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掌、小腿疼
被醫生診斷為足底筋膜炎
竟然跟新換的鞋有關?
鞋子好不好
你的身體會告訴你答案
厚底鞋、硬底鞋、布鞋、高跟鞋、碳板跑鞋
盡量少穿
那鞋子到底應該怎麼選?
一起來看~
01
這5種鞋子傷膝傷腳傷關節
厚底鞋:
過於厚底的運動鞋會導致腳部對地面的感知能力下降。在不平地面行走時,容易出現踝關節扭傷,膝關節活動受限,進而導致膝關節疼痛。
硬底鞋:
如果鞋底過硬,鞋底的前端和中部的結合部位不易彎曲,這會妨礙跖趾關節活動,前足不能順利完成推進動作,這時候膝關節承受應力將增大,導致疼痛。
布鞋:
布鞋雖然很輕便,但是鞋底太軟失去了緩衝的作用,對足弓沒有很好的支撐,所以老年人不建議選用。
高跟鞋:
女性穿高跟鞋會增加拇趾的壓力引起拇外翻,同時也會增加膝蓋的壓力,造成膝蓋疼痛。
碳板跑鞋:
對於眾多跑步愛好者來說,挑選一雙合適的跑鞋至關重要。碳板跑鞋作為運動科技的產物,近年來備受關注。它的核心創新在於足底嵌入了一塊碳纖維板。這種設計旨在藉助碳纖維板的剛性,為跑者提供額外的推進力,同時減少小腿肌肉在跑步過程中的負荷,進而提升跑步的速度和效率。
然而,碳板跑鞋在帶來諸多優勢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隱患。
從生物力學角度來看,碳纖維板的剛性設計改變了足底自然的受力模式。普通跑鞋允許足弓適度彎曲,從而分散應力;而碳板跑鞋則可能產生「蹺蹺板效應」,使前腳掌和足跟承受更大的衝擊力,並且可能限制足底筋膜的自然伸展。如果長期高頻使用碳板跑鞋,腳底板會持續處於緊繃狀態,容易引發微損傷。當這些微損傷不斷累積時,便可能引發各種問題。比如連續進行高強度訓練且休息不足,損傷就會逐漸累積,最終引發炎症反應。
02
什麼方法選出來的鞋走路不累呢?
選鞋的時候將鞋尖和鞋跟對摺,如果折彎點在鞋底前1/3,對足弓會起到非常好的支撐作用,鞋前側的柔軟度可以允許腳趾頭自由活動,不至於長時間走路出現勞累。
如果鞋的折彎點在正中間,也就是足弓的位置,這種鞋對足弓沒有支撐作用,容易出現崴腳的問題。
如果鞋底特別硬不能折彎,這種鞋穿起來會特別累,腳趾不能自由活動,長時間走路腳趾會特別疲勞。
不同人群如何選鞋:
跑步愛好者:
對於日常慢跑,建議選擇支撐性和靈活性更好的訓練鞋,以減少足部受傷的可能性。
碳板鞋更適合比賽或高強度訓練時使用。
拇外翻:
前端不要太窄,鞋底也不要太軟,鞋跟高度在2~3厘米。
容易崴腳:
選擇高幫鞋,對腳踝有一定的保護和穩定作用。
扁平足:
應該選擇有足弓支撐的鞋子,且鞋底不要過軟,建議選擇系帶的鞋子,穩定性更強。
03
老年人建議穿哪種鞋?
人在衰老時,足部結構和功能會發生改變,易出現足弓塌陷。
建議選擇:運動鞋
合腳!試過之後才能選:
一雙合腳的鞋的前提是不擠腳,務必試穿,前端預留0.5~1cm空間(約一指寬)。
鞋子前端不宜過窄,以免對腳產生擠壓,確保腳趾有充分的活動空間。
注意:傍晚(大概17:00~19:00之間)是一天之中腳部最浮腫的時候,也是試穿鞋子的最佳時機。
試穿時來回多走動一會,不磨腳再買。
防滑!鞋底以天然橡膠為首選:
好的防滑底一般都有三個特點:橡膠大底+左右橫紋+表面粗糙。
橡膠是所有材料中防滑性能最好的,以天然橡膠為首選。
此外,選擇鞋底溝紋深且多的鞋子,既不容易卡砂石,還能幫助排水。宜選擇橫向向左右兩邊延伸,並在邊緣處設計為開口的款式為主。
最後,選擇鞋底的表面粗糙的鞋子,鞋底越細小越粗糙,其防滑能力就更強。
減震!買前按壓鞋底測一測:
老年人走路時腳步重,長期穿著減震不好的鞋子,便會對腳底板造成衝擊,造成足部炎症。尤其對肥胖者、扁平足的傷害尤其明顯。
●如何判斷減震是否合理?
很簡單,按壓鞋底,手指按下去之後,鞋底有一定形變,然後又能感覺到一個力量回送過來。
良好的回彈性能才能更好地保持行走過程中緩衝、減震的效果。
支撐!試時左右翻一翻:
老年人很容易出現足弓塌陷,鞋跟處和鞋墊足弓處要有足夠支撐才行。如果鞋子後面的支撐不夠,走路極其容易崴腳。
●如何判斷支撐是否合格?
這就需要試穿過程中,站立時雙腳向左右兩側翻一翻,來測試鞋子的穩定度。
如果腳踝部分很容易翻過去,建議不要購買,否則穿上容易崴腳。
04
建議
加強小腿和足部肌肉力量訓練
在日常生活或休息時,可以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比如夾毛巾練習,用腳趾夾住毛巾,保持一段時間後放鬆,重複多次;用腳趾抓毛巾,鍛煉腳趾的靈活性和力量;進行小腿筋膜的放鬆牽拉練習,提升足底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
循序漸進增加運動強度:
剛開始跑步時,建議從短距離(如五公里)開始,每周跑兩次,給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肉一個適應期。隨著身體適應能力的提高,再逐漸增加跑步的距離和頻率。
若在跑步過程中出現疼痛,應及時止損,避免僅依賴冷敷、塗抹扶他林等外用藥物進行對症治療。若疼痛持續不緩解,建議及時諮詢專科醫生,切勿盲目拉伸或強行繼續訓練,以免加重損傷。
這5種鞋傷膝傷腳傷關節
1.以後少穿這幾種鞋:
厚底鞋、硬底鞋、布鞋、高跟鞋、碳板跑鞋。
2.科學選鞋:
鞋子前端不能太窄,不要對腳產生擠壓;
在買鞋的時候要試一下,將鞋跟和鞋尖對摺,它的折彎點在前1/3腳掌的位置最合適;
鞋底不要太軟也不要過硬。
3.不同人群如何選鞋:
拇外翻:前端不要太窄,鞋底也不要太軟,鞋跟高度在2~3厘米;
容易崴腳:選擇高幫鞋;
扁平足:應該選擇有足弓支撐的鞋子,且鞋底不要過軟,建議選擇系帶的鞋子,穩定性更強。
來源:cctv生活圈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