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奮鬥的季節,是鮮花盛放的季節。
從塔吊林立的工地,到書聲琅琅的校園;從綠意綿延的園林,到奮力創新的企業……在雄安新區每一寸土地上,都有建設者拼搏奮鬥的身影。
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來自雄安的建設者們收穫了屬於他們的榮譽: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園林事業部部長武芳芳,中交雄安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雲國,雄安金茂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中化大廈項目部經理張吉爍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雄安容和金源小學校長陳曉輝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4月19日,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園林事業部部長武芳芳(左)在雄安新區悅容公園指導園林工人為樹木進行剪枝。河北日報記者劉光昱攝
「最好的作品永遠是下一個」
「春天是防治病蟲害的好時機,尤其是在植物返青生長和開完花之後,樹木此時非常需要營養,要進行特別養護。」4月19日,雄安新區悅容公園內,牡丹開得正盛。武芳芳沿著青石小徑巡視,手指輕輕撫過牡丹新生的枝芽。
悅容公園位於雄安新區南北中軸線上,總面積約2520畝。作為雄安第一座大型城市綜合公園,它是展示新區形象的重要窗口。
2019年,武芳芳從正定來到雄安新區,加入建設悅容公園的項目團隊。在建設初期,團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既要遵循「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的規劃要求,又要解決建設過程中的技術難題,還要在現代化城市中體現中國園林的意境美學。「只在公園內種樹、鋪路不行,必須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將優秀傳統園林文化與現代工藝深度融合。」武芳芳說。
為攻克難題,武芳芳創新「大師營園+工匠建設」模式,以中國造園史為脈絡,集南北園林精粹,歷經無數個日夜奮力拚搏,終於營造出這座彰顯中國傳統造園理念和工藝工法的室外「園林博物館」。
悅容公園以中國園林史為綱,從北向南系統呈現了東方文明特有的山水美學思想及演化進程,採用傳統山水造園手法,打造各式各樣的園林建築、景觀地貌、水體形態,營造「一河兩湖三進苑,千年綠脈顯九園」的空間結構。
「園林不僅是景觀,更是市民生活的延伸。」武芳芳始終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於公園管理運營中,主導推出「悅容大碗茶」「悅咖啡」等公益品牌,並引入非遺研學、國風市集等文化活動,使悅容公園成為群眾喜愛的「城市客廳」。
「雄安的園林建設不是一代人的事業,而是要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千年工程』。」悅容公園這件作品雖已完成,但武芳芳的腳步仍未停歇——她正在將建設成果變為標準做法,把悅容公園的管理運營經驗推廣到各公園綠地建設中,全面提升園林建設質量標準。
「最好的作品永遠是下一個。」站在安和塔上眺望遠方的武芳芳,目光中充滿堅定。
4月25日,雄安容和金源小學校長陳曉輝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課。 河北日報記者劉光昱攝
勇做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的排頭兵
4月23日上午,王雲國在辦公室里快速翻動著項目進度表——作為雄安首批市場化項目之一,中交未來科創城首批住宅將在6月底交付,一項項工作重點被他用紅筆圈出。
8年前,王雲國初到雄安時,面對的是一張「未來答卷」。他帶領團隊在20天內完成中交雄安投資有限公司註冊,成為新區首批13家投資類企業中唯一的建築類央企。
「先地下,後地上」,王雲國帶領公司率先投入到「地下一座城」的建設中。
然而,建設難題隨之而來。
雄安地下300多公里綜合管廊如同城市「根系」,在如此龐大的工程面前,如果採用傳統現澆工藝,不僅效率低,還會受制於天氣狀況。對此,王雲國帶領團隊從港珠澳大橋單管節8萬噸沉管隧道中汲取靈感,歷經3年攻關,研發出單節重402噸的裝配式綜合管廊技術。
為踐行雄安「90/80」綠色交通目標,王雲國帶領團隊創新提出「城市交換中心(cec)」理念,將交通樞紐與商業運營深度融合。2020年,中交雄安投資有限公司在容東片區落地首個建設期交通運營項目,同時創新推出需求響應型公交,30輛新能源車在400餘個虛擬站點靈活調度,乘客通過「雄安行」app可輕鬆下單乘車。
一系列重大項目,見證著王雲國勇做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排頭兵的奮鬥歷程。
