌換的時候,卻遭到了拒絕,而把這筆金錢拿到金店去出售的時候,對方也只給出了50萬的價格。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呢?
不可否認的是,自進入2022年以來,各種各樣的商品的價格都呈現出不斷上漲的趨勢,而黃金的價格也得到了增值。只不過在黃金市場中,其價格也並不是能夠得到絕對保持的,近段時間以來,很多地區的黃金價格就不斷下跌,一些人看著這樣的趨勢,想要把手中的黃金出手也是情有可原的。而在此過程中,銀行以及金店無疑是兌換黃金的目標。
網友在2018年的時候購入了100萬的金條,在現在黃金價格相對上漲的情況下,網友所做的這一次投資無疑非常的成功,至少可以獲得50萬的利潤。只不過就實際情況而言,銀行卻並不想要收取這些金條,金店也只給出了90萬的價格,相當於黃金的價值在不斷地縮水。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銀行拒收這批黃金呢?金店為什麼在回收黃金的時候為什麼會不斷地壓價?
首先,從銀行的角度來看,銀行確實所以回收黃金,但並不是無條件地回收黃金。一般來說,銀行在回收黃金的時候,十分看重這批黃金原來的出售地,也就是說如果不是自家銀行出售的黃金,該銀行可能就不太願意回收。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每家銀行對黃金含量的規定是具有差異性的,而且誰也不能保證他地方所售賣的黃金就是保真的,所以銀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就乾脆拒收黃金。
不僅如此,對於銀行來說,銀行在回收黃金的時候需要對這些黃金進行相關的鑒定才能夠回收,但這筆鑒定費用是需要黃金的購買者自己出的。只不過黃金的購買者一般不願意出這筆費用,而銀行自然也不可能當冤大頭來承擔這筆費用,所以就可能會拒絕黃金購買者出售黃金的意願。
更重要的是,銀行在回收黃金產品的過程中,對於收藏類的金條是不會回收的,這類收藏意義的金條可能就類似於紀念幣,是在一定的特殊階段所發行出來的金條,但銀行一般不會回收這樣的金條。而且黃金購買者想要在銀行兌換黃金的話,也需要出具相關的憑證,如果黃金購買者沒有這些必要的證件的話,那麼銀行也不會回收這些黃金。
其次,從金店的角度來說。一方面,金店在運營的過程中需要承擔很多的成本,比如說人工費用,水電費用等,而這些成本其實最終是由消費者來買單的,所以金店不可能以過高的成本來回收黃金,反而是通過壓價的方式降低回收黃金的成本,從而增加自己的盈利。
另一方面,金店的主要業務可能是黃金飾品的售賣,當黃金購買者想要金條出售給金店的時候,金店也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工以及製造成本,將這批金條打造成為黃金飾品,進行再次出售。
而在此過程中,成本是要算在消費者頭上的,黃金打磨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定的耗損,這些耗損也是需要消費者來承擔的。這樣一來,金店回收金條的時候,所給出的回收價格就會比較低。
除此之外,國際金價和國內的黃金價格之間具有一定的滯後性。也就是說當國際上的黃金價格上漲的時候,國內金店所接受到的黃金價格,在短時間內可能並不會與國際黃金價格的波動相符。
一般來說,在國際金價上漲一個月之後,國內的黃金店鋪才有可能接收到黃金上漲的消息,從而提高黃金價格的回收成本。正是因為這種滯後性的存在,所以金店在一定程度上並不能按照國際金價的標準進行金條的回收。
結語:
從總體上來說,黃金的保值屬性確實是不可否認的,也是現代社會人們投資及應對通貨膨脹的友好對象。只不過人們在購買黃金的過程中,一定要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並且保存好相關的票據,以便在二次出售黃金的時候能夠更加的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