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對於炒股應不應該看書,我的看法是應該看一點書,可以看一點書。
針對這個問題,我相信有著兩種截然對立的觀點:
一些人說,我們可以看書,系統的學習理論知識,站在居然的肩膀上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快速明悟一些道理。
還有一些人說炒股就應該真刀實槍地干,看書沒用,能賺錢的方法他告訴你?他自己不偷著賺錢了?他寫書就是因為他自己沒本事賺錢,才寫書的,你去看他的書,你照樣是虧錢。
針對第二種觀點我是持有反對態度的,我之前一篇文章中寫過一個「老葛」的人物,他就是第二種觀點的堅定踐行者,從不看書,也認為看書一點用沒用,認為寫書的都是炒股賺不到錢的人才去寫書的。
老葛一向目空一切,對於系統的理論知識從來不學習,也看不上這些理論,認為股票就應該實戰,所以就是一直不斷地「實戰」,結果就是去年春節過後就欠著高利貸300萬,後面又去玩期貨了。
他的性格使然,這樣我看到了他最終的結局,即使現在還沒發生。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觀點,能夠寫出一本股票書的,本身就代表他在這個領域有著不低的成就,而我們大多數股民其實都是遠遠達不到「寫書」的這個層面的,這個時候你去虛心學習學習他的理論 ,為什麼就不行呢?
老鄧看不看書,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很願意聆聽別人的意見,其實這和看書是一個道理。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每個人都有大家值得學習的地方,你在學習他的優點,摒棄他的缺點過程中,你就已經進步很大了。
就連從古至今被禁的《金瓶梅》,現代學者都發現了此書的文學藝術價值達到了很高的一個層面。
接著回答第二個問題:應該怎樣看書?
這個問題我也說說自己的見解吧,我呢讀了很多年的書,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再從高中到大學,再從大學到研究生。
我讀了很多年的書,對於讀書我也有一點自己的心得,尤其是對於這種炒股之類存在這大量主觀意見的書籍。
他與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矩陣論等等絕對客觀的書籍不一樣,我們不能把他們當成聖經一般地去閱讀。
讀炒股書,我建議帶著一種辯證性的思維去讀,不要認為他是絕對正確的,帶著自己理解去讀,就像是跟一個老股民面對面的交流一樣,與作者的某些觀點達成共鳴。
還有讀股票書的時候,一定要「操作」,就是股票中舉出的大量實例,我們最好在軟體上給他找出來,然後找到對應的時間段,在從量價以及其他角度進行分析,與作者共鳴。
或者,根據這個理論,去最近的股票中找找,能不能找到相似形態的股票;又或者將這個方法自己進行拓展,舉一反三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品格。
就像是保利聯合和英聯股份的關係,你能夠舉一反三么?
圖1:保利聯合縮量之後放倍量陽線跟進
圖2:英聯股份縮量之後放倍量跟進
雖然英聯股份最終沒有走出高度,也許是9月底大盤太熊,大資金力有不逮所致。
不過你在與英聯股份圖中倍量小陽線(長上影線)跟進最後不也有20個點左右啊。
收集牛股底部形態,然後舉一反三的能力很重要!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
掙錢不易,理智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