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GDP總量是否被高估了

2022年10月07日16:36:38 財經 1590

長期以來我國的互聯網上就流傳著美國的GDP總量被高估的說法。可這種說法在我國卻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有人說美國GDP中虛擬經濟成分佔比太大,所以美國的GDP沒咱們那麼實在;也有人說不管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確實支撐了美國人在享受相對優越的物質生活的同時還有能力發展軍事維持霸權,那麼又有什麼理由不把這些虛擬經濟成分計入到GDP中呢?這裡首先需要解釋一下GDP這個概念是什麼意思。

美國GDP總量是否被高估了 - 天天要聞

GDP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縮寫,翻譯成中文就是是國內(地區)生產總值。這個經濟指標是由美籍俄裔經濟學家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於1937年在《國民收入和資本構成》一書中提出的。1944年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決定把GDP作為衡量一國經濟總量的主要工具。從此GDP開始成為衡量一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指標,直到上世紀50年代後這一指標才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採用。

美國GDP總量是否被高估了 - 天天要聞

由此可見GDP這個概念本身就是美國發明創造出來的。美國GDP有沒有被高估只有美國統計局才會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GDP不可能有100%的精準計算。事實上世界各國計算GDP總量的方法並不一樣。我國目前所使用的生產法是分別計算各國民經濟部門的產出總額後對應扣除各部門的中間消耗。這種演算法的優點是避免了重複計算、無用計算,缺點是忽視了醫療、教育、金融等非生產性服務業的產值。

美國GDP總量是否被高估了 - 天天要聞

事實上我國在統計GDP時地攤、個體戶私下的小規模交易根本就沒計入其中。美國核算GDP採用的是支出法:整個社會購買最終產品的總支出=(個人消費+個人國內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總值)-(進口產品總值+勞務)。這種演算法的優點在於可以更精確地統計個體服務業產值,但缺點是對虛擬經濟成分重複計算。可能有人會先入為主覺得我們的計算方法是正確的,所以美國的GDP就是在大量重複計算後被嚴重高估了。

美國GDP總量是否被高估了 - 天天要聞

其實可以換個角度思考一下:有沒有可能不是美國的GDP被高估了,而是我們的GDP被低估了呢?其實GDP的計算方法不過是一種數字遊戲而已。全世界沒任何一個國家的GDP能保證絕對100%準確。總會有一些部分沒統計到的,也可能會有重複計算的。在中國年度營業收入500萬以下的小微企業是免稅的,但在美國無論賺多賺少只要你有經營業務活動有流水就得繳稅。這意味著美國的各行各業都是在貢獻GDP的。

美國GDP總量是否被高估了 - 天天要聞

可在中國個體戶、小微公司、農民、自由職業者這些行業所創造的利潤是不納入GDP統計中的。更何況中、美兩國的法律差異還造成某些中國的違法行業在美國是可以合法經營的: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有合法經營的賭場,而美國的內華達州則允許色情業合法經營。換句話說美國可以把博彩業、色情業的收入也計入GDP。可賭博、色情活動在中國是違法的。國家對這些行為是重拳打擊的,所以又怎麼可能把這些行業的收入計入GDP呢?

美國GDP總量是否被高估了 - 天天要聞

美國的醫院、學校有很多是私立的,所以醫療、教育在美國成了一種產業。美國的GDP中教育業就佔了15%左右,可中國卻沒聽說把小學、中學、大學、幼兒園納入GDP統計。在美國無論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還是租住別人的房子都會折算出一部分租金。如果你是住自己的房子就相當於是住在你自己租給自己的房子內,只不過是你自己給自己付租金。這部分租金也會納入GDP的統計當中。可在中國房屋租賃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納入GDP統計的。

美國GDP總量是否被高估了 - 天天要聞

像這樣一些計算方法上的差異當然會導致中、美兩國的GDP數據出現較大差距。這是否能證明美國GDP被高估了呢?這其實不過是我們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先入為主的想法。中、美兩國的社會環境不同、法律制度不同。這導致兩國在GDP的統計上連口徑都不一樣。不同口徑如何直接進行量化比較呢?如果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很可能會覺得中國的GDP被嚴重低估。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的確是事實。

美國GDP總量是否被高估了 - 天天要聞

美國人的社會文化性格是比較張揚的,而我們中國人則是比較含蓄低調的。這種民族性格上的差異反映到GDP的統計上就是:中國寧願少算也不願多算,美國寧願高估也不願低估。嚴格意義上無論中國還是美國的GDP統計數據都並非百分百準確:中國存在大量沒納入統計的部分,而美國則有不少重複計算的部分。雖說美國的GDP數據中有不少重複計算的部分,但美國其實和我國一樣也有難以納入統計的部分。

美國GDP總量是否被高估了 - 天天要聞

目前美國把低端的製造業都外包到發展中國家,只把高端核心技術產業留在本國做。像蘋果這些跨國企業創造的產值都計算到加工國家的GDP中了。雖說產值計算到加工國家的GDP中了,可實際上利潤的大頭還是被蘋果公司賺了。此外韓國的三星、中國台灣的台積電這些公司中美資都是大股東,可這些企業的產值也是不算入美國GDP的。還有一些美國企業為了避稅在外國註冊。這些美國公司賺了錢財也是不算美國的GDP。

美國GDP總量是否被高估了 - 天天要聞

美國的GDP數據中確實有相當一部分重複計算,但美國海外跨國公司的利潤則有相當一部分沒計入美國GDP,所以美國的GDP到底是被高估還是低估了還真不好說。只能說GDP數據本身就是估算出來的。估算的數據當然不可能百分百準確,而且這種估算在相當程度上是一種可操作的數字遊戲。比如雞蛋本來賣一塊一個。如果把雞蛋價格基準線提高到3塊一個是不是GDP就出來了?

