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相依,碧波長流
作為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的清遠
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綠色鋪就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一幅山青水綠、江山如畫的畫卷
在清遠大地徐徐展開

遊人坐船暢遊北江。(清遠日報簽約攝影師 李文勇 攝)

數 讀
清遠綠色發展成績單
1.全省第一
2021年,清遠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22,綜合指數改善率全省排名第一。六項污染物年均濃度均達國家二級標準,與去年同期相比,PM2.5、PM10、NO2三項指標下降幅度均居全省首位。
2.全省第六
2021年,7個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11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及19個水功能區代表斷面全部達標,水質綜合指數為3.4244,全省排名第6名。
3.10.57%
到「十三五」結束,清遠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0.57%。
4.169條生產線
全市34家陶瓷企業169條生產線,已完成改造生產線151條,其餘18條已拆除或永久性停產。
5.2800餘名林長
2021年12月底,清遠開始全面推行林長制,全市市、縣、鎮、村四級2800餘名林長正式上崗。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2021年下半年,清遠市政府印發《清遠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全市生態環境進行分區管控,按優先保護、重點管控、一般管控三大類共劃分為200個環境管控單元,給區域開發劃定「紅線」。
所謂「三線一單」,指的是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根據《方案》,清遠將從區域布局、能源資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環境風險防控四個維度提出管控要求,對國省控斷面、臭氧污染、碳達峰和土壤環境提出2025年目標要求及2035年遠景目標。
「三線一單」是近年來清遠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推出的措施之一。以「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為主線,貫穿清遠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過程,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環境優美的飛來湖濕地公園。(清遠日報記者 邱煒民 攝)
清遠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通過了《清遠市環境保護考核辦法》,將環保考核作為落實和推進「一崗雙責」的有力抓手,並在廣東省各地級市中率先引入第三方考核新機制,根據不同主體功能區、不同地區工作實際,實施差異化考核。
2021年12月底,清遠開始全面推行林長制,全市市、縣、鎮、村四級2800餘名林長正式上崗。清遠印發的《清遠市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方案》,最大特色在於構建以村級林長、基層執法員(鄉鎮綜合執法員+警員)、基層監管員和護林員為主體的「一長三員」森林資源源頭管護機制,將責任明確到每個山頭地塊。
清遠自2017年起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意味著在清遠,每一條河,每一個湖,每一片山,都有了自己專屬的守護人,共同參與到這項維護清遠永續發展的任務中。
打破部門之間壁壘共同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7月初,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21個地級市空氣質量排名,清遠位居全省第15位,創下近年來全省排位新高。
「十三五」期間,按照廣東省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的安排,清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採取斷然之策、非常之舉推進污染防治攻堅,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清遠市大氣環境質量逐年改善,到2020年底,PM2.5濃度下降為28微克/立方米,完成廣東省下達的任務。今年6月份,PM2.5濃度進一步下降為24微克/立方米。
在2016年成立清遠市環境保護委員會的基礎上,清遠堅持從完善體制機制出發,在全省創新實施空氣質量國控站點「站長制」,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總站長,4個國控站點所在地的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任分站長,高位推動、統籌協調轄區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同時,為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八大重點工作任務的推進,自2021年年中起,清遠還創新推行「三個一」工作機制,即「一個領域,一個分管領導,一個牽頭部門」。如施工工地大氣污染防治,就由市委常委、副市長嚴志明包干,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治理,移動源污染防治,就由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雷虎包干,市公安局牽頭治理。
「推行這樣一套體制機制後,一個明顯的感受是各職能部門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大氣污染成因涉及到規劃、產業布局、生產生活方式等多個方面,還有自然環境條件的變化,比如氣象條件,這就決定了『藍天保衛戰』不可能是生態環境部門一家的事,事關多個部門的職責。只有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共同治理,才能履行好保護大氣環境的政府職責。」清遠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羅煒煒表示。
水環境質量同樣持續改善,清遠全市國考、省考斷面地表水達到Ⅲ類或優於Ⅲ類斷面比例為由2015年的69.2%提高到2020年的86.7%,大燕河水車頭、漫水河三青大橋、黃坎橋、滃江大站斷面水質持續改善,其餘11個斷面水質穩定達標;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形成了具有清遠特色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模式,入選成為第二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嚴格土壤污染防控,「十三五」期間,清遠全面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完成647個地塊的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信息採集,完成轄區內52個地塊土壤初步採樣調查工作,基本完成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詳細調查工作;實施農用地分級分類管理,嚴格落實農用土壤監管措施;逐步開展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修複試點。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重新調整禁養區,並完成禁養區「一張圖」的制定工作。
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共贏

