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龍頭雙雙大手筆擴產
近日,寧德時代公告稱,將建設河南洛陽電池生產基地,投資額不超過140億元,資金來源為公司自籌,項目建設期預計自開工建設起不超過36個月。寧德時代表示,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未來幾年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出貨量將邁入「TWh」時代。為抓住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滿足公司未來業務發展和市場拓展的需要,確保客戶訂單及時履約交付,公司擬相應進行產能建設,進一步完善生產基地布局。
百億擴產背後有賴於寧德時代業績井噴作為打底。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實現營業收入1129.71億元,同比增長156.32%;歸母凈利潤81.68億元,同比增長82.17%。
同樣就在前一天,動力電池龍頭億緯鋰能一口氣官宣多項投資計劃。一是在瀋陽經開區管委會範圍內投資建設「億緯鋰能儲能與動力電池項目」,項目規劃產能40GWh,預計總投資100億元;二是向子公司貝特瑞增資8.84億元,建設年產十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產能;三是以8.00億元收購山東瑞福鋰業有限公司20%股權,轉讓完成後,億緯鋰能將成為瑞福鋰業第三大股東。
對於瀋陽投建項目,億緯鋰能在公告中表示,合作有利於各方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和優勢,更好地抓住動力儲能電池的市場機遇,進一步擴大產能規模,優化公司產業結構,推動公司在鋰離子動力電池市場的發展,提升公司在新能源行業的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
分析師普遍看好新能源產業鏈
在政策利好及業績支撐雙重催化下,分析師普遍看好新能源車產業鏈,並且認為從絕對收益角度來看,當下點位可以對新能源板塊進行配置。
長江證券電新首席馬軍分析指出,新能源板塊的近期調整主要是過去三年漲幅較高所致,而且機構持倉比例到了一定位置,進而導致交易擁擠。但實際上,整個板塊的估值一直在下降,以鋰電池為代表的細分板塊已經回到了近三年的估值低位。
展望後市,新能源板塊有兩個比較明顯的投資機會,一方面在傳統的電動化上,電池產業鏈還會保持快速增長,這其中磷酸鐵錳鋰電池、麒麟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技術的應用也會帶來結構性、更突出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在電動化發展成熟之後,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明顯提速,單車的智能化投資也在不斷提升,滲透率也會快速增長。
馬軍同時提到,新能源板塊此前大幅上漲 更多是業績超預期帶來的,在目前的估值下,它和普通的製造業相比已不存在任何溢價,但整體又呈現出較高業績增速。因此,新能源板塊具備非常強的安全邊際,股價繼續向下的空間較為有限,只是當下時點需要一些額外的新增催化來帶動。從絕對收益角度來看,當下點位可以對電動車板塊進行配置。
東吳證券電新首席曾朵紅指出,新能源汽車板塊自7月中旬起有一定程度的回調,主要系俄烏衝突影響了歐洲供需,導致歐洲銷量增速承壓,且國內電動車滲透率快速提升至近30%,在滲透率較高的情況下,擔心國內需求高增的持續性。我國電動車產業鏈具備全球競爭力,且電動車板塊為為數不多的兼具高增長和高確定性的成長板塊,依然看好電動車板塊的投資機會。
安信證券電新首席胡洋也堅定看好新能車產業鏈,原因有三:一是目前龍頭企業明年估值僅有20-25倍,其他公司僅有15-20倍,新能車產業保持高景氣+儲能市場已然爆發,鋰電行業將維持30-40%複合增速,目前在底部位置;二是全球新能源滲透率仍在低位,僅為10%-15%,隨各家車企不斷推出新能源車型,又能不斷拓展新需求;三是當行業發展到一定規模,行業的競爭會有邊際加劇,但龍頭企業擁有一定的產業鏈地位,不用擔憂競爭的過度廝殺,單位盈利會維持在合理水平。
中金電新首席曾韜同樣認為,新能源車行業高景氣度仍在持續,一方面,中、歐滲透率不足30%,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政策補貼、優質車型供給有望持續驅動需求增長;另一方面,美國市場滲透率不足8%,IRA政策將擴大補貼車型範圍,疊加供給側電動化加速,美國市場將迎快速增長拐點。預計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或達到1000萬輛、同比增長40-50%;帶動中游產業鏈持續放量。此外,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有望超550GWh、同增約54%,對應四大材料環節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需求同比增長54.6%/52.1%/52.7%/52.7%。新能源龍頭雙雙大手筆擴產
