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章航英
編輯吳羚瑋
寒風中的影視圈,出現了新鮮事。
8月18日,博納影業(下稱博納)歷時5年,終於在深圳交易所上市,後經曆數次漲停,截至發稿前股價7.96元,市值109億元。
2003年成立的博納,用250部影片斬下了600億元票房。憑著《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長津湖》等多部爆款主旋律商業電影奠定了行業內的龍頭位置,《長津湖》更是以57.75億元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過去三年,博納影業營收分別為31億元、16億元、3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11億元、1.89億元、3.56億元。在一片凋零的中國影視公司中,博納業績頗為穩健。
主旋律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上映,讓博納不光收穫超40億票房,也推高了其今年前三個季度的預估業績。預計今年1-9月份,營收在21.54億元-22.79億元,同比上升56.41%至65.51%;凈利潤約1.47億元至2.37億元,同比上升100.06%至223.00%。
51歲的博納創始人於冬持股22.49%,因此次上市成功,身價超20億元。相比12年前在美敲鐘上市時的眼含熱淚、意氣風發,如今二次上市、回歸A股的於冬,和明星妻子金巧巧抱著一雙兒女一同出現,心境或許更曲折百回。正如於冬說的,「2016年4月份告別納斯達克,從遞交材料到過會通過1870天,從過會到拿到批文630天,我走得好艱苦!」
市值超百億,章子怡、黃曉明仍虧超千萬
博納上市,半個娛樂圈出動。章子怡、李冰冰、徐克、陳凱歌、陳寶國等大咖都在現場助陣。他們與博納或多或少都有股權合作和業務聯繫。
博納通過股權合作「綁定」多名明星,張涵予、黃曉明、章子怡、陳寶國、黃建新、韓寒等都持有少量股權,但都沒在博納影視任職。博納還與林超賢、陳凱歌、徐克等多名知名導演簽訂合作協議。
博納也與影視產業鏈公司關係密切,阿里影業和騰訊旗下公司分別持有博納影業7.72%、4.48%的股份,萬達電影持股1.88%。
知名演員、實力導演、影視資源是保證票房的關鍵。截至目前,博納累計推出250部電影,累計票房超600億,其中16部影片超過10億元票房,75部影片票房超過1億。
一部電影的誕生包括投資、發行、院線及影院四個環節。
投資收入來自投資影片獲取電影的票房分賬和版權收益;發行是指宣傳推廣電影,並向院線、影院和互聯網視頻平台等渠道發行影片;院線是對合作影院進行統一排片、管理;影院業務則是為觀眾放映影片並提供相關配套服務,包括爆米花賣品等。
博納是中國第一家從事電影發行的民營企業,如今已經完成電影全產業的布局。與博納同樣覆蓋全產業鏈條的民營公司不多,萬達和華誼是其中兩個。
全產業讓博納影視各個環節都能協同,最大化利用資源的前提下,節約成本、控制風險。
2021年,博納投資、發行、院線、影院的收入分別為14.53億、10億、2164萬、8億元,佔比分別為46.53%、32.55%、0.69%、27.49%。
整體看下來,投資和發行是主要營收來源,這兩項的毛利也最高。2021年投資影片的毛利為39.27%,發行毛利為72.92%,而院線和影院僅為1%左右。
截至去年底,博納有超過101家影院開業,擁有841塊銀幕。2021年,博納自營影院實現票房收入7.51億元,佔全國票房的1.6%。
2021年,由於疫情影響,電影院線發行業務不振,不過電影在線發行、影視版權銷售的增長抹平了這部分虧損。但博納似乎依舊看好疫情復甦後的院線市場,要將上市後募得的一部分資金繼續開影院。
博納上市,持股超過20%的創始人於冬身價暴漲超過20億。然而章子怡等參股明星們仍未解套,相比當時14.55元的增資股價,如今仍然都浮虧過半。按如今股價推算,章子怡虧損超1300多萬,張涵予和黃曉明也還虧損超過2000萬元。
審時度勢的於冬,要將「主旋律」進行到底
科班出身的於冬,在電影行業摸爬滾打了20多年。