在雄安站樞紐片區,他牽頭設計的「一二三四級聯動」城綜開發新模式正在中交未來科創城開花結果;在建設容東片區截洪渠一期工程中,他帶領團隊頂著雨季壓力,24小時輪班鏖戰,提前5天完成近6公里的排澇生命線建設;在白洋淀生態清淤工程中,他帶領團隊疏浚600餘萬立方米……8年來,中交雄安投資有限公司獲評中國雄安集團信用評價a級21次,12個項目獲評「雄安質量杯」「雄安新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示範工地」。
在砥礪奮進中「書寫一段傳奇」
4月22日16時,雄安容和金源小學(以下簡稱「金源小學」)結束了一天的課程,進入課後活動時間。在操場上,學生們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有的在飛無人機,有的在舞龍,有的在練輪滑,有的在踢足球……歡聲笑語回蕩在操場上空。
「飛無人機不要著急,慢慢練!」「舞龍需要體力,你們要勞逸結合。」……每到一處,陳曉輝都叮囑一番。
辦好一所新建學校,不僅要付出辛苦,更要投入智慧。在陳曉輝帶領下,短短兩年時間,金源小學便成為雄安新區的教育「標杆」——獲評全國航空特色學校、全國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校、雄安新區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各級榮譽48項,被確定為「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實踐基地校」和「京津冀教研共同體實踐基地校」。
從教35年,掌舵名校22載,正高級職稱,獲評全國優秀小學校長、遼寧省首批專家型校長……來雄安新區前,陳曉輝已擁有無數令人艷羨的光環。然而,2022年8月,她懷揣教育夢想,再次踏上征程,隻身一人來到雄安這片熱土。
初到雄安,金源小學剛剛建成。這片土地正在經歷從鄉村到城市的蛻變,回遷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
「在一張白紙上,更能畫出具有未來氣質的育人圖景。」陳曉輝帶著自己對教育的深層理解和豐富的辦學經驗,投身到雄安教育「開疆拓土」的火熱場景中。
建校之初,她便提出建一所「與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相契合的現代化精品學校」的辦學目標,確定了「文化立校、規劃管理、特色發展」的辦學策略,構建了以「金玉其質、探本溯源」為核心理念的學校文化體系。金源小學在課程體系建設、教師專業發展、學生潛能開發、辦學品牌創建等方面高標準推進,實現了「開辦即優質」的創校目標。
從「零」起步的金源小學一次次迎來高光時刻:「七色堇」童聲合唱團演唱的歌曲《童夢未來》,成為雄安新區宣傳兒童友好城市的一張名片;學校開展的經典閱讀活動,代表雄安新區為全國第二屆「典耀中華」大會提供觀摩現場……
記者問她:「幹校長這麼累,你有沒有想放棄的時候?」
她指著身後牆上的一句話,笑著說:「你看這兒就明白了——我們何等幸運,可以親手締造一所學校;唯有砥礪奮進,點燃激情,書寫一段傳奇。」
雄安大地上為何「群星閃耀」?
武芳芳、王雲國、張吉爍、陳曉輝……8年來,雄安新區已有6人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或全國先進工作者。這片熱土上「群星閃耀」,與雄安新區總工會實施的一系列貼心創新舉措密切相關。
制度築基,激活創新動力。雄安新區總工會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持續做好先優推樹工作,通過持續組織開展「聚力『六比一創』創造雄安質量」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項目,激發建設者創新活力,培育了一批高技能工匠。
每到晚上,容東康寧雄觀書屋經常座無虛席。這家集職工書屋、職工創新創業工坊、容東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中心於一體的多功能職工服務綜合體,融入了多功能活動空間,可舉辦讀書分享會、文化講座、職工夜校等活動,是名副其實的職工「充電站」。
雄安各級工會深入開展各類學習活動,不斷豐富職工文體活動,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走近職工身邊、走進職工心裡。容西職工文體活動中心和容東雄觀書屋,為建設者提供休閑空間;智慧工會平台的建設,讓「職工之家」app實現服務零距離;雄安職工夜校的開辦,豐富建設者的精神生活……這些服務陣地的建成,為職工成長提供了肥沃土壤。
生態營造,培育時代群英。雄安新區總工會創新推出「雄小匠」ip、「雄咖」咖啡,讓勞動文化可觀可感;選樹19個模範職工之家、25個模範小家,營造爭創一流的氛圍。在這樣的生態下,建設者們「你追我趕」、拼搏奮進,人人爭做楷模。
在一個個勞動楷模的引領下,建設者們拼搏奉獻的故事仍在繼續。在雄安這片熱土上,必將匯聚更多「星光」,照亮這座城市前行的道路。(河北日報記者 康曉博 郝金鈺 李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