近日,寧德時代公告稱,將建設河南洛陽電池生產基地,投資額不超過140億元,資金來源為公司自籌,項目建設期預計自開工建設起不超過36個月。寧德時代表示,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未來幾年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出貨量將邁入「TWh」時代。為抓住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滿足公司未來業務發展和市場拓展的需要,確保客戶訂單及時履約交付,公司擬相應進行產能建設,進一步完善生產基地布局。
百億擴產背後有賴於寧德時代業績井噴作為打底。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實現營業收入1129.71億元,同比增長156.32%;歸母凈利潤81.68億元,同比增長82.17%。
同樣就在前一天,動力電池龍頭億緯鋰能一口氣官宣多項投資計劃。一是在瀋陽經開區管委會範圍內投資建設「億緯鋰能儲能與動力電池項目」,項目規劃產能40GWh,預計總投資100億元;二是向子公司貝特瑞增資8.84億元,建設年產十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產能;三是以8.00億元收購山東瑞福鋰業有限公司20%股權,轉讓完成後,億緯鋰能將成為瑞福鋰業第三大股東。
對於瀋陽投建項目,億緯鋰能在公告中表示,合作有利於各方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和優勢,更好地抓住動力儲能電池的市場機遇,進一步擴大產能規模,優化公司產業結構,推動公司在鋰離子動力電池市場的發展,提升公司在新能源行業的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
分析師普遍看好新能源產業鏈
在政策利好及業績支撐雙重催化下,分析師普遍看好新能源車產業鏈,並且認為從絕對收益角度來看,當下點位可以對新能源板塊進行配置。
長江證券電新首席馬軍分析指出,新能源板塊的近期調整主要是過去三年漲幅較高所致,而且機構持倉比例到了一定位置,進而導致交易擁擠。但實際上,整個板塊的估值一直在下降,以鋰電池為代表的細分板塊已經回到了近三年的估值低位。
展望後市,新能源板塊有兩個比較明顯的投資機會,一方面在傳統的電動化上,電池產業鏈還會保持快速增長,這其中磷酸鐵錳鋰電池、麒麟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技術的應用也會帶來結構性、更突出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在電動化發展成熟之後,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明顯提速,單車的智能化投資也在不斷提升,滲透率也會快速增長。
馬軍同時提到,新能源板塊此前大幅上漲 更多是業績超預期帶來的,在目前的估值下,它和普通的製造業相比已不存在任何溢價,但整體又呈現出較高業績增速。因此,新能源板塊具備非常強的安全邊際,股價繼續向下的空間較為有限,只是當下時點需要一些額外的新增催化來帶動。從絕對收益角度來看,當下點位可以對電動車板塊進行配置。
東吳證券電新首席曾朵紅指出,新能源汽車板塊自7月中旬起有一定程度的回調,主要系俄烏衝突影響了歐洲供需,導致歐洲銷量增速承壓,且國內電動車滲透率快速提升至近30%,在滲透率較高的情況下,擔心國內需求高增的持續性。我國電動車產業鏈具備全球競爭力,且電動車板塊為為數不多的兼具高增長和高確定性的成長板塊,依然看好電動車板塊的投資機會。
安信證券電新首席胡洋也堅定看好新能車產業鏈,原因有三:一是目前龍頭企業明年估值僅有20-25倍,其他公司僅有15-20倍,新能車產業保持高景氣+儲能市場已然爆發,鋰電行業將維持30-40%複合增速,目前在底部位置;二是全球新能源滲透率仍在低位,僅為10%-15%,隨各家車企不斷推出新能源車型,又能不斷拓展新需求;三是當行業發展到一定規模,行業的競爭會有邊際加劇,但龍頭企業擁有一定的產業鏈地位,不用擔憂競爭的過度廝殺,單位盈利會維持在合理水平。
中金電新首席曾韜同樣認為,新能源車行業高景氣度仍在持續,一方面,中、歐滲透率不足30%,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政策補貼、優質車型供給有望持續驅動需求增長;另一方面,美國市場滲透率不足8%,IRA政策將擴大補貼車型範圍,疊加供給側電動化加速,美國市場將迎快速增長拐點。預計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或達到1000萬輛、同比增長40-50%;帶動中游產業鏈持續放量。此外,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有望超550GWh、同增約54%,對應四大材料環節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需求同比增長54.6%/52.1%/52.7%/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