美國GDP總量是否被高估了 - 天天要聞

玩這種遊戲最順手的其實是印度:印度直接把貧民窟的塑料棚屋也算作是房地產業、個體攤販的收入也算作服務業收入、股市上漲也算作GDP。其實這種炒作GDP紙面數據的做法除了滿足虛榮心之外沒任何實際意義。既然GDP數據是可以人為操縱的,那麼能準確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嗎?事實上GDP總量數據更多只能作為一國經濟體量的參考指標。GDP數據是可以認為操縱,但如果太過離譜還是會穿幫的。

美國GDP總量是否被高估了 - 天天要聞

如果誰核算出尼泊爾的GDP大於中、美兩國是個人都知道是假的。GDP總量數據雖說能對一個國家的經濟體量起到一定參考作用,但並不能完全準確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經濟質量。經濟體量大不代表經濟質量就好。印度的經濟體量可比新加坡大多了,可不會有人認為印度經濟質量比新加坡好。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質量其實比用GDP總量數據更靠譜。

美國GDP總量是否被高估了 - 天天要聞

經濟體量大不代表人民生活富裕,也同樣不能代表國家實力強。看一個國家的實力強不強與其看可以人為操縱的GDP數據倒不如看這個國家的黃金儲備、外匯儲備、石油儲備、糧食產量、鋼鐵產量、軍火產量這些具體的硬指標。2020年的全國兩會上就已明確不再以GDP增長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硬性指標了。這表明我國正在破除過去對GDP盲目迷信的觀念。未來我們應當使用更為科學的指標來衡量經濟社會發展。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QFII大舉加倉 - 天天要聞

QFII大舉加倉

【導讀】2025年一季度末QFII持倉動向曝光 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君 隨著2025年一季報的披露,QFII在A股市場的最新投資動向浮出水面。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69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出現QFII的身影,共持有80.63億股,期末持有總市值達到1172.13億元,較去年末增長3.15%。 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一季...
...困於演算法「越跑越虧」!里程費跌破1元、抽成提高……平台與司機... - 天天要聞

...困於演算法「越跑越虧」!里程費跌破1元、抽成提高……平台與司機...

「完成2000單獎勵0.01元」,近日某網約車平台這一讓人匪夷所思的「獎勵新規」,在網約車司機圈裡炸開了鍋。司機們紛紛吐槽,這是變相侮辱。這0.01元的「天價獎勵」,也打破了網約車上線十餘年的最低紀錄。日前,青島市公布2025年一季度青島市網約車行業運營動態,日均完成5單以下的車輛22264輛,佔比達36.73%,也揭示了當下...
小縣大城的四個典型案例 | 《財經》書摘 - 天天要聞

小縣大城的四個典型案例 | 《財經》書摘

《小縣大城》周立 羅建章 著中信出版集團2025年3月文|周立 羅建章在城鎮化的歷史長河裡,小縣大城如同一顆遺珠,雖小卻蘊含著無盡的生機與活力。它的前世或許是默默無聞的小縣城,深藏在群山之間,被時間遺忘,被世人忽視。然而,隨著縣域經濟的崛起,一場悄然的變革開始在這裡展開。曾經的小縣城因為人口的集聚和產業的崛...
泛林 2025 年 3 月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24.4%,中國大陸貢獻 31% - 天天要聞

泛林 2025 年 3 月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24.4%,中國大陸貢獻 31%

IT之家 5 月 3 日消息,全球四大半導體設備企業之一的泛林集團 Lam Research 當地時間 4 月 23 日公布了其截至今年 3 月 30 日的 2025 年 3 月季度財務數據。在該季度中,泛林實現 47 億 2017.5 萬美元(IT之家註:現匯率約合 342 億元人民幣)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24.4%,環比增長 7.9%;其 GAAP 毛利
市場驅動的系統改造:丹麥零棄風經驗研究 - 天天要聞

市場驅動的系統改造:丹麥零棄風經驗研究

【編者按】在當今地緣政治風險加劇、能源安全受到嚴重影響的背景下,全球各國將怎樣共同應對能源和環境危機,進行碳減排?《財經》雜誌從2015年起連載的專欄「能源列國志」跟蹤了各國的能源轉型進程。
中國人壽通過議案,險資有望加入「南向通」 - 天天要聞

中國人壽通過議案,險資有望加入「南向通」

4月29日,中國人壽發布公告,該公司第八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多項議案,其中包括《關於開展「南向通」債券及香港互認基金投資的議案》。所謂「南向通」,指允許內地機構投資者通過內地與香港基礎服務機構連接,投資於香港債券市場的機制安排,於2021年9月24日上線。繼2017年「北向通」推出運行後,「南向通」標誌著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