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丨香港金融繁榮倚仗三支柱

2022年07月01日08:43:17 財經 1280
視點丨香港金融繁榮倚仗三支柱 - 天天要聞

導讀

國際金融中心的崛起是一國或一地區傾力打造和自然演化共同作用的結果,需要舒適的生活環境、完善的契約制度、快速的信息傳遞、暢通的資金流動、肥沃的創新土壤等等條件。本文作者歸納總結國際金融中學的成功經驗,認為社會環境、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文化是支撐國際金融中心持續繁榮的三大核心支柱。

作者丨豐習來 (建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總裁)

陸高飛 (IMI研究員、中國建設銀行蘇州分行副總經理)

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與發展,有其特殊成因,涵蓋所在國的區位和時區優勢、貨幣的可兌換和自由流動、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等多重因素。事實上,國際金融中心的崛起既是一國或一地區傾力打造,又是自然演化的結果,其間經歷了一個一體多面、多種成分長期進行作用和演變的「結晶」過程,所需條件包括舒適的生活環境、完善的契約制度、快速的信息傳遞、暢通的資金流動、肥沃的創新土壤等。

經過對倫敦和紐約兩大國際金融中心的長期觀察,以及與國際金融專業人士的交談,筆者發現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能保持持久魅力與繁榮,有其「中流砥柱」所在。總結歸納成功經驗,筆者認為社會環境、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文化是支撐國際金融中心持續繁榮的三大核心支柱。

01 和諧的社會環境

穩定的社會政局

國際金融中心發揮的功能是通過大規模的金融機構在一定地域的集中匯聚,承擔資本、外匯、債券、商品期貨、黃金等全球金融交易的安全性職責。只有國際金融中心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穩定,才能確保國際金融交易的安全性,而一個動蕩的社會政局無法吸引國際資本、金融機構及金融人才。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曾是首個世界金融中心,但隨著「鬱金香泡沫」的破裂,以及荷蘭連年戰爭引發的社會動蕩,極大削弱了阿姆斯特丹的金融產業。根據國際金融中心指數報告,如今的阿姆斯特丹未能進入世界金融中心前十。縱觀數百年,倫敦和紐約由於其國內政局長期保持穩定,金融產業蓬勃發展,長時期穩居全球頂級國際金融中心的位置。歷證表明一個金融中心能否得到發展,穩定的社會政局至關重要。

優良的城市生態

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一個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金字招牌。它的成功不僅僅體現在擁有「傲視群雄」的金融地標建築群,也體現在擁有優質的城市生態。當經濟條件處於低等時,人對物質追求是第一要求;當經濟處於發達時,人對環境保護、環境噪音、空氣質量等宜業宜居宜人生態環境有更高要求。

倫敦就充分意識到在國際化發展趨勢中生態環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直在城市生態和環境改善上做努力。倫敦提出了要成為「最綠色的全球城市」目標,頒布了《倫敦環境戰略》,致力於打造更清潔、更環保的城市。國際金融中心要吸引高層級的國際金融機構投資、國際金融精英人士落戶,就要在打造優質的城市生態上下功夫。國家經濟實力讓金融中心強大,城市生態環境讓金融中心壯大。

02 強大的金融基礎設施

高效的硬體設施

高效的支付系統和齊全的要素市場是金融中心運行的重要硬體基礎設施。支付系統承擔著在金融資產交易過程中為交易參與者提供結算和清算服務;公平、透明地為市場參與者提供全球結算和清算服務,對於國際金融中心穩健運行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國際金融中心要配備安全、高效的支付系統,把全球金融資產涉及的資金交易進行銜接,及時消除交易對手方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為實現支付系統連續高效運行,支付系統參與者應提供日間透支或授信等形式的流動性支持。支付系統一方面體現著國際金融中心的硬核實力,另一方面對增強金融中心的穩定性起著關鍵作用。

金融要素市場是金融資產交易、資金融通、資源配置的重要金融基礎設施。股票、債券、外匯、期貨、保險等金融資產交易所把控著金融資產交易規則的制定權、交易的准入權,直接影響金融資產交易的規模、流量、秩序。金融要素市場要跟隨金融中心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以及金融機構業務模式的深化進行升級配置。功能多元的要素市場有助於國際金融中心打造成全球金融中心的引領者;反之,缺少要素市場的金融中心在交易功能上欠缺飽和度,就難以成為頂級的世界金融中心。