他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白手起家。早期靠著《說出你的秘密》和《我的兄弟姐妹》賺了第一桶金,積累了大量人脈和資源。但能在影視行業跑出來,他的審時度勢、對行業的判斷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部商業電影,動輒投資數億。高投入、高風險,考驗對風口和趨勢的把握。從早期精於港片,再到如今大熱的主旋律電影,博納及時轉型,押對了路子。
博納影片風格類型的轉折點在2015年。當時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驗證了一種成功的新模式——即「主旋律+香港導演+全明星陣容」的商業模式。於冬曾透露,在拍攝《智取威虎山》時曾擔心年輕人不喜歡,因此避免過多使用「主旋律元素」,但後來才意識到觀眾其實並不排斥,後期便「順勢而為」,朝著這個方向放大「賣點」。
「我們說90後是『網生代』,這些人觀看的一大批網劇,包括一些所謂的流量明星加大IP,再加上韓流的影響,我覺得造成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銀幕形象是一股陰柔之風,都是非常女性化的。我們真正的銀幕形象缺少『硬漢』形象,缺少軍人形象。」於冬接受《商業周刊中文版》採訪時表示。
相比於更早期的主旋律電影,博納通過商業化的方式,加入好萊塢大片式的製作效果,帶來精神共鳴和視覺享受,讓票房一路飆升。
講述抗美援朝戰爭故事的《長津湖》刻畫了中國軍人的英雄姿態,以57.75億元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票房的冠軍。這一部影片也貢獻了博納2021年近7成的營收。事實上,博納2021年的業績,就靠《長津湖》和《中國醫生》撐起,兩部主旋律電影總票房超過71億。
在7月一場論壇上,於冬表示,「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始終是中國電影的重要使命。」
未來三年,博納還將延續主旋律路線,投資拍攝《智取威虎山前傳》《紅海行動2》《血戰上甘嶺》等影片。
主旋律電影雖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受到追捧,但一方面,題材太單一,素材或許會枯竭,也很難抵禦影視風潮嬗變。當同類型影片太多,觀眾或許會審美疲勞。
就在於冬表示要「唱響主旋律」的同時,知名導演賈樟柯發聲:「不能把中國電影只做成主旋律專賣場。」
中國電影的前路漫漫,仍在探索和開闢中。
失去往日榮光,影視行業流轉
2010年,博納登陸納斯達克,成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影視企業。
本想與國際化接軌的博納,在後來六年被證明做了個錯誤的決定。上市破發,股價低迷,融到的錢「根本不夠花」。於冬後悔了,美股市場並不承認中國電影的價值。「美國投資人眼中只有好萊塢,博納的觀眾和市場還是在中國。」
更讓於冬坐不住的,是比博納早一年在國內上市的華誼兄弟,股價暴漲十倍,市值奔向千億。在中國電影風頭最盛的2015年,於冬忍不住發問,「博納和華誼的差距真的能有十幾倍嗎?」
2016年,博納從美股退市。第二年就向深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同年一眾明星入股,估值160億元——但隨後影視寒冬襲來,博納一等就等了五年。
上市、股價大漲,博納或許是成功的。但稅務危機、明星負面輿論,疊加疫情,中國影視行業尚未吹起暖風。
失去往日榮光的影視行業,早已滄桑流轉。博納被一片星光包圍的同時,華誼兄弟的市值已經從千億跌落,市值縮水9成至70億元。
華誼兄弟上市的時候,想講的故事是「中國迪斯尼」,被資本托舉的它,除了用資本綁定更多流量明星外,還將觸角延伸到地產、遊戲等領域——如今又講起了元宇宙的故事。但在市場耐心耗盡前,這些延伸業務都未能獲得成功。
自2018年開始,華誼兄弟連虧5年,並仍然深陷違規減持、收購擱淺、股份凍結的漩渦。
誰也不知道這一場寒冬還要持續多久,正如一些網友所言,我們忘了上一次走進電影院是什麼時候。
這個月,第16屆FIRST電影展在快開幕前因疫情宣布取消觀眾放映。
「我們都知道現在對我們的世界來講,是寒冷而漫長的冬天。但在這裡,我們感到溫暖,希望在一切有電影的地方,太陽都能照常升起。」在安靜的會場,一位年輕的導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