連南油嶺新村美如畫。(資料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清遠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下好生態環境保護「先手棋」。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的「清遠模式」,在全省推動構建與「一核一帶一區」相適應的生態環境保護格局中貢獻清遠力量、體現清遠擔當、展現清遠作為,進一步築牢粵北生態屏障,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優勢凸顯。
「十三五」期間,全面完成清遠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各項工作。到「十三五」結束,清遠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0.57%,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核定削減率分別為10%、12.23%、16.88%和11.69%。
「十三五」期間,清遠積極爭取天然氣用量,加快清潔能源替代,積極推進全市陶瓷企業實施「煤改氣」工作,對陶瓷企業的陶瓷生產線按要求進行「煤改氣」改造。到「十三五」結束,全市34家陶瓷企業169條生產線,已完成改造生產線151條,其餘18條已拆除或永久性停產。全市還開展「公交車電動化」工作,公交車電動化率達到85%以上。
全力夯實基礎,補短板強監管
清遠以中央環保督查問題整改為契機,全力夯實全市生態環保建設短板。到「十三五」結束,全市在2018年以前已獲省人民政府批複劃定的90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中,86個(市級3個,縣級10個,鄉鎮級73個)已完成飲用水水源規範化建設,其餘4個(連江河、旭水水庫、鯉魚岩、老莫洞水庫)飲用水源的規範化建設正在開展中。
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面,到「十三五」結束,全市已建成鄉鎮級以上污水處理設施89座(其中縣級以上污水處理設施11座),設計處理能力總計69.199萬噸/日,建成污水收集管網1334.337公里,雨污合流管597.85公里。完成52條城中村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工程。實施整縣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全市80個建制鎮已建有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成鎮級配套管網890.859公里。推動告星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其中清新與舊城、橫荷、龍塘、樂排河污水處理廠已完工並投產。已完成橫荷、東城污水管網收集系統升級改造工程、新城二號區至十號區錯接、漏接及西一號區(小市片區)雨、污分流改造項目。針對監測能力及監察能力的薄弱環節,更新了監測、執法設備,提升環境監督執法效能。
清遠發布編輯部
來源:清遠日報
統籌:彭勇珍
采寫:彭勇珍 毛遠策 洪會強 周璐
編輯:肖陽
校對:劉淑芳
編審:田芳
編委:鍾志宏
生態清遠


2022年9月18日,湟川河連州市區段,愛好者在滑水。清遠日報簽約攝影師 沈連清 攝
湟川擊浪
莫祖穎
(清遠日報簽約詩人)
電掣風馳滑水威,劈波斬浪向前飛。
湟川碧灧揚濤舞,酷愛人兒笑語揮。
更多消息(點擊下方標題)
1.如何把「短板」變「潛力板」,清遠這麼做 | 喜迎二十大(5)
2.清遠科技賦能,創新驅動火車頭動力更強勁 | 喜迎二十大(4)
3.聚力十年,廣清一體化持續釋放民生福利 | 喜迎二十大(3)
4
.上市公司6家、經濟總量破2000億……清遠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 喜迎二十大(2)
5.軌跡通報!清遠新增6名密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