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雲南,咖啡種植採摘已接近尾聲。在精品咖啡種植主產區保山市,咖農們喜獲豐收。一起去現場看看。
在雲南保山新寨村,這裡的咖啡豆採摘已經接近尾聲。在收購點,咖農們從四面八方趕來,把剛採摘的咖啡鮮果送到這裡交易。咖農張和雲一共種了50畝咖啡,目前已全部掛果成熟,持續上漲的咖啡價格讓他對產業前景十分期待。
保山新寨村咖農張和云:今年的產量一畝地鮮果在3000斤左右,產量比去年要翻兩番多,收入今年相當可觀。
咖農孔凡楊:今天摘到了300多公斤鮮果,市場價格10元錢一公斤,賣得了3000多元錢,對這個價格非常滿意。
新寨村今年咖啡豆產量預計5000多噸,總產值預計突破2.5億元,同比增長10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
雲南保山新寨村黨總支副書記邵維賓:我們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引導咖農走精品咖啡之路,在品種選育、種植管理、成熟採摘等環節上堅持精品標準及精細化管理,多舉措促進了咖農增收。
小貼士:
什麼是雲南小粒咖啡?
在雲南,主要種植的都是小粒咖啡。雲南小粒咖啡的名聲也是享譽國內外。那麼,什麼是小粒咖啡?它有什麼特點?速來了解:
雲南小粒咖啡是指在中國雲南省種植的小粒種咖啡,屬於阿拉比卡咖啡的一種。它和羅布斯塔中粒咖啡、和利比里卡大粒咖啡相比,體形明顯偏小,因此被稱為「小粒咖啡」。
雲南小粒咖啡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法國傳教士將鐵皮卡咖啡引入雲南賓川縣朱苦拉村,開啟了雲南乃至我國咖啡的種植歷史。從一株苗到如今的上百萬畝種植面積,雲南小粒咖啡已經成為中國咖啡產業的重要代表。
雲南小粒咖啡的主要種植在海拔1000米以上,北緯26度全球咖啡黃金種植帶的最東端地區,這些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土壤質量非常適合咖啡的生長,賦予了雲南小粒咖啡「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味」的獨特風味。
百年雲咖如今遠銷海外
100多年前法國人在雲南種下了中國的第一棵咖啡樹,100多年後,中國咖啡98%來自雲南。到2024年,雲南咖啡已經遠銷至荷蘭、德國、美國、越南等29個國家和地區。為什麼作為一個舶來物種,咖啡能在雲南生根開花,現在還能再舶「回」到海外去呢?來看總台央視記者從雲南發回的報道。
總台央視記者古峻岭:這裡是大理州的賓川縣,像我身後這樣正式登記註冊的咖啡館就有100多家,這對於一個縣城來說,咖啡館的密度遠高於一線城市。全縣10個鄉鎮,鎮鎮都有咖啡店,每天咖啡的消費量超過3500杯,可以說咖啡已經深深地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中。100多年前第一株咖啡苗就種在這裡,可以說這裡是中國咖啡的起源地。
隱藏在深山的這片由22棵百年咖啡古樹與1134棵平均樹齡70年的咖啡古樹組成的中國最古老咖啡林,讓這個位於雲南大理的小縣城成了享譽國內外的「中國咖啡活化石」。在雲南,咖啡的種植主要分布在普洱、保山、臨滄、德宏、西雙版納、怒江等6個州市。2024年,雲南省咖啡種植面積126.7萬畝、產量14.6萬噸,咖啡出口量猛增358%,遠銷歐美亞29國。
為咖啡植入中國「芯」
早期雲南咖啡由於存在質量不穩定的問題,多被用於速溶咖啡的原料,如何讓雲南咖啡從「廉價原料」到「精品金豆」,科研人員紛紛組團為咖啡植入中國「芯」,鐵皮卡、波旁、瑰夏等精品豆種紛紛湧現。
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內的這個咖啡種質資源圃,是目前國內保存咖啡種質資源品類、數量最多的資源圃。它收集保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咖啡種質資源,是名副其實的咖啡「晶元庫」。每一份咖啡種質資源,都蘊含著獨特的基因密碼,為培育更優質、更適應不同環境的咖啡品種提供了可能。
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學慧:這裡目前共保存咖啡種質資源952份,包括小粒種咖啡、中粒種咖啡、大粒種咖啡、丁香咖啡等10個咖啡種類,我們國家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進行了咖啡品種的培育工作,目前擁有國審咖啡品種是8個,其中小粒種咖啡品種是6個,都是我們雲南自主培育的。預計未來5到7年,會有8到12個f1代的優良品種會在產業上進行推廣種植。
為雲南咖啡產業注入中國「芯」,實現小粒咖啡品種「中國育」。這裡,正進行著一場關於雲南小粒咖啡從種質資源利用到培育技術創新的全鏈條科技突圍。過去,傳統的咖啡育種周期漫長,往往需要30年時間才能培育出一個新品種。但現在,不斷迭代的新科技將育種周期縮短至10年,大大提高了新品種選育速度。
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鐵英:未來全球咖啡品種使用的主要趨勢,就是優良f1品系的使用,目前我們已經攻克了咖啡組織培養技術,這一技術的攻克可以使我們大批量的具有中國「芯」的自主雜交的f1在生產上進行大面積推廣利用。
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成功建立起2個標準化苗圃。這些苗圃宛如雲南咖啡產業的「希望搖籃」,每年讓千萬株帶有中國「芯」的優質咖啡種苗,實現從「實驗室」到「種植園」的華麗轉身。如今,雲南咖啡不僅在國內市場廣受歡迎,在國際市場也備受青睞。雲南小粒咖啡,正在世界咖啡舞台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為我國種業自主和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著重要力量。
(總台央視記者朱江古峻岭王溪郝毅傑雲南台)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