完備的軟體設施

健全的法律體系和嚴格的會計規則是金融中心躍升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軟體基礎設施。在複雜的國際金融活動中,金融機構對於法律的執行要求有較高的期待。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必然會產生糾紛,給予爭端各方公平、合理的利益界定,這就需要健全的法律體系起作用。完善的法律制度使得金融機構和金融從業人員都能夠平等的享受法律保障,使得國際金融中心更具信賴度和認可度。

嚴格的會計規則能夠對國際金融交易活動起到規範作用,促進國際資本流動的活躍度。執行與國際金融活動相匹配的會計規則,一方面提升金融交易活動的透明度,使全球各利益相關方了解金融事項、金融動態,有利於投資者開展金融投資決策;另一方面,國際化的評判標準能夠充分考慮全球各方的利益,有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03 公信的金融文化

韌性的監管文化

金融體系的穩健經營,風險合規文化的培育,除了金融機構自身的治理文化外,監管文化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金融機構不斷拓展業務範圍,金融創新的不斷湧現,業務合規性的界限變得模糊,對監管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機構的不當行為可能對金融中心造成傷害,使其國際聲譽受到嚴重損害,為此嚴格的金融監管是必要的。但監管行為起到懲罰警示,保護公眾利益,贏得國際社會信任作用的同時,不能使得金融機構產生「恐懼感」,捆縛其業務發展的手腳。這就要求國際金融中心構建富有韌性的監管文化。

金融監管的效用既要防控金融風險事件的發生與傳導,又要能促進和保障金融穩健、良性發展。這就要求國際金融中心的監管者不僅具備傳統行政機關的職能和能力,還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容錯糾錯機制。國際金融中心是金融創新發展的高地,金融機構在國際化業務探索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誤,甚至犯一些錯誤行為。能否準確把握金融機構創新發展的監管尺度,關係到國際金融中心的創新力和吸引力。有效的容錯糾錯機制要從業務發展的動機出發,對於達到或履行了盡職要求,且符合容錯情形的金融機構,監管當局依法依規對其進行從輕或甚至免於責任追究。

國際化的融合文化

在一個開放的國際市場環境中,各類文化不斷接觸、碰撞,包容性文化是國際金融中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金融文化基因。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化經營中,需引入和倡導尊重和承認彼此文化差異的兼容並蓄型文化,讓各種和諧文化釋放的量能共同服務於金融中心的發展。倘若一家跨國金融機構強制推行一種本國的主流文化,而忽視其他外來文化,那麼其後果不僅嚴重打擊外來文化群體的積極性,也會使主流文化群體陷入各種衝突漩渦中。長久的排他文化必然會阻礙金融中心的繁榮發展,唯有包容文化才能凝聚力量,推動金融中心的持續繁榮。紐約就是一座及具包容性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彙集了全球不同膚色、不同信仰、不同語種的金融英才,為金融中心的持續發展儲備了豐富的金融人才。

開放創新文化越來越成為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獲得重要地位的內生動能,其創新發展要符合和切入國際經濟發展的新潮流和新趨勢。從現階段來看,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發展理念在全球的關注度持續升溫,是各國大力提倡和發展的一種經濟模式。對金融領域而言,ESG理念可引申為綠色金融數字金融。當下國際金融中心若要謀求高層次的發展,應把握住ESG契機,在綠色債券綠色信貸數字貨幣等領域開拓創新,把自身打造成為綠色金融中心、數字金融中心。

英國脫歐後,部分金融機構已把金融業務撤出倫敦,爭奪金融資源已在歐洲上演。一方面,法蘭克福、盧森堡、巴黎各出其招、各盡其能,搶奪倫敦金融資源,以此為契機提升自身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倫敦在積極捍衛世界金融中心的核心地位,政府部門、金融監管機構、倫敦金融城出台了「優待政策」。

由此可見,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一成不變的,地位需要鞏固和深化。作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面對新加坡迪拜的競爭,香港須鞏固和深化自身的國際地位,就要在「一國兩制」這個偉大實踐中,進一步夯實三大支柱,把全球最優秀的金融機構、最豐富的金融資源、最頂級的金融人才吸引到香港,促進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持續繁榮。

來源|大公報

版面編輯|賀煦

責任編輯|李錦璇、蔣旭

總監製|朱霜霜

近期熱文

  • 直播預告 | 王國剛李迅雷趙錫軍、張斌、夏磊、陳小亮等聯合解讀「新市民與新模式:面向未來的房地產市場」

  • 徵稿啟事 | 中美學生領袖金融對話——綠色金融領域的中美合作

  • 管濤:市場要警惕的是日債熔斷而非日元急跌

  • 鍾正生等:日元貶值與日債風波下一步

  • 美聯儲理事:7月議息會議應繼續加息75個基點

視點丨香港金融繁榮倚仗三支柱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