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是一件事神奇的事情,一件就算到現在也沒有搞明白原理和作用的事情。
它的神奇,遇上咱們人類的好奇心,就有了許許多多的答案。
比如周公解夢,這裡的夢是一種預言,一種對未來命運的窺探,你夢見什麼預示著未來你可能遇見什麼事情。
這種理解在各大文明裡都有,它是占卜思維的延續,代表的是未來。
在比如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弗洛伊德的夢,是作為他性原動力學說補充,你所有的夢都可以解釋成性、慾望和能量的預示。
這裡的夢,是弗洛伊德不完整的科學研究的一部分,代表的是一個人的過去——在性地釋放上,你在過去哪裡不圓滿?哪裡有缺憾?夢裡一一都有。
隨著對世界認識的加深,對人大腦工作機制的探索,這兩種理解都被證明是錯的。
周公解夢不用說,那是古代巫術的範疇,到了現代也已經成為了類似星座和算命一樣,屬於娛樂的一部分。
而弗洛伊德的心理學也早已被科學界所放棄,那麼基於這個理論核心的夢的解析,自然也沒了支撐。
那麼在科學界,對於夢的理解是什麼樣的呢?
準確的答案,需要腦科學這條路再往前走一大步,我們才能了解,現在只有一些簡單的共識。
比如夢是人類的記憶,在情緒,觀念和慾望的作用下,在深夜的一次隨機表達。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講的就是白天的思考,可能在深夜地表達中起作用,起什麼作用?怎麼起作用,那就很複雜了。
再比如每個人其實都會做夢,至少從腦科學的觀察來看,每個人在睡眠時都會呈現做夢時一樣的狀態呈現,甚至很多動物也會做夢。
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會記得那個夢,因為夢的記憶需要靠情緒來加深,如果你的夢很平凡和普通,那麼也許在做完夢以後就忘記了,等你早上醒來時候早已一乾二淨。
所以那些覺得自己沒做夢的人,其實是忘記得快而已。
在對夢理解不深的時候,夢能用來幹什麼?或者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夢見的事物?
基於夢的定義——每個人基於情緒,觀念和慾望的表達,其實可以反過來去理解自己,你表達了什麼?表達背後是否有一些自己不曾看見的情緒,觀點和慾望?
弗洛伊德對夢的解析也是這個邏輯,只是他把因果絕對化了,用一個理論解釋所有。
現在也有蠻多心理學家,用到這些方法。畢竟對於心理諮詢師來說,如果去深入了解諮詢者,從而嘗試去發現問題,是他的工作。
那麼這些心理學家自然不會放棄「夢」這個手段,於是就有很多和弗洛伊德邏輯差不多的書籍出來,比如最近發現的《成為自己的解夢師》。
這本書就是嘗試去提供一些通用的意向和故事線,就像周公解夢一樣,夢見某些食物,某些情節,背後可能是什麼觀點,什麼情緒,什麼慾望在作怪。
當然這個其實不準確,因為每個人成長環境不一樣,認知不一樣,不同時刻心態也不一樣,就像你對一件事情的喜好隨時會變一樣,你的「夢見」意向也時刻在變。
小時候最難的就是閱讀理解,連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的心情和意義,需要你去強行解讀。
這類書籍也有這點壞處,它提供的只是部分案例的解讀,這些案例並不一定適用於你。
比較常見的春夢,各種被追殺的夢,還有恐怖的噩夢,這些夢背後的情緒都很明顯,他們的案例可以作為參考。
但是大部分夢其實沒意義,或者意義的解讀有太多可能了,裡面的認知,觀念和情緒特別複雜。
你想怎麼解讀都可以,關鍵是解讀完以後,你能不能多認識自己一次,多理解自己一次?
作為一個實用主義者,心理測試也好,星座也好,甚至占卜也好,都可以作為自我心理和解的手段,那麼其實解夢也可以。
你相信或者不相信,關鍵看你的解讀,是否能夠讓你感受到那一層內心深處的觀點,情緒和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