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的外賣到了。」正值飯點,「騎手」張亥秋爭分奪秒送貨,而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蘇州某區副局長。同一時刻,該區一位副科長王銘科也化身「網約車師傅」滿城接單。據悉,從2月17日起,當地開展「沉浸式換位跑一次」行動,7名機關幹部全脫產兩周,全流程體驗網約車司機、快遞配送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的日常。
幹部們穿上「騎手服」、開上網約車,一出「變形計」備受關注。其實,這一模式並非首例。此前,北京市人社局也啟動過「局處長走流程」活動,多位局處長深入城市各個角落,及至現在各區也在「真體驗」上積極創新。儘管紀實鏡頭下,幹部們的業務還不算嫻熟,但依然收穫許多點贊。大家期待,通過這樣獨特的體驗,幹部們能觀察到更多具體而微的細節,傾聽形形色色的訴求,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
治理者也是服務者,歸根結底,某項政策措施的效果幾何,要看大眾接受度以及社會匹配度。城市運行中有哪些亟待破解的難題,正在推進的措施會面臨哪些阻力?政策完善時,又有哪些是必須納入的重點?這些答案坐在辦公室拍腦袋想不出來,對著電腦編數據編不出來。唯有沉浸式體驗,才能對大眾的喜怒哀樂、企業的急難愁盼有切身體會。
尤其是這些年新興業態大發展,都基於新技術、新場景、新消費模式。對這些領域,過往積累的治理經驗不多。大到如何保障新型靈活就業方式,小到路牌設置是否合理,很多好事單憑一腔熱情不一定能辦好。
比如送外賣的張局長就發現,暖蜂驛站設施配置齊全但利用率不高,原因就是位置不佳,「(小哥們)接到單子還得再衝出來」,速度太慢。同理,當有幹部因送了半天餐累癱在路邊訴說「委屈」,更能理解外賣員的不易;當有幹部自己到窗口辦事遭遇梗阻,也更能體會群眾的急躁不安。換位思考,激發著難得的「將心比心」,悄然消弭那些「隱形的隔閡」,讓雙方真正站在一起、想在一起。
「不深入難曉百姓情,不勤奮難解群眾事。」走到群眾身邊,做好調查研究,是我們的「傳家寶」。今天,社會治理工具多元多樣、方便快捷,獲取信息不必非要像以往那般「踩進泥土」「坐到炕頭」,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閉門造車。恰恰相反,「鍵對鍵」永遠無法代替「面對面」。互聯網時代,輿論場喧囂嘈雜、問題層出,更呼喚沉到基層一線,打撈真實聲音。
「一枝一葉總關情」。幹部們體驗送外賣、開網約車,將體驗轉為方法和實踐,是一個好的開端。而治理者接地氣,還一直在路上。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